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六大间谍案

2019-12-27 09:33
新传奇 2019年46期
关键词:军火库白起赵括

贿赂、恐吓、色诱……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三起间谍案,揭露了境外间谍机构窃取我国军工涉密文件、策反干部的手段。其实,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战争中,很早就产生了军事方面的间谍。本文就来介绍一下间谍们那些机关算尽的手段和套路。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中的谍影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战役,双方上百万人上阵搏杀,3年血战方才一决雌雄。此次作战的结果直接决定了战国后期天下的整体走势,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史记》中记载,赵军战败后,40万战俘被白起坑杀,“流血成川,沸声若雷”。

在这场事关国运的空前战役中,廉颇的抱憾而归、赵括的纸上谈兵、白起的血腥杀戮,都让后人屡屡谈笑唏噓。赵王用未曾掌过兵的赵括换下久经战阵的廉颇,可以说是决定战役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赵王之所以会作出这一决策,一个原因就是听信了秦国间谍散布的“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的错误情报,认为秦国怕赵括,而廉颇不出战是因为要投降。

相较之下,几乎在赵国换将的同时,秦国派出“杀神”白起秘密来到军中担任主帅,“今军中有敢泄武安君(白起)为将者斩”,严密封锁了消息。赵括果然一头钻进了老谋深算的白起精心策划的圈套,最终身死军灭,被人耻笑千年。

甲午战争:济远舰上的日本间谍

1894年7月16日,北洋海军“济远号”“威远号”二舰自上海装载武器、粮食抵达烟台。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以日本驻烟台领事馆外交官的身份登上济远舰,观察舰上所载武器,获悉二舰将向朝鲜出发,并在当天将相关情况用密电报告东京。

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日军偷袭了北洋水师军舰,“济远号”被击伤、“广乙号”被毁、“操江号”被俘、受雇为中国运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被击沉,至少800名清军遇难。

早在1886年,日本参谋本部间谍荒尾精就在中国汉口开办了日本在华第一个间谋机构“乐善堂”,后来又相继成立了湖南支部、四川支部和北京支部。1890年,“日清贸易研究所”在上海设立,荒尾精任所长,招收日本浪人、学生,将他们训练成间谍。战争开始后,日本间谍对北洋水师的行动几乎是了如指掌,保证了日本海军在军事上的主动地位。

偷袭珍珠港:“书记员”竟是间谍

1940年3月27日,29岁的吉川猛夫以书记员的身份来到日本驻美国檀香山領事馆。之后,他以旅游的名义对珍珠港的相关情报进行了周密刺探。

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吉川猛夫搜集了关于珍珠港的97项情报,包括美军舰艇的类型、数量,进出港口规律、各舰具体停泊位置等。吉川猛夫以日本人特有的认真仔细开展间谍活动,他从来不用望远镜和照相机,所以未能引起美国情报部门的怀疑。为了弄清珍珠港港湾入口处有没有反潜网,他甚至潜入海里调查。

在日本联合舰队距离珍珠港只有250海里的时候,吉川给东京发送了最后一条特急电报:珍珠港停泊战列舰9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9艘,3艘航空母舰和巡洋舰出港未归。

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珍珠港实施突然袭击,美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军覆没,数千名官兵丧生。

二战:利用杂志传递情报的纳粹间谍

二战期间,一名逃亡到英国居住的挪威人汉斯创办了一本名为《天体运动者》的杂志。这本杂志表面上看起来庸俗不堪,实际上却在向纳粹情报机关传递关于英国海军战舰的重要情报。

直到1945年,英国情报部门才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发现了疑点。在名为《用自然手段实现健康生活方式》一文的页面中,文章建议“清蒸、而不是水煮青菜”,这句话用铅笔标出,疑点很大。于是,英国特工逮捕了汉斯。在审讯中,汉斯交代自己在德国接受过严格的间谍培训,学会了在杂志上标注常人难以识别的标志,例如把纸蜡加热或在牙签上书写暗号,只有准确知道在什么地方寻找秘密标志的间谍才能找到并阅读这些情报。

类似隐蔽的情报传递方式还有很多。例如1942年英国军方截获了一封“藏头信”,把信中每个字的首字母组合在一起就是情报内容。

军火库的垃圾箱:连续窃密十二年的“垃圾佬”

1970年,施耐德受雇来到位于联邦德国法尔茨的美国军火库当勤杂工。这座军火库储藏着当时北约组织的各种最新式武器和电子仪器设备,戒备十分森严。

施耐德的工资只够维持一家三口的最低生活水平,为了补贴家用,他便常常在下班后到军火库的垃圾箱里捡破烂儿拿去卖。人们看到他举止迟饨、邋里邋遢,给他起了个“垃圾佬”的外号。

民主德国的间谍看上了这个老实巴交的“垃圾佬”,专门伪装成旧货商,高价收购他捡的破烂儿。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间谍们露出了真面目:“我们要的是有情报价值的、有军火库秘密的‘破烂儿。你要是不愿意干,我们就告发你,因为你已经给‘那边提供了不少情报。”

就这样,施耐德上了贼船,在被逮捕前,为民主德国情报机关工作了近12年。他捡来的“破烂儿”价值十分可观,有一次他竟在垃圾堆里捡到了整整三大厚本的美国新式导弹说明书。

中东:改变战争进程的密信

1973年10月5日,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的首脑收到了这样一封密信:“战争将在明天爆发!”10月6日下午,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向以色列军队发动了猛烈攻势,以色列经营了8年的巴列夫防线只抵挡了9小时就被一举突破。

开战第一天,500名以色列土兵阵亡。整个战争过程中,以军共损失3000余名士兵,考虑到以色列的人口基数,相当于美军在一次战役中损失了十八万人。

万幸有了那封救命的密信,以色列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在10月6日早晨进行了军队动员,避免了彻底的失败。而发出这封密信的人,就是代号为“天使”的以色列间谍马尔文。

马尔文是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女婿、纳塞尔的继任者萨达特的智囊。马尔文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包括埃及的战争准备进度,购买武器装备的情况等。

(《经济》 赵震龙、栗子/文)

猜你喜欢
军火库白起赵括
赵括不止纸上谈兵
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十四)
白起的悲剧,秦相负第一责任
白起和他的死亡
莫做挑拨离间之人
大爆炸
赵括之败不止“纸上谈兵”
赵括之败不止“纸上谈兵”
俄罗斯军火库发生爆炸
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