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集输管网三控制一辅助调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2019-12-28 06:58王轩门文昊张波
石油研究 2019年14期

王轩 门文昊 张波

摘要:油田集输管网错综复杂,调控中心与各站点单线联系,极易造成生产调整协调不到位的情况,生产组织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缺陷。长庆油田第二输油处调控管理创新的建立了以调控中心为核心、区控中心为节点、站控中心为端点、监控中心为辅助的“三控制一辅助”调控管理模式,实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层级监控,形成了具有油田集输管网特色的数字化生产运行管理模式。该模式自运行以来,有效地保证了输油生产的高效平稳安全运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集输管网;三控制一辅助;调控管理;层级监控

一、管理模式的形成背景

1、形成的背景。调控管理要求将输油生产管理情况全部纳入管理的范畴,形成层层监管、全面覆盖的调度与控制的管理体系,但长庆油田第二输油处原有的调控管理中,调控中心与站控中心、监控中心分别单线联系协调,站控中心与监控中心之间没有任何联络,造成了站控中心生产参数调整时,调控中心如果协调不及时,导致监控中心难以掌握实际情况,而管道沿线出现生产事件时,站控中心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响应,生产组织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漏洞和缺陷。而且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站控、监控的自主管理意识不强、权限职责模糊、工作推诿扯皮等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解决原有调控管理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新的调控管理体系显得十分有必要。

2、主要架构。“三控制一辅助”调控管理模式主要围绕调控中心、区控中心、站控中心、监控中心的职责、权限及管控内容,明确输油生产组织过程中各调控管理层级的操作流程和运行方式。“三控制一辅助”调控管理模式中调控中心主要负责全处场站、管线及阀室的生产管控,直接管理区控、站控和监控中心;区控中心协助管理区域内场站、管道及阀室,直接管理站控、监控,特殊情况行使调控中心权限;站控中心负责输油站内的生产管控以及关联管线的监控;监控中心则负责辖区内管道及阀室的监控,四者之间的层级关系是 “三控制一辅助”调控管理模式的主要架构。

3、解决的主要问题。“三控制一辅助”调控管理模式的创建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针对油田集输管网调控管理漏洞及空白,需要增加区控中心的设置、建立调控层级管理模式的现状,以满足管道里程长、站点多、环境复杂的调控管理需求。

二是针对调控管理界面不清的情况,部分生产工作无人负责或推诿扯皮现象,亟需建立完善调控管理各层级的权限职责和制度,明确各层级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三是针对生产工作执行不力、调控管理系统运行繁琐臃肿的情况,需要制定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严格工作督办考核,促进调控管理更加全面、详细和严密。

四是以应急管理为重点,提升调控管理系统的监控、发现、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确保应急状态调度指挥系统运行正常、程序合规,提高应急事件的应急响应速度和应急处置水平。

二、主要内容及做法

为保证“三控制一辅助”调控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第二输油处先后编制出台了《调控系统管理实施细则》、《调控系统岗位操作手册》、《调控系统生产事项考核标准》以及具体事项和敏感时期的特别措施,应用了新的生产管理平台,周密实施、全力推广、逐步应用新的调控管理体系。

1、厘清调控管理职责及权限。从调控系统的制度管理入手,编制出台了《调控系统管理实施细则》,划分了调控、区控、站控、区控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权限,全面梳理生产运行、请示汇报、通讯方式、应急处置等各项输油生产各项业务,厘清各个层级的主体责任、管理范围、业务流程,确保了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和调控岗位人员知权力、明权限、会管理。

2、细化生产监控及操作流程。以调控管理操作的实用性为主,编制了《调控系统岗位操作手册》,从日常工作内容、正常生产组织、应急突发事件处置三个方面理顺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明确工作执行中各层级担任的角色和执行工作的具体内容,确保岗位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强化生产组织过程中人的因素的管理,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生产运行管理的特别措施》,落实24小时生产区干部带班作业及流程操作票制度,进一步靠实了基层站队干部员工生产作业时的责任心,强化了输油生产的操作管理程序,夯实了基层站队生产管理的工作基础。

3、严格生产组织的过程管理。根据各调控层级的工作内容,制定了《调控系统生产事项考核标准》,对管道启停操作、季节性参数调整、日常生产调整、排量调整、场站压油、降凝剂、管道输差、管道热洗等18個输油生产组织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加大权限责任的考核力度,严格生产组织过程的实时记录与考核兑现,引导各层级自主协调生产、主动处理问题。

4、建立生产运行管理平台。针对生产管理系统不统一的情况,开发应用了全新的生产运行管理平台,将报表管理、运行参数、设备管理、应急管理进行了重新整合,增加工艺管理、管道管理、设备周检等管理内容,将周期性工作进行了固化,强化工作流程的全过程监督、管控,建立生产基础数据的数据库,为后期维护、检修、查阅提供依据,实现对生产组织过程、设备检修维护的闭环化、归口化、自主化管理。通过管理平台将日常输油生产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生产进平台、平台促生产的良好局面。

5、强化管道参数报警管理。针对基层站队存在报警监控及管道报警管段暗卡排巡不到位的现象,制定下发了《关于重点加强岗位责任落实的特别措施》,通过强化站控超限语音报警系统、管道泄漏报警软件两个技术手段的监控和落实“三控制一辅助”调控的层级管理,有效的保证了管道泄漏报警100%有人发现。对管道泄漏报警的监控、发现、分析、上报,以及报警管段的排查期限、考核兑现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强化基层站队调控岗位责任落实和管道巡护单位的职能作用,排除管道泄漏安全隐患,保证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6、细化管道应急处置管理。针对管道泄漏报警和雷暴天气,配套推出了“258原则”、“极端天气强制停输原则”,即管道异常2分钟内发现报警、5分钟内准确定位、8分钟内应急处置,以及在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下输油管道强制停输的运行要求,有效地保证了输油管道事件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尽早处置,能够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了调控管理从预警到预防的升级。

三、应用取得的效果

“三控制一辅助”调控管理模式突出油田集输管网的体系化、系统化思维,注重过程管理,通过从制度上完善、流程上规范、操作上细化,明确工作环节、关键节点、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自该系统运行5年以来,实现调控组织的高效性及生产运行的有序性,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调控管理系统操作更加全面规范,系统运行更加成熟可靠。

1、形成了“四位一体”的调控管理模式。新的调控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促使站控中心每班设置了站控岗位人员,促进了调控岗位人员直线联系和垂直管理,保证了调控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同时规范了各层次调控岗位工作人员生产事件的处理程序,保证了生产工作专人上报、专人分发、专人督办、专人反馈的闭环管理。

2、实现了输油生产运行最优化管理。调控系统的层级管理,实现了基层站队的站控、监控、區控主动参与生产管理,调控中心实时全面的监控管理,更利于输油工艺和生产参数的及时调整,调控中心定期组织实施的降压节电、降温节油的管理方式,提升了管道输送效益。根据管道运行情况,利用管道末端余压余热和燃油加热炉的调整与管控,确保了原油外输耗能最少、输量最大、方案最优。

3、保证了生产事项的高效有序落实。新的调控管理模式的高效运行,保证了基层站队出现的隐患问题、工作落实等生产事件,以及相关部门的生产工作安排都能够通过调控系统管理这个平台得到快速传达、协调、处理和反馈,同时调控中心对生产事件的跟踪、协调及工作落实督办的归口管理,保证了多个部门联动的综合性生产事件始终有人上报、有人协调以及有效处置。

4、畅通了应急处置的有效途径。调控管理系统的规范化、程序化运行,有效的保证了应急事件能够得到快速的处置,特别是 “258原则”,有效地保证输油管道事件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尽快处置,将事件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程度。调控管理系统的层级监控、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企业损失和社会影响。

改良与改进:后期输油生产组织中,在“三控制一辅助”调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按照调控管理体系权责界面中各单位的主体责任、管理范围、业务流程,需要积极引导基层自主协调输油生产、主动处理问题的能力,帮促、督促其加强站队自主管理与属地管理,加大权限责任执行过程及执行效果的考核力度,逐步建立并建成基层站队输油生产自主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