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科技创新联盟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2019-12-30 08:03郑灿财四川省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奶业农技科技

文│郑灿财(四川省畜牧总站)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体系日趋完善,方式不断创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提产增效、农民提能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食品安全战略、数字乡村战略……一系列的决策部署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许多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如何让农技推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三农”事业,是需要系统思考又必须加快解决的问题。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科技创新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在农技推广工作中,用好着眼于整合资源、联合攻关、成果共享、政学研产推用高效对接的农业类科技创新联盟(本文简称“科技创新联盟”)成为迫切需要。

一、用好科技创新联盟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宏观形势的变化伴随着一系列具体而现实的问题。现阶段,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的冲刺期,也正处于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如何精准脱贫不返贫、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是关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发展的产业应是全链条、可持续的,这与目前扶贫产业注重短平快、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陈旧不全面、本土人才不想回归,而部分城市群体想进入却又不懂农业农村的现状不相适应。这些都是摆在农技推广工作面前的难题,需要用好科技创新联盟在产业规划、项目对接、技术集成、系统全面培训、标准制定及品牌培育等方面的优势。

二、用好科技创新联盟是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迫切需要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联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的7个1号文件中,5个提到了科技创新联盟,特别是近3年连续提到科技创新联盟,表述也一步步从2014年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推动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到2015年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到2017年的“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鼓励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到2018年的“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再到2019年的“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产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园区等建设”。在不同的条目下、用不同的措辞提及科技创新联盟,逐步将科技创新联盟从与其他平台的融合描述中单列出来,折射出的是对科技创新联盟的定位越来越清楚、目标越来越明确、任务越来越具体,成为做好科技创新联盟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力抓手。

三、用好科技创新联盟是解决关键技术瓶颈的迫切需要

用世界7%多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左右的人口,背后是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是数十万名农技人员持续有力的推广。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超过土地、资本及其他所有要素对农业增长贡献率的总和;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禽流感疫苗、非洲猪瘟疫苗等成果取得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5%。不过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相比荷兰、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90%以上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我国还有较大差距;2017年我国粮食自给率82.3%左右,低于世界安全标准(90%);我国是大豆原产地,但目前近90%的大豆需要进口;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未掌握;加上人多地少、土壤地力降低、农民种粮意愿下降、人们对“吃得好”“吃得健康”的强烈需要以及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等现状,使得我们手上的饭碗越来越不牢固,使得“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也使得我国现阶段农技推广工作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为破解我国棉花生产及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与中高端纺织用棉大量依靠进口之间的不平衡难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牵头,联合棉花产业科研单位、生产和棉纺企业成立的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按照“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一条龙模式,将分散脱节的产业链条有机联系起来,携手开展瓶颈技术攻关,培育出中棉所641、中棉所96A、中棉所087等品种,纤维品质达到优质棉标准,超过美棉和澳棉,并且打造出自己的优质国产棉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纺纱基地,实现订单面积40余万亩,订单棉花加价1500元/吨,每亩增收200元,满足了国内中高端纺织用棉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我国棉花产业的竞争力。棉花所和企业以科技创新联盟之力打开卡脖子之锁,驱动产业发展,为农技推广提供了源头之技。

四、用好科技创新联盟是高效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的迫切需要

如何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让科研创新成果从论文里走进田间地头,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一直伴随并困扰着农技推广工作,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采用的机制、取得的成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在实施奶业振兴行动中,怎样让中国人都喝上优质奶?一方面,我国奶源质量已经稳步提升,但奶产品加工工艺缺少规范与标准,存在加工过度、高耗能高排放问题,急需按照标准化工艺进行改进,提升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不同研究团队在乳品加工工艺、奶产品品质评价等方面,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成果还没有得到高效转化。为此,联合科研院所及高校、奶业质检及风险评估中心、乳品企业等多家单位成立的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针对以上问题,探索出集成鲜奶用途分级、低碳加工工艺和优质奶产品评价3项重大核心技术和6项技术标准规范的“优质乳工程技术体系”,使得巴氏乳加工温度由原来的85~95℃下降到75℃,营养物质得到更多保留,乳铁蛋白高出进口产品的7倍,加工能耗降低15%以上,从根本上提升了国产奶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已有23个省份的40余家乳品企业自愿开展示范,示范企业优质巴氏杀菌乳产品已占全国巴氏杀菌乳的61%,示范企业每加工1吨巴氏杀菌乳节约48.55元,分别降低二氧化碳排放46.51千克、二氧化硫排放0.15千克、氮氧化合物排放0.13千克,大大提振了国人的消费信心。2017年起,进口液态奶同比增长量大幅降低,国产液态奶产量和消费量明显增加。下一步,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还将向有关部门建议,实施“优质乳标识”制度,以推进国产奶品牌化建设,做大做强民族奶业。

五、结语

科技因创新而进步,因联合而高效,因推广而迸发生命活力。配合用好科技创新联盟这个坚实的盾,农技推广这个矛就可以更加收放自如、有的放矢。

猜你喜欢
奶业农技科技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