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在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2019-12-30 01:46丁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

丁璐

【摘 要】 目的:探讨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应用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50例,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纳入患者25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术后并发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状态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满意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予以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确,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该护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胃息肉是当前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常见一类疾病。临床上对胃息肉患者主要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但此类患者在术后易发生并发症,治疗后不良情绪可能对预后造成严重影响,降低临床治疗效果[12]。针对于胃息肉患者,在围术期予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探讨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应用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50例,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纳入患者25例。常规组纳入男性13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1.2±4.3)岁;干预组纳入男性14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1.9±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宣教、术中配合及术后病情监测。干预组予以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干预:1)构建护理小组。构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护理小组。内镜室护理人员均参与本护理小组,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构建全期护理流程,制订围术期护理常规,用于内镜室护理人员的学习与执行参考。2)术前护理。病房护士术前完善对患者的血液样本采集、送检以及心电图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了解其临床药物应用情况,对影响患者凝血功能的药物要求停药7d再进行安排治疗。术前为患者讲解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重要性、治疗安全性与治疗应用优势,通过树立成功治疗案例以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感,使其治疗依从性提升。指导患者在手术当日晨间保持空腹状况,病房护士与胃镜室护士在术前交代患者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患者情绪状态与特殊护理要求。患者在进入胃镜室后,护理人员针对性进行沟通交流,安抚患者,以缓解其不安情绪,检查患者病历资料等。3)术中护理。术前护士妥善完成对患者的用药护理干预,针对于临床科室提示存在特殊心理状态患者术前予以针对性观察处置并做好心理安抚干预。完善术中止血药物与术中器械准备。护士严格依据手术核对程序进行各项信息核对工作,术中调整患者处于安全、合适体位,做好牙垫固定并连接监测仪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术中心理与情绪安抚工作。4)术后干预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责任护士需做好术后生命体征与腹部体征观察,发现出血或穿孔等术后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置。同时依据患者治疗情况以及术后观察情况,安排患者进食类型与进食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术后并发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评分情况。其中,焦虑、抑郁状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评分量表(SAS)、抑郁自评评分量表(SDS)进行评分,量表评分以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护理满意评分采用本院自行制定护理满意评分表进行评分,以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不良反应对比行χ2值检验,焦虑、抑郁状态与护理满意评分均以(±s)表示,对比均行t值检验,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状态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P<0.05)。详细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满意评分情况对比

干预组患者1例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4.0%;常规组患者2例发生术后感染、1例迟发性出血、2例胃穿孔,并发症发生率20.0%;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96.2±3.7)分,常规组对护理满意评分(86.3±7.2)分,干预组满意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P<0.05)。

3 讨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当前临床用以治疗胃息肉患者的主要手段,该治疗方法的操作便捷且具较高安全性[34]。因此,在临床上有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并未对患者在围术期表现的情绪波动以及安全风险未予以足够的重视[5]。但在此类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中仍存在有一定风险,患者的负性情绪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在常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对于胃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的侵入治疗属性认知相对模糊,易将该术式归于简单检查的范畴,对患者产生的负性情绪接纳度与理解性较低,故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中,仅限于进行简单术前交代,而忽视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抚与负性情绪疏导工作,患者因负性情绪影响易导致其围术期产生护理安全漏洞。而本研究采用的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干预中,要求护理人员注意关注、观察并接纳患者的手术应激性反应,同时在围术期予以协作护理与心理干预,使患者在围术期感受到全面的心理照护,负性情绪得到较好的疏导。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但经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干预的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其焦虑、抑郁状态评分相比常规护理患者明显更低;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干预组满意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研究提示,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中能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同时充分提高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予以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确,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赵媛媛,王海元,李玉红,等.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7,15(19):23502352.

[2] 何金晓.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26):99100.

[3] 王雪萍.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在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6,14(21):21672170.

[4] 覃爱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4):57445745.

[5] 陈倩.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02):7981.

猜你喜欢
围术期护理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炎的护理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腹主动脉瘤75例围术期护理思路构建
分级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术期中应用观察
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实性占位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冠脉搭桥术腔镜采集大隐静脉患者围术期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围术期护理方法研究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