县域转型升级“繁昌路径”

2019-12-27 09:30吴明华陈成诵
决策 2019年12期
关键词:繁昌长三角县域

吴明华 陈成诵

“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发展有限产业、推动集聚发展,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在县域转型升级中,繁昌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径?

向继辉: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奋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做好“三个聚力”。

一是聚力转型升级。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克服宏观经济环境偏紧、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等困难,抓项目强支撑,优平台强保障,推进经济实力、活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坚持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两手抓,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选择有限产业、推动集聚发展,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二是聚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深入實施“三大一强”“一统筹两增加三减少四整治五提升”专项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繁昌)经济带,坚决整治“散乱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推进露采非煤矿山“9+2”综合管理改革,深入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试点。

三是聚力全面发展。推动融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方向,以优环境、强功能、提品位为重点,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推动改革创新,坚决按照上级改革决策部署,积极谋划推进事关繁昌未来发展的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动民生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繁昌实践来看,如何做好县域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共进?

潘君齐:做好当前县域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作,我们既要放眼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要把握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判断,充分用好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和宏观政策、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等重大机遇,坚定信心,顺势而为,真抓实干。

抓产业培育扩存量。集聚发展战新产业。突出3D打印及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大力推动战新产业集聚发展。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园落户企业达61家,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3D打印产业集聚区。爱瑞特二期年产1万台智能环卫车项目建成投产,获批工信部专用车生产资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依托同福集团、溜溜果园集团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大健康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金田麦速食米面、玛格利特休闲烘焙食品、银峰春谷健康产业园等一批健康食品行业优质大项目落地建设,正在打造百亿级大健康产业基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支持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精深化方向发展,芜湖海螺公司、荻港海螺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金贸流体公司完成对西班牙RC水系统公司收购,成为芜湖市首例跨国并购业务。实施服装产业供应链整合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孙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能力,中天纺织公司生产的新型迷彩作训服亮相今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栖凤阁”汉服成为天猫网上商城汉服第一品牌。

抓招商引资提增量。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G60科创走廊建设等机遇,强化产业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成立8个产业招商中心,聘请9名企业家担任招商顾问,每季度开展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活动,推动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建设、见效。今年以来,全县共新签约招商项目11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8个、5亿元以上17个、10亿元以上4个;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91.3亿元,增长40.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亿美元,增长98.9%。一批牵动性强、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好项目、大项目先后落地。同时,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成县经开区与孙村经济开发区整合,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调整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定位,发展仓储物流产业。今年7月,繁昌经济开发区跻身国家级绿色园区。

抓营商环境优变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事项超90%,网上办理事项占比达99.3%。全面实行“认缴制”“先照后证”等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时间均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县便民服务中心免费提供新注册企业印章刻制和窗口办件快递送达、材料复印等服务。大力推进“四送一服”工作。完善“一企一组一策”精准帮扶机制,每季度分主题举办一次要素对接活动,每月定期召开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全力帮助企业纾困排忧解难。建立企业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开通企业服务电话专线和微信专栏,及时受理企业困难问题,3天内限期办理并回复,提升服务企业效能。探索开展营商环境测评。坚持“刀刃向内”,主动找差距、补短板,采取第三方测评方式,每月开展全县营商环境测评,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设置调查指标,对政府部门服务全面开展测评和满意度调查,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

“惟有科技创新才能华丽转身”

作为中国创新百强县,繁昌如何破解人才、资金等瓶颈,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潘君齐:县域转型发展,惟有依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才能实现华丽转身。

在县域创新中,首先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我们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按照合作协议给予科研合作经费50%的后补贴,单个企业最高可达100万元。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生产促进中心和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次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中科大、哈工大、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科研院所资源,建成安徽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激光示范应用中心和增材制造联合创新中心,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食品健康与安全研究院;与中材集团苏州非矿院共同筹建非金属矿深加工研究院安徽分中心;打造春谷3D打印产业园、倍思创业园等孵化器,促进了一批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

更重要的是强化创新人才引进。完善柔性引才机制,从美国硅谷引进1名3D打印博士,吸引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4名博士等高层次科技人才来繁创业,为繁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作为传统工业强县,繁昌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向继辉: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一致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

对于繁昌这样以资源性经济为主的沿江工业县,过去发展主要依赖于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以水泥建材、冶金机械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偏重,环境、能耗压力较大。我们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通过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推动与长三角文化旅游市场等高对接,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作为全省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江南小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按照“以文起跳,文旅繁荣”的总体思路,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承发展,以文化促进旅游提质升级,打响繁昌文化旅游品牌。

“长板更长、特色更特”

:长三角一体化为全省县域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繁昌如何争当全省县域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潘君齐:繁昌历史上是长江重要港口码头,素有“皖南门户”之称,具备产业特色鲜明、区位交通便利、市场腹地广阔、生态资源良好等优势。繁昌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升了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为更好的发挥繁昌特色优势、增添发展动能和实现整体跃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要敢于高标准定位。等高对接长三角,主动把繁昌发展放在全省、长三角一体化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牢固树立“省内争一流、长三角争先进”目标定位,始终把创先争优、争先进位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激发全县上下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要善于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开放创新、城乡统筹、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走在全省县域前列,奋力争当全省县域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要强于高效能落实。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执行效率,切实增强驾驭工作本领和解决问题能力,始终以“马上办”的作风优服务、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积极在商事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利企便民、减税降费等领域探索突破,努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向继辉: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我们要着重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紧扣创新平台打造、创新生态环境营造、核心及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全力推动产业创新、制度创新。

坚持发挥优势。始终把发挥自身优势作为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承接产业转移,聚焦创新驱动、江海联运、文化旅游、生态宜居、内陆开放的定位进一步拓展优势,全力推动长板更长、特色更特。

坚持等高对接。始终把问题导向、对标补缺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行政效能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紧扣思想理念转化、机制体制优化、政策举措完善、项目协调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全力推动补齐短板、内涵式发展。

坚持担当作为。始终把强化干部队伍责任担当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围绕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全县上下营造“主动担当、敢于负责”的浓厚氛围,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在新起点上展望未来,繁昌有怎样的发展目标?

向继辉:到2025年,繁昌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力争位于安徽县區第一方阵前列,人均水平与长三角中心区相对差距缩小,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领域与长三角地区深度融合。

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制高效运转,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基础设施高标准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中心区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构成,现代化五大发展新繁昌基本建成。

猜你喜欢
繁昌长三角县域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繁昌老年大学参加全县庆祝建党97周年书画展
安徽省繁昌老年大学校歌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