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为何能三年建成“十个没有”社会

2019-12-27 09:33
新传奇 2019年46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讲究延安

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结党营私之徒,没有萎靡不振之气,没有人发国难财……我们从“十个没有”中可以看出,它所折射出的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延安作风,这正是改变人心向背的关键力量,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渡过难关的根基,也是实现“十个没有”社会的根源。

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的讲演中颇为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从1937年1月13日进入延安城到1940年2月1日将延安建设成为“十个没有”的社会,仅仅三年时间。为何三年就有这样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做到的?

延安作风是改变人心向背的关键力量

每年的“七一”前后,都会有很多人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学习参观。纪念馆展墙上,悬挂着当年人们争相传颂的《延安的“十个没有”》: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结党营私之徒,没有萎靡不振之气,没有人发国难财……

那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刚刚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落脚延安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却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建成“十个没有”。

我们从“十个没有”中可以看出,它所折射出的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延安作风。这正是改变人心向背的关键力量,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渡过难关的根基,也是实现“十个没有”社会的根源。

曾有一组人们耳熟能详的镜头:毛泽东身穿打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在土炕草席上,彭德怀穿着降落伞改做的背心,林伯渠耳朵上架着用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目睹这一切后感慨,共产党人身上蕴藏着一种独特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就是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兴国之光”。

1940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到重庆和延安等地慰劳抗战军民。在重庆,蒋介石用价值800美元的山珍海味招待他;而在延安,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蔬菜请他吃饭,总共花费2毛钱。对比重庆和延安的精神面貌、党风政风,陈嘉庚不禁感叹道:“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无论是跨越国界前来探秘的外国记者、穿越火线涌向根据地的青年学生,还是前来寻找救亡图存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和斯诺、陈嘉庚一样,一到延安就作出判断:“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胜利将最终属于共产党”……

从延安宝塔山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性跨越。今天,当各种诱惑不断袭来,当不同考验交织而至,共产党人只有继续保持延安作风,才能永远掌握“制胜密码”,把党锻造为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植根群众是赢得胜利的力量之源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行走在延安革命旧址,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的这句名言如雷贯耳。

枣园,当年毛泽东等人的居住地,深情见证了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凤凰山麓下,那棵朱德亲笔写下“禁止拴马”,以教导战士爱护群众的小槐树,如今已然参天……

在党的苦难辉煌史上,正是因为立足于坚实的大地,共产党人的目光才能够穿透浩茫天宇和纷繁世事;正是因为根植于伟大的人民,共产党人的臂膀才能筑起“铜墙铁壁”和“钢铁长城”。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延安时期形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是我党我军的力量之源、制胜之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这也决定了延安作风是我党我军的独特优势。

一位作家在《回望延安》中写道:“那是一个奋发的时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创造英雄史诗的年代……”毛泽东自豪地说“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并一连用“十个没有”令人信服地阐释了这种进步。

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一路走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越是时代条件深刻变化、越是执政时间长久,越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有条件讲究仍约束自己不讲究”是永葆先进的法宝

好作风、好精神的形成,积之在平日。共产党这种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延安作风一直在延续。1943年,延安开始审查干部运动。毛泽东及时发现运动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对审干工作中扩大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多次开展自我批评。他在大会上说:“整个延安犯了许多错误。谁负责?我负责。我是负责人嘛!”“今天,我就是特意来向大家检讨错误的,向大家赔个不是,向大家赔个礼。”

在延安窑洞,周恩来主动检讨自己迷信王明“国际路线”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错误,用3个月时间专门读书,总结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在苏北山区,陈毅步行30多公里山路,向开明地主施文舫道歉,检讨自己面对批评时态度比较生硬的问题,并留下了“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的佳句……

从党的领袖到广大干部,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大家开诚布公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境界得到很大提高,黨内达到空前统一。正如邓小平所说:“从延安整风以后,无论前方后方的人,真是生气勃勃,生动活泼,心情舒畅,团结一致。”

从延安整风运动到提出“两个务必”,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从出台“八项规定”、强力纠治“四风”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每当国家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期,中国共产党都更加强调作风建设,更加强调整风精神,并不断赋予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和问题指向,增强自我净化、自我改造的能力,有效提高党应对危机、抵御风险的能力。

如果说过去是“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我们做到了也坚守了,今天“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则很难做到。从血与火中走过来的共产党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规律,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色和本真,勇敢地拿起自我革命的利器,让延安作风展现出新的时代魅力。

(《解放军报》 严珊、孙利波/文)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讲究延安
不要将就,要讲究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初心如磐
延安的故事
说话要讲究停顿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从“两学一做”谈共产党人的信仰
习近平的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