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仁丸中15 种元素的含量测定及风险评估

2020-01-01 05:59黄强燕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内标批号溶液

薛 平,李 莉,黄强燕

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常州 213000

麻仁丸为常用中成药,有润肠通便之功效,主治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习惯性便秘等。麻仁丸处方由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姜厚朴和白芍(炒)6 味中药材粉末组成[1]。

麻仁丸的质量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种蒽醌类化学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等[2-4]。严格把控药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量,并对其风险评估是安全用药的必要趋势[5]。

由于麻仁丸是生药粉末直接入药,可能存在较高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健康风险,这是质量控制的应有之义。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麻仁丸中Li、V、Cr、Co、Ni、Cu、As、Se、Cd、Sn、Sb、Ba、Hg、Tl 和Pb[6-8]等15 种元素的含量,采 用ICH Q3D[6]和《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9-11]两种风险评估方式相结合来评估上述元素的健康风险;同时仿生提取测定这些有害元素的溶出率[112],为有害物质风险评估、安全用药和质量控制提供基础。

1 材 料

1.1 仪器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 Q,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微波消解仪(CEM mars5 express美国培安公司);XP504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赶酸器(BHW-09C20,上海博通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1.2 药品与试剂

单元素标准溶液:锂(Li,批号20041435)、钒(V,批号20041435)、铬(Cr,批号20041435)、钴(Co,批号20041435)、镍(Ni,批号20041435)、铜(Cu,批号19052735)、砷(As,批号19052965)、硒(Se,批号20041435)、镉(Cd,批号19031965)、锡(Sn,批号20041435)、锑(Sb,批号20041435、汞(Hg,批号18111975)、铊(Tl,批号20041435)和铅(Pb,批号18081073)浓度均为100 μg·mL-1,钡(Ba,批号20041435,浓度1000 μg·mL-1),均购自于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内标元素:钪(Sc,批号19090235,浓度100 μg·mL-1)、锗(Ge,批号19070365,浓度1000 μg·mL-1)、铟(In,批号18083075,浓度100 μg·mL-1)、铋(Bi,批号19032965,浓度100 μg·mL-1),均购自于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5%硝酸 (优级纯,德国默克公司,批号K50980056902);盐酸、胃蛋白酶(优级纯,上海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为超纯水。

麻仁丸为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蜜丸,6 个批次分别为190307(编号A)、190802(编号B)、191001(编号C)191105(编号D)、191106(编号E)和191116(编号F)。

2 方 法[7-10]

2.1 ICP-MS 仪器工作参数

射频功率:1550 W;蠕动泵:40 r·min-1;冷却气流量:14 L·min-1;载气补偿气流速:0.80 L·min-1;雾化气流量:0.9893L·min-1;雾化室温度:2.7℃;碰撞气体:氦气;碰撞气流速:4.70 mL·min-1;采样深度:5.00 mm;延迟时间45s;积分时间0.02s,扫描次数:50 次;测定重复次数:3 次。测定时选取的同位素为7Li、51V、52Cr、59Co、60Ni、63Cu、75As、77Se、114Cd、118Sn、121Sb、137Ba、202Hg、205Tl和208Pb,其中7Li、51V、52Cr 和59Co 以45Sc 作为内标,60Ni、63Cu、75As、77Se 以72Ge 作为内标,114Cd、118Sn、121Sb 和137Ba以115In 作为内标,202Hg、205Tl 和208Pb 以209Bi 作为内标,测定时仪器的内标管始终插入内标溶液中。

2.2 溶液的配制

2.2.1 混合对照品贮备液 分别精密吸取Li、V、Co、As、Se、Cd、Sn、Sb、Hg、Tl 单元素标准溶液各1 mL,Cr、Ni、Cu、Pb 单元素标准溶液各5 mL,Ba 单元素标准溶液5 mL 置100 mL 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混合对照品贮备液。Li、V、Co、As、Se、Cd、Sn、Sb、Hg、Tl 的浓度为1 μg·mL-1,Cr、Ni、Cu、Pb 的浓度为5 μg·mL-1,Ba 的浓度为50 μg·mL-1。

2.2.2 内标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Sc、In、Bi 单元素标准溶液各250μL,Ge 单元素标准溶液50μL,置50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毫升含Sc、In、Bi 各50 ng,含Ge100 ng 的内标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Ⅰ(元素总量溶液) 取麻仁丸样品,研细,混匀,精密称取约0.3 g,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5 mL,混匀,盖好内盖,旋紧外套,浸泡过夜,置微波消解仪内按消解程序(见表1)进行消解;消解完全后,待消解液冷却至60 ℃以下,取出消解罐,放冷,将消解液转移至50 mL 聚四氟乙烯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消解罐3 次,洗液合并于聚四氟乙烯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表1 微波消解程序

2.2.4 供试品溶液Ⅱ(仿生提取液) 取麻仁丸样品,研细,混匀,称取约0.3 g,精密加入人工胃液30 mL(取稀盐酸16.4 mL,加水约800 mL 与胃蛋白酶10 g,摇匀后,加水稀释成1000 mL,pH 调至1.5~1.8,即得),置于37 ℃恒温摇床振荡提取4 h,3500 r·min-1离心5 min,倒出上清液,精密量取上清液25 mL,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赶酸器低温浓缩至5 mL 左右,冷却后,加入硝酸5 mL,盖上罐盖后置于微波消解仪中,按消解程序(见表1)进行消解,消解完全后,待消解液冷却至60 ℃以下,取出消解罐,放冷,将消解液转移至50 mL 聚四氟乙烯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消解罐3 次,洗液合并于聚四氟乙烯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除不加样品粉末外,同法制备空白溶液。

2.3 方法学验证

2.3.1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2.2.1”项下的混合对照品贮备液5 mL 至50 mL 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稀释至刻度,得多元素混合对照品溶液。

精密吸取上述多元素混合对照品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 mL 含Li、V、Co、As、Se、Cd、Sn、Sb、Hg、Tl 为0、0.2、0.5、2、4、10 ng;含Cr、Ni、Cu、Pb 为0、1、2.5、10、20、50 ng;含Ba 为0、10、25、100、200、500 ng 的系列混合标准对照品溶液。

按“2.1”项下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测定时仪器的内标管始终插入内标溶液中,依次将仪器的样品管插入各个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中进行测定(浓度依次递增),以信号值(3 次读数的平均值)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各元素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等见表2。

2.3.2 进样精密度试验 取“2.3.1”项下标准曲线第四个浓度点的对照品溶液Li、V、Co、As、Se、Cd、Sn、Sb、Hg、Tl 浓度为2 ng·mL-1,Cr、Ni、Cu、Pb 浓度为10 ng·mL-1,Ba 浓度为100 ng·mL-1,按“2.1”项下仪器工作条件测定,连续进样6 次,根据测得值计算RSD,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15 种元素的RSD 均<5%。见表2。

2.3.3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样品0.3 g(编号A),按上述“2.2.4”项下供试品溶液Ⅰ制备方法平行制成6 份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仪器工作条件测定,根据测得值计算RSD,结果表明仪器重复性良好,15 种元素的RSD 均<5%。见表2。

2.3.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 (编号A),按“2.1”项下仪器工作条件测定,在3 h 内间隔30 min 连续测定6 次,以测得值计算RSD,结果表明仪器稳定性良好,15 种元素的RSD 均<5%。见表2。

2.3.5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同一批次已知含量的样品(编号A)0.3 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2.3.1”项下多元素混合对照品溶液0.5 mL,按上述“2.2.4”项下供试品溶液Ⅱ制备溶液,按“2.1”项下仪器工作条件测定,测得加样样品中的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3。

表3 加样回收试验(n=6)

2.4 样品含量测定

2.4.1 元素总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不同批号的麻仁丸,按“2.2.3”项下供试品溶液Ⅰ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仪器工作条件测定,分别计算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结果见表4。

2.4.2 风险评估1[6]参考ICH Q3D 按公式(1)计算最大允许浓度,PDE 为每日允许暴露量;根据说明书每日口服一次9 g,一日1~2 次,按日最大服用剂量为18 g 计算,结果见表4,其中Pb 含量超过最大允许浓度。

表4 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μg·g-1,n=2)

2.4.3 风险评估2[9-14]在ICH Q3D 中,风险评估计算简单,一般常用于化学药,对中药制品可能会出现评估灵敏度过高的现象。故根据ICH Q3D 评估的结果和元素的危害程度,选取元素Cu、As、Cd、Hg 和Pb,参照《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9-11],按公式(2)计算最大限量理论值(L)。

公式(2)中L 为最大限量理论值(mg·kg-1);A 为每日允许摄入量(μg·kg-1);W 为人体平均体重(kg),一般按63 kg计;M 为每日人均可服用的最大剂量(kg);AT 为平均寿命天数,一般为365 天/年×70 年;EF 为中药服用频率(天/年);ED为一生的服用中药的暴露年限;t 为中药经煎煮或提取后,重金属元素的转移率(%);10 为安全因子,表示每日由中药材及其制品中摄取的重金属量不大于日总暴露量(包括食物和饮用水)的10%。

计算时EF 为每年90 d,Ed 为20 年,中成药t为100%[11,12],麻仁丸M 按日最大服用剂量为18 g,计算结果见表5。由表5 可知,最大限量理论值L 均远远大于麻仁丸样品的平均浓度。

表5 5 种元素L 和HI 值

同时考察Pb、Cd、As、Hg、Cu元素危害指数(HI)[9-11]。HI 可以反映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健康风险,HI<1 则表明健康风险较低,HI>1 则表明需要关注风险。先计算日暴露量(Exp),可按照公式(3)计算危害指数。

公式(3)中IR 为日最大服用剂量(g),即为麻仁丸IR=18 g;10 为安全因子;C 为麻仁丸样品平均浓度(mg·kg-1),其余与公式(2)中一致。

危害指数计算结果见表5,由表5 可知,HI 均小于1,表明麻仁丸样品中Pb、Cd、As、Hg、Cu 元素健康风险较低。

2.4.4 仿生提取元素含量测定[12]精密称取不同批号的麻仁丸,按“2.2.4”项下供试品溶液Ⅱ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仪器工作条件测定,分别计算样品中各元素仿生提取出的含量和平均溶出率,结果见表6。

3 讨论

3.1 仿生提取条件的选择

利用人工胃液模拟人体药物的消化过程,进而采用仿生提取的方法,考察麻仁丸中可溶性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为了确保实验的合理性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取样量0.3 g 较为合适。人体正常消化时的胃排空时间3~4 h,故仿生提取时间设置为4 h[12]。

表6 溶出元素的含量(n=2)

3.2 麻仁丸元素风险评估

3.2.1 两种风险评估方式的比较 在ICH Q3D中,把风险评估的元素分为三类:1 类是对人体有害元素(在药品生产中禁用或限制使用);2 类元素为通常被认为是给药途径依赖型的人体有害元素(根据出现的概率分为2A 和2B 亚类);3 类元素为口服给药途径的毒性相对较低,一般在吸入和注射给药途径的风险评估中考察。评估中使用的计算公式用简单方便、能快速完成样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风险评估,优势明显;缺点是未考虑中国人群使用中药个性化的评估参数(使用频率、使用时间等),对中药制品可能出现评估灵敏度过高的现象[9,10]。

《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材及其饮片中有害残留物限量的制定,对中成药的有害残留物最大限量的计算有指导作用。此种风险评估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药使用特点;缺点是计算公式相对复杂,目标元素每日允许摄入量查询相对困难。总体来说,两种评估方式各有优势,可以相互结合使用,能较快地完成样品中有害元素的安全风险评估。

3.2.2 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文献和预实验结果[5,6],确定考察所有1 类和2A 类金属元素,常见的2B 和3 类部分金属元素见表2。在测定元素的总量后,采用ICH Q3D 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厂家的6 个批次的产品中Pb 含量高于最大允许浓度,有一定的健康风险。故根据《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对Pb、Cu、As、Cd、Hg 进行风险再评估,发现样品中该5 种元素含量均小于最大限量理论值,危害风险系数较低,Pb 含量相对较高,15 种元素均无显著的重大健康风险。

仿生提取测试结果发现,测定元素Li、V、Cr、Sn、Sb、Hg 几乎不溶出,Co、Ni、As、Se 溶出率中等水平,尽管Pb 溶出率不高,但此溶出量仍需要加强关注,Cu、Cd、Ba、Tl 具有高溶出率。

4 小 结

对常用OTC 药物麻仁丸进行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风险评估,旨在科学、合理地研究中药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消除公众对于中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误解与恐慌,引导中药健康持续发展,加强中药质量控制,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本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含动物药的中成药,麻仁丸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低,15 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均无显著的重大健康风险。使用麻仁丸的大多为中老年人,免疫抵抗力相对低下,应该更加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加强对麻仁丸中有害物质的控制,降低风险。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仍应对麻仁丸中Pb 的含量加以重视,进一步考察原料和生产工艺,找到带入Pb 的原因。本实验测定了麻仁丸中15 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同时仿生提取考察该药品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溶出率,为麻仁丸的安全用药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猜你喜欢
内标批号溶液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洗涤剂中的甲醇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丁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医学科技期刊中药品生产批号标注探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废水中的总磷方法改进
镀锡溶液为什么会混浊?
如何在食品色谱定量分析中选择内标法或外标法
气相色谱法测定速效心痛滴丸主要成分的研究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