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

2019-12-30 01:46王珊珊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重症患者PICC置管护理对策

王珊珊

【摘 要】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42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对患者采用PICC置管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在对PICC置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42例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出现问题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有效提高PICC置管效率,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护理对策

静脉导管(PICC)置管能够对患者周边的血管进行保护,减少患者在置管与穿刺中的疼痛,该技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有效减少静脉炎与渗血等情况的发生[1]。PICC置管能够在体内留置较长的时间,通常可以维持1年左右的时间,可以为长期输液患者开通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显著降低痛苦。但是置管后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加以了解与分析,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置管效率与质量,确保患者良好的预后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42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对象为42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9例、13例;平均年龄为(64.8±3.4)岁;疾病类型包括脑出血21例,脑梗死18例,脑炎3例。

1.2 方法

需要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对PICC置管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便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PICC置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42例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出现问题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比较特殊,患者通常存在昏睡、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容易出现体温升高、感染等情况,在治疗中会长期使用抗凝药物,从而导致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并且由于疾病因素的影响,血液通常处于高凝状态,且病程较长,需要长期采用高渗药物输入治疗,并且需要给予大分子药物治疗,在给予PICC置管后容易出现各种风险。

在PICC置管后,存在的几种常见问题包括:1)穿刺出血。大多数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为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且穿刺针较粗等问题,在穿刺的时候血管容易出现破裂、出血等情况。2)皮肤过敏。由于敷料的透气性较差,患者局部皮肤出现出汗或渗血等情况,会对皮肤造成较大的刺激,并且受到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水泡、瘙痒、潮红等情况。3)血栓。大多数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高渗状态,血液具有较高的黏稠度,如果没有及时冲管,会导致管道堵塞,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针对上述的问题,需要详细分析,了解发生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便有效降低上述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与PICC置管效率,确保良好的预后。1)针对穿刺出血情况,需要在穿刺的时候,选择肘关节穿刺处理,在拔出管鞘的时候,应及时按压穿刺部位,一旦发生出血情况,需要给予纱布外敷。如果出血量较多,需要给予加压包扎处理,或者给予药物止血。2)针对皮肤过敏情况,在早期护理阶段,需要加强监护,对过敏部位给予消毒处理,并及时更换敷料,确保置管部位皮肤的干燥与清洁。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留置部位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生。一旦发现敷料潮湿,或是有出血现象,应当及时将敷料更换掉,并在更换时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确保皮肤的干燥与清洁[2]。3)针对血栓的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对PICC应用适应证及禁忌证熟练掌握,充分了解患者肘部血管的解剖结构,尽量穿刺粗直的、弹性好的大血管,注意动作轻柔。同时,加大对置管一侧肢体的检查力度。每隔4h需要给予冲管处理,如果出现留置管堵塞情况,及时给予尿激酶溶栓处理,确保管道的通畅性。叮嘱患者及家属,一旦出现不适反应,需及时向护士或医生报告,并立即对患者展开B超检查。如有血栓形成,则需立即将导管拔除,并对置管一侧的肢体展开抗凝及溶栓治疗,同时展开肢体制动,每日按摩并冷热敷,防止栓子脱落[3]。4)加强留置管后的管理。需要向患者与家属详解PICC留置管的相关护理知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所用药物的浓度及溶解性进行充分了解,对药物配伍时产生的微粒予以高度重视,以免这些细小微粒将导管堵塞。通过对输液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即先向患者输注黏稠药液,然后再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来密闭导管,以避免导管堵塞。在正式上岗之前,需对护理人员展开专门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PICC穿刺的各项操作,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患儿出院之前,护理人员还需向家属讲解导管的维护方法[4]。作为一种安全、操作简便、创伤小的导管留置技术,PICC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通过对患者应用PICC,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可有效延长置管时间。但是,PICC留置管时间较长,受到患者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有的护理人员专业度不高等,容易引起穿刺出血、皮肤过敏与血栓等问题的发生,需要及时了解发生原因,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促使护理效果的提高,减少各种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便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有效提高PICC置管效率,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红梅,张惠英,文凤,等.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观察及应用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07):23962398.

[2] 沈红五,缪爱梅,茅志娟,等.PICC两种置管途径在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4):351353.

[3] 马繁荣.经外周静的置气中心静的导管不同置管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5(14):169170.

[4] 赵京雷,于新颖,范玲.10例新生儿经下肢静脉置气中心静的导管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10(10):935955.

[5] 马静.新生儿PICC留置时间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08):18571858.

猜你喜欢
重症患者PICC置管护理对策
生理节律对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PICC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