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作用

2019-12-30 01:46高惠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经阴道超声诊断

高惠

【摘 要】 目的:分析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单纯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方案进行检查,随后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对比单纯腹部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方案的诊断结果。结果:单纯进行经腹部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方案,子宫动脉阻力指数以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显著低于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方案,血流速度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方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采用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方案能够提高诊断效果,优于单纯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资料,可在临床推广使用,为将来的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基础。

【关键词】 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子宫腺肌病;诊断

子宫腺肌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指患者子宫内膜腺体、间质侵入到子宫肌层中,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12]。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子宫腺肌病的患者数量正在逐渐增多,患病年龄正在逐渐下降。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和刮宫、流产、分娩有关,目前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案对该疾病进行治疗[3]。本文旨在分析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的诊断价值,现对其方法及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4~45岁,平均年龄为(36.23±2.02)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13±0.55)年。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治疗依从性较高;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重大疾病,恶性肿瘤,意识不清或者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具体方法为:检查前嘱咐患者多饮水使膀胱充盈,随后保持仰卧位,在患者下腹部涂好耦合剂,使用超声探头对患者腹部进行详细检查,观察患者子宫大小、形态,子宫肌层厚度、回声,子宫内膜的位置、回声。

对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具体方法为:检查之前叮嘱患者小便,尽量将膀胱排空,取膀胱截石位,在探头上涂好耦合剂以后套上避孕套,将其伸入到患者的子宫颈至阴道穹窿部位,对其进行纵、横、半环形的扫查,通过倾斜、抽送、旋转等手法获得清晰的图像,若出现异常,则对探头进行多角度的调节。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不同诊断方案的诊断准确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以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血流速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涉及数据选择SPSS 23.0软件包分析研究,其中计量资料表示为(±s),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通过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间的数据对比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结果对比

单纯采用腹部超声检查确诊110例,漏诊41例,误诊29例,诊断准确率为61.11%,联合使用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诊152例,漏诊16例,误诊12例,诊断准确率为84.44%,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所示。

2.2 子宫动脉阻力指数以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结果对比

单纯使用经腹部超声检查方案得到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低于联合使用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案的指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所示。

2.3 血流速度结果对比

单纯使用经腹部超声检查方案得到的血流速度显著高于联合使用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3所示。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属于临床中常见妇科疾病,该疾病和其他妇科疾病有一定的相似临床表现,例如腰酸、白带异常、下腹疼痛等,临床检查若是不注意可能会造成漏诊或错诊,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需采用合适的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提高诊断率,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45]。

本次研究中,单纯采用经腹部超声和联合使用经腹部、经阴道超声的检查结果对比发现,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的联合使用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也能对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血流速度进行更为精确的显示,分析原因为:单纯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检查结果将受到脂肪分布、腹部厚度、膀胱充盈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诊断结果不准确,将经阴道检查方案应用到诊断中,可以不再受膀胱充盈程度和肠道气体的影响,同时超声探头和病灶的位置也能更加接近,更能清晰地观察到病灶的结构特征[6],从而得到更为清晰的资料。

综上所述,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采用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方案能够提高诊断效果,优于单纯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资料,可在临床推广使用,为将来的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慧荣,贺庆红.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联合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2(18):9294.

[2] 郑婵,张炼.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4):21602162.

[3] 杨兰,唐小娟,郑玲,等.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2(15):132133.

[4] 孔玉忠.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2(14):132133.

[5] 彭磊,史家乐,宗金娟.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5):193195.

[6] 皮年华.用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性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0):133134.

猜你喜欢
子宫腺肌病经阴道超声诊断
温宫通血法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病研究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比较
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探讨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三维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0例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