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经济”火爆,但年轻人消费别盲目

2019-12-31 09:12熊志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二手交易盲盒玩偶

熊志

事件回放<<<<

比“炒鞋”更加燒钱的项目———盲盒(盲盒就是一个盒子,里面装着玩具或一些新奇的东西,你只有拆开后才知道里面是什么)来了。据报道,有一对夫妇四个月间花了20万元在盲盒上;还有一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元购买盲盒。某二手购物平台的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0万盲盒玩家在其平台交易。

时事鲜评

所谓盲盒,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产品,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之所以将其称作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里面的内容,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样的产品。就这点来看,买盲盒和买彩票颇为相似,都存在赌运气的成分。

一个盲盒的价格大概在30元—50元,相对平实的价格,让那些深受影视、动漫文化熏陶的年轻人,从创作到买卖,乐此不疲。从上游的IP设计,到中游的零售,再到下游的二手交易和玩偶改装,“盲盒经济”产业链已相当成熟,且市场空间巨大。

如果从纯市场的角度看,“盲盒经济”乃买卖双方自由交易,并无不妥。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盲盒经济”的发展说到底是源于赌徒心理,但与彩票行业比,它是个高度不透明、信息极为不对称的行业。售卖盲盒的商家,是否夸大了“中奖”概率,变相诱导购买?那些经典、限量款的产品真实“中奖率”会不会低于商家宣传,留下消费陷阱?购买过“幸运盒子”的消费者可能有体会,盲盒中的一些物品如面膜、口红等很可能是山寨产品,而其声称“原创”的玩偶是否名副其实同样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盲盒经济”带火了二手交易市场,一些拆出来的经典、限量款玩偶,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价格暴涨,溢价甚至达到三四十倍。其火爆行情,到底是真实供需关系的结果,还是有商家投机炒作的因素,由于市场高度不透明,盲盒玩家对此很难判断。不久前,“炒鞋”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它和“盲盒经济”相似的地方在于,价格不断飙升的鞋子和玩偶,都是基于收藏的文化潮流。那么“炒鞋”衍生出来的乱象,比如中间商刻意购买囤货,人为制造稀缺,误导消费者,很可能也存在于“盲盒经济”衍生的二手交易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盲盒经济”的制造者,很多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他们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被刻意夸大的“中奖率”吸引下,他们很可能会不断投入金钱购买盲盒,或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花高价购买盲盒玩偶,从而成为被套路“收割”的对象。

面对不断崛起的“盲盒经济”,除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成瘾外,也有赖于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对交易不透明以及各类违规操作及时处理,以保证这一新兴行业能够良性发展。(选自《新京报》,有删节)

猜你喜欢
二手交易盲盒玩偶
吃饭就像开盲盒
大学生校园二手交易平台“艺物”的研究
明天盲盒
盲盒模拟器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二手交易平台你用过吗
浅析高校020二手交易平台运营与推广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可以激发无限想象的创意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