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痴心汉 致富带头人
——江西省泰和县彭建军事迹介绍

2019-12-30 08:03
中国畜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泰和乌鸡农场主

从一个怀揣梦想,月收入三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40多名员工的企业带头人。从一个只有职业中专文凭的毛头小伙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彭建军用二十多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

乌鸡痴心汉

彭建军是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人,学农出身,毕业之后就到广东养殖乌鸡。1995年,他怀揣600元回到老家,开始养殖泰和乌鸡,做起了养鸡致富梦。那时,他一个人搭建鸡舍,一个人摸索养殖方式,“因为房顶铺的是纸箱子和纸板,常常外面下大雨,鸡舍里面下小雨。”彭建军苦笑道。

经过几年的养殖,彭建军渐有积蓄,2003年,他去参加全国家禽博览会,看到一栋栋标准化、现代化的鸡舍,触动很大,他觉得,只有实现泰和乌鸡标准化、现代化养殖,泰和乌鸡产业才有出路和奔头。

他把这个想法和妻子一说,妻子却并不赞同,因为彭建军结婚时答应妻子养鸡赚了钱就建大房子,而如今,却要换成大鸡舍,妻子怎能理解。

在两人争执不休之时,一场灾难悄然来临。2003年,非典来袭,家禽业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原本打算卖完这批鸡建设新鸡舍的想法也泡了汤。“几乎处在一种很绝望的状态,是死是活自己都不知道。一个人头脑里面不晓得想的是什么东西,到了最后变成无所谓了。”彭建军说。

非典过后一年,家禽市场行情有所回暖。但在2005年,隔壁县鸭子又大面积染上禽流感,“我们属于疫区的畜禽产品不能流通出去,只能在本县处理掉,消化掉。”彭建军的乌鸡产业再次跌入谷底。

当时很多朋友都劝彭建军转行养猪,毕竟生猪的价格比较稳定,但他坚决不改行。他认为,只有失败的企业,不可能有失败的行业。

这时,他开始转型卖乌鸡蛋,不曾想到市场反响很好,这让他再次找回了养殖乌鸡的信心。

2009年,彭建军终于有了自己人生第一笔一百万,兴建大房子的议程再次摆在他和妻子的面前,但彭建军坚持要建标准化鸡舍。他安慰妻子,有了鸡舍就会有钱,有钱就会有房子,他让妻子再等两年。

“我已经嫁给你十几年,我还有多少个十几年。”妻子梁满兰对彭建军的“诺言变谎言”表示非常气愤。

但是,爱一个人最终还是会支持他的事业,梁满兰最后还是选择了支持丈夫。2010年,彭建军投入150多万元,建起了3栋现代化鸡舍。现如今,他的养殖场存栏种鸡4万余套,年出栏泰和乌鸡20多万羽,年产泰和乌鸡鲜蛋600万枚,已是一家集泰和乌鸡养殖、育种孵化、加工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

网红乌鸡蛋

浏览彭建军的微信朋友圈,不论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不论是视频、文字还是图片,只要是他发出的朋友圈消息,都离不开西昌凤翔,离不开泰和乌鸡。是啊,一个创立了9年农业产业特色品牌,一个与泰和乌鸡结下了24年不解之缘的“痴心汉”,叫他如何不日日牵挂着乌鸡?

彭建军的财富故事要从互联网说起。早在2016年,阿里巴巴与泰和签订电商扶贫合作协议之前,彭建军就已经在探索“互联网+”农业的销售途径,农村淘宝正式进驻泰和后,他抓住网购热潮兴起和物流快速发展的机遇,在加强传统营销手段的同时,开始发挥QQ群、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新平台的优势,组建网络贸易公司,成立专门从事网络营销的团队,将优质乌鸡和乌鸡蛋快递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网络销售,已经成为彭建军乌鸡事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北京的客人只要早上下单,不用100元,一只宰杀好的一斤左右的生态乌鸡,晚上就可以送到客人家厨房。2016年的“双十一”,他的泰和乌鸡蛋成为淘宝“聚划算”一员,仅一天的销售量就在20万枚以上。而2016年一年,彭建军企业乌鸡蛋的网络销售量已达350万枚,销售额达800万元。

为了让有机食品可追溯,他还投资4万多元安装了一套有机产品监控系统,采取射频识别、二维码及条形码技术,从一枚乌鸡蛋开始,对泰和乌鸡的破壳生长、饲料喂食、储藏运输、加工销售全过程进行记录。

为降低市场风险,他采取订单生产、农超对接等方式,与南昌、深圳等大城市的多家大型超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彭建军在“互联网+乌鸡”的模式上,道路越走越宽,步伐越走越稳。

走起转型路

随着“家庭农场”这个新兴农业名词的出现,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农产品种植者、销售者的新叫法。

2015年9月,团中央、教育部和农业部三部委联合发文,发出了培育青年新型职业农民的号召,开始了对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培育计划,彭建军作为第一期学员参加了培训班。当年,江西一共培育了400名农场主,彭建军和其他地市的农场主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江西省青年农场主创业联盟。2017年1月11日,青年农场主创业联盟正式更名为江西省家庭农场联合会,彭建军担任常务副会长。

江西省家庭农场联合会的成立,让彭建军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带着互相交流、互相扶持的理念,彭建军与其他家庭农场主一道,参观农业基地、了解产业行情。遇到急需解决处理的产品信息,在农场主的圈子里,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彭建军也打开大门,对前来取经的农民兄弟进行最无私的讲解和传授。近几年,彭建军带领江西省新型职业农民700余人,参加省内外农业产业的学习、参观、展销会及论坛活动20余次,带动500户农民开展种养产业,户均增收8万元。接待省内外新型职业农民共计500余人次,现代青年农场主100余人次。他成了新时期新型职业农民的一员,他的乌鸡也成了新时期农业特色产业的一员。

带领乡亲富

“泰和是我的家乡,我热爱乌鸡,更爱这里的人。”

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2013年,彭建军带头成立了泰和县西昌凤翔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86人,注册资金300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实行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提供鸡苗、统一饲料配方、统一禽病防疫的“四统一”生产管理模式,按订单养殖合同回收其鲜蛋和商品鸡,从而进行加工、包装。

目前,合作社出产的鲜蛋和商品鸡打进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天虹、华联等三十八家大型超市,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带动和帮助周边农户发展泰和乌鸡养殖户2500户,年饲养泰和乌鸡260万羽,农民增加收入1800多万元。

彭建军还在县里为贫困户免费发放乌鸡苗,“我教他们如何养乌鸡,如何培育鸡苗,让他们也掌握一门技术,以后搞养殖也能脱贫致富,但我是不会回收的。哪怕老俵们不去市场卖掉,留给自己补充营养也是好的,泰和人也要多吃吃泰和乌鸡,才知道泰和乌鸡好在哪里,贵在哪里。以后向别人介绍起泰和乌鸡来,自己心里也有点数的。”自参与脱贫攻坚的帮扶以来,彭建军已累计无偿向贫困户发放脱温鸡12000羽,帮扶贫困户350户。

“我从事泰和乌鸡养殖20多年,每年饲养泰和乌鸡20万羽,我希望能够得到社会、政府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好让我可以更好地带动更多的百姓养鸡致富,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让泰和乌鸡走向全球,让五湖四海的朋友了解泰和乌鸡、认识泰和乌鸡、品尝泰和乌鸡……”这,就是彭建军现在的心愿。

猜你喜欢
泰和乌鸡农场主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新潮萌宠
——乌鸡
新加坡流行遛乌鸡
百年裕泰和:深藏泰兴黄桥老街的文旅地标
临终关怀(下)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上)
乌鸡白凤丸的“神奇真相”:不仅是妇科圣药,更是痛风良药
乌鸡高效益饲养技巧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