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分析

2020-01-01 12:59张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传统

张婧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92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与沉淀之后仍然蕴含着许多文化理念与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观念成了当前教育的重点之一,高校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无法适应枯燥的思政教育,且传统的教学形式与现代教育环境并不相符。因此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需要深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取其精华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之中。

1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神与文化,也是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核心精神源泉。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当中,是为了改善当下学生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这一现象,让学生在提高自身政治思想层面的基础上,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传承传统文化。

1.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应当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基本的认知与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中的文化精华萃取出来,并融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多种形式教授给学生[1]。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并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政治思想正确的传统文化传承者,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能够自发喜欢上传统文化。

1.2 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思想意识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也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明确认知与理解。尤其是还未接触过社会的学生,不具备较强的价值判断经验,在长期受到外来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很容易对自身的信念产生动摇。在中华传统文化在时间长河的沉淀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维与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的影响,让当代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1.3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质量

高校思政课通常涵盖了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一门教学知识偏向理论化的学科。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让许多学生对思政课无法提起兴趣,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过于无聊,也不愿意配合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等。尤其是学生在思政课上的互动率与反馈都较低。因此教师需要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质量。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了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2]。只有突破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从而达到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的目的。

2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多种层面的意义,但多数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这之中有的是因为高校师资能力较低、学生严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知、思政课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整合较差等,接下来就来详细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在融入传统文化时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具备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团队

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极高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灵活运用并融合于思政教学过程中。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由于自身教育素养的限制,想要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文化为学生讲清楚、将透彻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多数只在自己该专业有较高的理论建树,但是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却不能将其与思想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较好的融合。并且教师也很少从学生的成长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较差。

2.2 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多

在当前教育考试中,文言文是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无障碍阅读文言文,并且了解其中字词的具体含义。这也导致学生只一味地死记硬背其中字词的意思,却不深入了解古文背后所蕴藏的含义。尤其在高校期间,学生多专注于自身的专业课程,更加减少了详细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机会与时间,同时也会逐渐忽视对传统文化学习、了解的必要性[3]。尤其是现在大部分学生会在缺乏对自己民族文化了解的情况下去学习西方文化历史,长期下来,传统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会越来越小。

2.3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资源整合较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往往存在着开发成本较高、利用率较低等状况,并且课程互动性较差。而传统文化资源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都是学生们避之不及的课程。但只有积极进行资源整合,让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相融合,大范围的传播并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只有解决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问题,才能够提高传统文化对当代学生的影响力。

2.4 在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较小

时代的进步,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学生从互联网所接受到的思想观念也更加多样化,由于外来思想的引入,让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越发减少。尤其是在节日等方面,学生多数时间所讨论的都是西方节日,忽略了对我国传统节目的重视与认知。而这一现象,是极其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社会的多元化与广泛的包容性,进一步造成我国传统文化压缩的现象。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模糊、曲解,导致无法形成较大的影响力。高校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痴迷,也让学生逐渐抛弃传统的交流方式,让我国的交流文化无法得到使用及发扬[4]。甚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断被弘扬的互帮互助理念也逐渐被学生淡忘。这些现象都表明着当代高校学生正处于缺乏集体意识与观念的阶段,而这一现象并不利于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正因如此,才需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高校学生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3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演变中的多种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的总和,也是我国重要的精神瑰宝。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需要重点注意融入的路径,除了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提升融入的实效性,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一步步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印象。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从教学内容上将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进行结合

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让学生在新时代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个人修养等。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应当既要通过传统文化内容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共鸣提高其认同感,还要加强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

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观念继续传承下去。但在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中,有适合高校思政教育的优质文化内容,也有具有封建思想的内容,这就需要高校根据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分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5]。最后将合适、优质的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另一个目的则是删除传统文化中过于封建迷信的文化内容,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思想理念。通过协调社会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让高校思政课不受封建文化的影响,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与传统文化知识的目的。

3.2 提高思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运用能力及水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时的带领者与引导者,把控着课程教学的走向,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师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自主提高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例如,参加中华文化传统文化讲座或研讨会等,从多方吸收传统文化知识。学校也要加大传统教学教师队伍组建的力度,聘用具有专业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并定期开展教学综合能力考核,不断提高思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水平。

3.3 改善教学方式,让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使用现代媒体与通信工具等辅助,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单向教学和互动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参与性,能够达到提高思政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以文字、图片或音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直观的了解,提高课堂感染力。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搜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与学生进行讨论[6]。

另外高校思政教师在授课时,应当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次。思想政治教学是主要目的,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则是次要目的。教师要以思想政治教学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讲解传统文化知识。若是将思政教学课程当作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就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传统文化的融入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思政知识,通过传统文化加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信服力。只有在实现思政课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进行传统文化宣传,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之间的联系,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道德文化素养。

3.4 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评价中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意识到思想政治内容,并培养学生具有坚毅、高尚的品格。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更是为了锦上添花。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中融入关于传统文化的考核,改变以往通过思政理论知识考试便决定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教师可以在考试中加入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知识相结合的问题,同时在日常学习中督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与理解程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为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且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做到知行合一。

3.5 在思政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

实践活动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最好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与印象。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对思政教学的辅助功能,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几种:一是定期带领学生参观校外传统文化建筑进行学习,例如,博物馆或名胜古迹等[7]。在参观完成之后,让学生将参观时所了解到的传统文化知识与自身专业或是思政课程知识相结合,完成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同进行创作,引导学生将自身专业知识与传统文化和思政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加深对传统文化与思政知识理解程度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是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展传统文化与思政知识的校园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并在其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举办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定义并融入教学之中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心,通过深入了解并积极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并且将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让学生在接收政治思想教育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也需要根据传统文化特色,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