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9-12-30 01:46刘丽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2期

刘丽辉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对其抗凝血、促凝血进行采集,同另外30例抗凝不完全标本作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不同标本对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抗凝血标本检测发现红细胞处于凝胶上方者共24份,且24份标本微管中均可将纤维蛋白凝块挑出,抗凝血检测异常率为46.1%;未进行抗凝处理的血液标本检测发现红细胞均在微柱凝胶管底部沉积,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经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未抗凝血标本不能准确分析纤维蛋白情况,快速配血和急诊输血治疗会受影响,配血试验中需优先选择洗涤血样红细胞,以进一步提高配血准确率。

【关键词】 试验结果;交叉配血;卡式法;不同标本;不同处理方式

输血是临床抢救患者生命的常用治疗手段,若想确保输血安全有效,供血者的紅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匹配且符合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是关键所在。换言之,双方血液血型相容性务必要符合标准,以免不匹配血液输入后致使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和输入的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的情况,进而形成血液凝块,将补体激活引起溶血现象。临床主要通过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等方式确保输血安全。以上三项方法可确保患者输注血液后不会破坏其红细胞,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危险[1]。微柱凝胶试验在交叉配血中比较常用,其可促使免疫血清检测有效结合凝胶技术,操作简单方便,但对试验标本要求较高。本文旨在分析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其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24例,患者年龄分布20~57,平均年龄(35.8±1.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抗凝血、促凝血采集,通过血常规检查确定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无异常,RhD检查结果呈阳性,高度吻合供血者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同另外30例抗凝不完全标本作交叉配血试验。统计处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比较。

1.2 方法

选择达亚美公司的微柱凝胶卡,充分混合40例血液标本中促凝血,按照3000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5min,再将与之血型匹配的红细胞悬液、血清一并放入微柱凝胶卡中,另外30例抗凝不完全标本也需要在充分混合后按照3000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5min,同样将与之血型匹配的红细胞悬液、血清一并放入微柱凝胶卡中。完成以上加样后置于37℃环境中,进行15min孵育,采用离心机进行5min的离心处理,其中900r进行2min,1500r进行3min,最后将配血试验结果取出。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2.0对得到的数据加以分析,检测结果使用百分率(%)进行表示,对比行χ2检验,如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抗凝血标本检测结果显示共24份标本的红细胞在凝胶上方,且均可在标本微管中挑出纤维蛋白凝块;未进行抗凝处理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均沉淀于微柱凝胶管底部,检测结果均呈阴性,予以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

3 讨论

输血治疗作为临床治疗持续出血或大量出血患者的主要方式,其可有效降低失血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而输血前对患者快速进行准确的配血试验至关重要。一直以来,临床在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会通过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方式对适宜且匹配的血液进行寻找,其根本目的是保证输血安全[2]。血液鉴定和交叉试验极易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对数据和血液判断产生不利影响,降低输血治疗效果或引起性质较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实践发现[3],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中运用微柱凝胶卡具有高灵敏度,可显著降低交叉配血结果不合的差错发生率,其可显著提高假阳性率的检出率。试验过程中通过延长离心和孵育时间的方式取出血清中的纤维蛋白,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次研究分别采集了患者的抗凝血标本和促凝血标本,均置于37℃的环境中孵育,再同不完全抗凝标本予以配血试验,结果发现,抗凝血标本检测异常率和未进行抗凝处理的血液标本的检测异常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究其原因,孵育离心时间不充足,会造成无法完全检出纤维蛋白的情况,离心过程中纤维蛋白会对红细胞下沉动作产生阻碍,提示临床配血中应用未经抗凝处理的血液标本,会增加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微柱凝胶卡式法配血试验中发现红细胞悬液浓度应≤1%,因为浓度过高会增加假阳性检出率,通过对阳性标本进行红细胞洗涤处理后,再次予以检测,可发现存在阴性检出结果,选择抗凝不完全血液标本对红细胞悬液进行制作时,需避免将细小凝块吸入,以免细小凝块吸入增加假阳性情况。另有研究发现[4],较差配血试验前,如果标本离心处理的时间不充足或离心转速不充足,会引起大量标本中的白细胞在凝胶上依附,增加红细胞沉降难度,引起假阳性。

综合上述分析,临床配血试验中运用卡式法显示出特异性强、简单方便、可重复性等优点,操作过程中基本上不存在失误情况,但依然需要高度重视配血不合差错事件,标本的处理方式会对试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一旦标本处理方式不适宜,就会引起假阳性情况,未抗凝血标本不能准确分析纤维蛋白情况,快速配血和急诊输血治疗会受影响,配血试验中需优先选择洗涤血样红细胞,以进一步提高配血准确率[5]。除此之外,在选择卡式法进行配血试验时,试剂厂商对标本要求各有不同,这要求试验人员在进行试验时需要慎重摸索适宜的试剂,对标本要求进行充分掌握,以降低配血差错发生率,确保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减少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余海燕,丁后明,李凌波.不同标本对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3):386388.

[2] 田静辉.研究不同标本对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7,03(19):1617.

[3] 薄涛.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04):8082.

[4] 黄康.临床输血检验中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28):118120.

[5] 赵冬梅.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检验方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08(01):6566.文章编号:WHR201901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