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奉献的青春 服务三农的典范
——上海市金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卢春光事迹介绍

2019-12-30 08:03
中国畜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金山区讲堂入户

卢春光,现任上海市金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出生金山农村的他,选择了农业、回到了农村、服务于农民。扎根基层19年,靠着长年累月的那份坚持和担当,他成了养殖百姓心中的“贴心人”“青年老专家”。他把困难和压力留给自己,把满意和方便献给群众,在热爱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岗位上,无私无畏、默默奉献,由此也获得了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农业先进个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金山区青年英才、金山区十大杰出青年等国家、市、区级各类荣誉50余项。

知行合一,让技术更加过硬

畜牧兽医工作待遇低,工作环境差,被动物咬伤、踢伤是常有的事,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干这项工作,但一转眼卢春光已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19年。他虚心向老专家学习,认真钻研临床病例诊断技术,在一次次服务中提升自己。一滴滴汗水浇灌,一次次成功诊治,换来了“青年老专家”的美誉。他练就了“一针见血”的采样技术,并传授给基层技术人员,也为金山区赢得了上海市采血技能大比武一等奖、首届全国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上海选拔赛二等奖。面对近年来严峻的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作为技术骨干,他更是始终冲在最前面,奋战在第一线。

心系农民,让服务更加贴心

他把农业的要求、农民的需求作为自己追求。每当面对养殖户的求助,无论高温酷暑还是严寒冰冻,他都及时到场,即使在休息时间也是如此。并且,每次出诊、每个病例,他都认真记录和总结。车改之后,公务用车没了,下乡一天经常要跑上一两百公里,车贴远远抵不上下乡油钱,多下乡就意味着“减工资”,但是为了确保“最后一公里”服务的畅通,他将私家车变成了下乡的“公务”车。为节省开支,在一段时间里他甚至住到了离单位较近的丈母娘家,但却从未想过为此减少对老百姓的服务。从“贴心服务”到“贴钱服务”,他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老百姓和同事的一致赞赏。

授人以渔,让技术深入人心

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技术培训内容,使教学内容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实行“多元合作”教学,在方法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受到了养殖户的欢迎。为了做好一期农民爱听的技术培训,他可以连续几天,每天10多个小时精心备课。据统计,他每年培训农民2000人次,入户指导150次以上,300多名农民通过培训取得了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畜繁殖员等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共培育30名生产经营型、42名专业技能型和51名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他积极探索“农民讲堂”新型农技推广模式,金山区两个农民讲堂得到成功运作,其中一个在开办的三年中,两次被评为上海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优秀农民讲堂”。在农民讲堂的带动下,一个个学员成了讲堂的老师,一个个农民土专家孕育而生。

务实指导,以增效促进增收

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是要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他着力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上海市生猪产业体系建设、金山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畜牧条线的实施,主导品种入户率达99%,主推技术普及率达到100%,养殖户养殖水平得到了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年增长普遍超过5%。

在市级部门的支持下,他在金山建立了两个优质精液供精站,促进了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猪场采用电热地暖技术保温,腹泻率下降50%以上;通过微生态制剂应用,有效减少了养猪场臭味产生;通过水碗饲喂技术的示范应用,降低了猪场三分之一的用水量,也减少了污水排放量;通过有机肥生产,原来每吨需要花15~20元处理的猪粪转变为每吨收入500元的有机肥料,实现了“变废为宝”。

在他的培育下,一些散养户发展成为示范户、核心示范场,并建成标准化养猪场;雨污分离技术、产房地热系统、湿帘降温等新技术从一个圈、一个舍逐渐覆盖到整个场,养殖收益也从几万、几十万提升到上百万元。

开拓创新,让成效更加显著

近年来,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共同发表论文8篇,参加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课题各2项,主持3项、参加5项金山区科学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他与同事一起完成了“枫泾猪”的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作为副主编完成《上海四大名猪》枫泾猪板块内容的编写。他负责的“畜禽科技入户”项目、“生猪科技入户农民讲堂”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上海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项目。

以苦为乐,用奉献诠释初心

为完成一个科研项目,他经常一天来回跑好几趟养殖场;为了降低养猪场臭味,他带领同事连续数月蹲点猪场;为了采集枫泾猪生产信息,他通宵坚守;面对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和非洲猪瘟疫情,他沉着应对、科学处置。

为了确保下乡服务及时,很多的工作他都放在了8小时之外和周末时间,早出晚归、几月不休变得习以为常。办公室的沙发经常陪伴他度过凌晨,家反而成了“旅馆”;为了不影响单位门卫休息,单位的一把大门钥匙索性就放在了他的办公室。

2015年8月,他又带着感恩和担当,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赴滇志愿接力,去云南边境贫困山区开展技术支农服务。在志愿服务的半年里,他积极传授科学养殖技术和理念,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带教当地技术人员,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他们,服务更多群众。

虽然被马蜂蜇过,被毛毛虫叮过,好几次还在下乡途中从摩托车上掉了下来,但他依然不悔。至今,他还坚持对当地的技术人员开展远程指导和服务,每年夏天都会回到中越边境的富宁县田蓬镇,辅导鼓励和爱心人士一起助学帮扶的36个贫困学生。

一份平凡的坚持,他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百姓装在心中,他用青春的炙热和汗水的挥洒让科技的花蕾在农村绽放,践行着一个80后青年农业人应有的担当,带领着更多农民共同致富。

猜你喜欢
金山区讲堂入户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盗窃罪中关于“入户盗窃”的认定
冬夜听雨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