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精准化探讨

2020-01-01 12:59宋世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精准部门管理工作

宋世明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对教育管理理念的认知不同。在我国,高等学校作为国家优秀人才培育的摇篮,需在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上持续不断提升。而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起到的是针对高校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托服务和保障,教育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整体水平及高校文化建设。该文就在我国文化背景下,高校如何推进教育管理工作及教育管理的精准化程度展开分析,通过阐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使工作精准化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方法[1]。

1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精准化的意义

精准化管理是以量化管理为基础,变为循环的管理运营系统,“精”主要指简化、易操作,让实现理想目标的各类成本不断降低,使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准” 指的是使高校的管理目标得以明确,这样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可以以目标为导向[2],针对学生及高校发展的需求,准确定位、准确管理,减少管理成本和为管理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等。“准”就是要使其量化和细化,使管理问题的具体细节得以清晰展现。精准化管理是高校将管理体系走向规范化管理的最有效体系之一,通过精简高校人员、流程等途径,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以此来保障教育管理的工作质量,促进高校平稳运行发展及提高学校整体水平。

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是校内的综合管理机构,其在高效运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职责。随着当代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因此为能促进高校发展,应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程度,深化管理工作细节,使之配合高校的提升速度,使教育管理部门工作更高效。

2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1 高校管理结构范围广、职责涣散

现如今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中,采用科层制和职能制教育管理的高校占大多数,因管理部门繁多,导致了管理结构的膨胀,既增加了管理成本,浪费了资源,又无法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各大高校的教育管理权力仅仅集中在少部分部门,造成教育管理的民主性偏低,这就与当代的高校民主管理理念相违背。并且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界定较模糊,易导致部分部门的教育管理职能出现重叠,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明,会导致互相推卸责任等情况的发生,对教育管理工作的推进产生极大影响。加之不统一的管理模式会使教育管理的效率降低,会付出更多成本或时间,阻碍高校管理系统的完善与改革。

2.2 高校教育管理的专业程度良莠不齐

现如今许多高校不是很重视教育管理的专项工作,认为教育管理工作者不需要具有教育方面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从而导致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如部分高校会使用以前从事其他职务的公职人员调派从事教育管理职位。加之部分高校对教育管理人员不统一进行培训,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无法得到培训和提高,从而不能满足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造成工作开展不顺利。所以高校想要顺利开展教育管理精准化进程,就要提高专业性管理人员选拔的要求,注重培养教育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能将教育管理工作与管理工作混为一谈,重视教育的特殊性。

2.3 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当下在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中,没有完善的教育管理人员选拔体制,导致部分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存在素质不高的情况,不具备符合管理技能的管理能力,对管理事宜拖延或不作为等现象多有发生,影响了管理部门整体的素质水平。同时相对学校的教师、教授、科研人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待遇偏低,发展空间有局限,而部分教育管理工作者对教育管理的工作认知片面,缺乏全面正确认识,不投入过多精力在教育管理工作当中,没有意识到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被限制,难以收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各高校无法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准度。

2.4 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意识偏低

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体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服务于高校师生、服务于高校日常运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但现如今部分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服务工作意识偏低,工作实践经历不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管理工作拖延及敷衍的现象频繁出现,工作效率偏低,任务处理不及时。在为学生服务的管理事宜上,态度傲慢、拖延等问题也多有出现,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失去师生信任,降低了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能,也影响了对高校的良好形象的树立,阻碍了以后教育管理工作的展开和精准化的提高。

2.5 教育管理工作与我国文化背景联系不大

我国传统教育领先世界,但我国现代教育的体制与观念多源自西方国家,或引进或模仿,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但在我国还是无根之木。当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多是将学校运营等同于企业,忽略了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更没有将教育工作与我国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相结合,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难以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不能推动高校其他工作有序进行。

3 关于教育管理工作精准化的措施

3.1 首先建立健全的高校教育管理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3]高校各个部门的运营全都与完善的制度体系无法分离,规章制度既作为高校师生行为规范的参考,又可作为保障。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是高校制度的设计者。如若没有规范的制度体系,教育管理的工作没有规范的制度可循,工作积极性严重受限,工作准确度也会降低。所以建立完整健全的高校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体系是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不可忽视的责任,务必要按照高校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氛围及一学期内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具体的、完善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制度体系的建立。规范化的运作,落实企业教育管理制度,确保做到让高校教育管理活动有法可依,发挥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作用,提升教育管理效率[4]。

3.2 使教育管理工作精准化定位

高校管理人员应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明确自身定位,其中涵盖对教育管理工作的个人认识及集体认识,对服务目标、工作性质的意识也应提高。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应清楚认识到自身的服务对象范围,并为保障高校的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而作出工作规划和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自身服务对象,即全体教职员工及全体学生团体。不能因自己工作失误或工作态度问题,失去师生信赖,阻碍师生问题的解决,降低部门的公信力,影响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5]。所以各大高校的教育管理专员务必精准化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有对自身及自身的工作认定清晰,才可完整的为高校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服务,从各方面积极应对,全面完整的为高校师生服务,秉承服务为大的原则,有重点的开展服务工作。

3.3 使教育管理精准化配置

在很多高校中,领导层对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学生教育工作放在首要目标,管理工作只是其他工作的辅助,对教育管理部门的资源倾注不够,工作情况和组织构成也不了解。因此为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得以与其他校园中部门良好配合及综合联系动员学校的各项校园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保证教育管理配置的精准化。而为确保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准化,要明确认识到高校各方面整体情况,只有做到详细了解才可在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要在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了解的基础上,处理高校中管理机构的日常事务,逐渐摆脱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良莠不齐的问题,壮大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才队伍,得以保证教育管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6]。并且简化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精简管理工作部门的组织结构,细化职责分配,精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限,做到全覆盖,无遗漏,无重复,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对核心工作更上心,调整工作状态,以更好的服务态度面对师生,以时间短、效率高的原则处理更加核心的管理工作。

3.4 使教育管理中的信息管理精准化

现如今,中国处于一个高速快捷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管理工作也可信息化和便捷化。如果能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建设一个可使信息高速传递的信息系统,则可有效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快速运行,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且还可降低管理工作的错误率。为了能实现该目的,必须要有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日产管理与维护,并且高校的信息管理人员除要擅长运用信息系统之外,自身还要有辨别信息的能力,这样可加快信息的辨识速度,筛选有用的信息予以及时反馈,提高工作效率。而参与信息化管理的员工要用搞清楚具体信息的意思,目的明确、准确简洁的将信息传递给对方,禁止越级传递信息,可增加信息传递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因此参与信息管理的员工也必须拥有高校教育方面的相关经验,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到位,延误问题的上报和处理。

3.5 使教育管理中的业务手段精准化

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较多,涵盖范围广,所以内容较为复杂,如果一直因循守旧不懂得灵活变通,必然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展开。因此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善于随机应变,边总结边工作,要用科学的方式定时整理工作计划,善于做工作总结,为以后遇到问题积累经验,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准确度,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工作时应理清思路,先计划,后实施,再总结。还要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增强学历能力,多吸收,善运用。在工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和工作的配比,制定工作周期,可以学期为工作单位,提前做好一学期的工作计划,系统科学的分配和安排工作。

3.6 使教育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精准化

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之前,需要设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为了按时按质的完成管理目标,应该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针对目标制订计划,从而能严谨快速地完成管理目标。所以要设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目标,目标要清楚明确,不可马虎、模棱两可,可同时寻找更高效快捷的方法实现管理目标。在制定完教育管理的目标之后,下一步就是以刚才制定的目标为基础,再进一步调查收集有关资料信息,完善目标规划的细节部分,以此不断优化管理方案,还需要通过制订各种规划、收集相关信息,不断优化解决方案、流程等具体信息,至于基于高校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才具有参考意义和执行价值。最后取得的结果要使全校人员有参与感,才能引领全校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完成管理目标,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促进工作的开展[10]。

4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当今部分高校都具有完善的激励约束体制,这是现如今高校还可运用对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有效地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效率,增强管理的效能。高校教育管理部必须结合该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各个员工的岗位特征,制定符合该校现状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可随意运用其他高校的教育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否则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合理的设置对教育管理部门人员的绩效评估,由此反映出的是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岗员工的积极性,所以一定要保证绩效考评的公平公开,如若绩效考评结果不公正,则在一定程度上必会危害高校的发展、抹杀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员工的积极性,使激励约束体制起到反作用。因此,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务必要保证绩效评估的公平公开性原则,完善对员工的激励约束体制。并且对于员工的激励机制也务必要保障物质及精神的奖励,两者结合可得到更好的激励效果。高校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现代化速度更快更远。

5 结语

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精准化配备活动的展开对高校各项活动的展开都具备良好、积极的意义,当今社会对高校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管理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加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越来越具体且繁杂,所以对教育管理工作来说,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案例可照搬,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配合、创新和改善高校教育管理的体制,没有符合的传统管理模式来套用。综上所述,为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进程和效率,需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做到定位精准化、手段精准化、信息精准化、管理目标精准化等多个精准化流程,加之建立新的激励约束体制,以保证高校教育管理精准化的基本质量,促进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精准部门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