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管理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护理综合质量评估的效果观察

2019-12-30 01:46王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

王燕

【摘 要】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护理综合质量评估的效果。方法:将科室38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2017年12月前均采用常規管理,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分层次管理,比较实施前、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理综合质量。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认可度、目标坚定性、工作活力、工作进取性、工作效能感、工作价值认知得分均比实施前提高(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病室管理、健康宣教护理质量评估得分均比实施期提高(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护理综合质量。

【关键词】 分层次管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护理综合质量

护理管理与护理团队整体的护理综合质量密切相关。既往护理管理忽略了护士之间资历、经验、年龄、学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采用相同的管理方式,从事相同的工作[1]。一方面,对于优秀的护理人员而言,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对于工作经验欠缺的护士而言,一些高难度的工作打击了其积极性,甚至导致其离职。如何实现个人能力与护理岗位匹配、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显得极为重要。分层次管理是将护理人员分为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的管理及培训方式。本文观察了在护理人员管理工作中,采用分层次管理对其工作积极性与护理综合质量评估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科室38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名,女36名;年龄22~48岁,平均(35.28±3.72)岁;受教育程度:中专5名,大专13名,本科及以上20名;职称:护士14名,护师20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1名。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均无人员变动。

1.2 方法

2017年12月以前均实施常规管理:护士长按照医院制定的管理制度,结合每个护理人员的资历、性格、年龄等指派任务,监督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负责对护士的培训、考核。

2018年1月开始实施分层次管理:1)将护士分为N1级(工作时间<1年)、N2级(工作时间1~4年)、N3级(工作时间5~10年)、N4级(工作时间>10年且大专及以上学历)。2)根据护士层次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并实施培训。N1级培训内容主要为临床基础护理、生活护理;N2级培训内容主要为各项治疗技术及护理工作;N3级培训内容主要为护士排班管理、各班次具体工作的落实、临床日常护理监督、指导、高难度护理技术等。N4级培训内容主要为各项护理工作的管理、护理团队的整体护理质量管理等。3)根据护理层级设置激励机制、晋升机制,激励机制与岗位挂钩,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给予晋升。比较实施前、实施6个月后的管理效果。

1.3 评价标准

比较实施前、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理综合质量评估。1)工作积极性:采用工作积极性测量表进行评价,包括工作认可度(20分)、目标坚定性(16分)、工作活力(20分)、工作进取性(16分)、工作效能感(12分)、工作价值认知(12分),得分越高则工作积极性越高。2)护理综合质量:护理质量评定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病室管理、健康宣教,得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该方面的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变化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认可度、目标坚定性、工作活力、工作进取性、工作效能感、工作价值认知得分均比实施前提高(P<0.05)。见表1。

2.2 实施前后护理综合质量评估变化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病室管理、健康宣教护理质量评估得分均比实施前提高(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就医意识、就医理念的改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个人修养及专业技能水平,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2]。然而在实际管理中,护理人员之间的专业技能水平、职称有高低之分,而所做的工作基本相同。护理人员个人能力与岗位之间的不匹配使其工作认可度下降,护理人员流失、护理队伍不稳定问题凸显。如何让中高级护理人员有发挥才能的空间、让初级护理人员有成长的助力是护理管理工作需重视的问题。

本研究中,将护理人员分为N1~N4四个层次,在培训中,根据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为每个护理人员提供成长助力,使每个层次的护理人员都能学有所得、不断成长。同时,根据护理层级设置激励机制、晋升机制,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随着护理人员的学习及进步、工作经验累积,通过考核后能够晋升。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认可度、目标坚定性、工作活力、工作进取性、工作效能感、工作价值认知得分均比实施前提高。表明,分层次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病室管理、健康宣教护理质量评估得分均比实施前提高,与类似报道[3]一致。表明分层次管理能够提高护理团队的护理综合质量。分析原因,应是分层次管理模式实现了护理人员的优化配置,使护理人员的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并为其提升成长、晋升的空间,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岗位、职业的认可,使其工作积极性提高,更愿意不断提升自我,提高护理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分层次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护理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光萍.ABC连续性排班与分层级管理在病房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02):272275.

[2] 陈桂芹.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4):9293.

[3] 仲畅.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01):445447.

猜你喜欢
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分析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世纪联华超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解析
试论新时期如何提高青年职工工作积极性
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性的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