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2020-01-02 00:31李延芳杨兴涓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生专业

李延芳,杨兴涓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系,四川 江油 621700)

“儿童文学学科是关系到民族阅读能力提升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和教育理论问题”[1],进入新世纪以来,儿童文学的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儿童文学课程建设成为越来越多的师范院校的共识。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全能型的,即有能力承担多门小学主干课程并具有某项专长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小学骨干教师”[2],目前已全面展开的教师资格证国考也“更为注重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3],这意味着与其他师范专业相比,小学教育专业更强调实践性。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儿童文学与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关联度极高,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专业素养,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国内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多由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文学理论教师兼任,不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情况,在实际教学中,他们往往延续以往讲授古代文学等课程的方法,忽视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的天然联系,主要讲基本理论、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文体等知识,较少组织实践教学。因此,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儿童文学素养,使其更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也能解决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语文素养和学科知识有广度没深度、知识与能力结构与小学教学实际存在脱节现象、教学实践技能相对欠缺”[4]等问题。

一、坚持实践取向, 重构课程体系

与传统高等师范专业学术性与师范性并重的办学定位不同,小学教育专业更加注重师范性、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教育部在《教师教育课程新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中强调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发展”三大理念,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中也特别提到要以“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5]。要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就要有实践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掌握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应有的教育教学能力。“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这是因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都是18岁以下的广大少年儿童。如何为少年儿童提供品质优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感悟文学之美、母语之美,促进民族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共同的文化担当和终极目标。”[6]作为一门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的课程,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便他们未来能真正担当起引领小学生“感悟文学之美、母语之美,促进民族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将目前知识本位的课程观调整为能力本位,坚持实践取向,改革当前的课程体系以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文学史、文学体裁、作家作品研究等模块,是一个包含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和文学创作的综合体,这就客观上决定了儿童文学教学内容的庞杂,如果再没有清晰的课程观和恰当的教学策略,就极容易使教学陷入一种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混乱不堪的状态,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课程结构,构建以培养学生儿童文学作品解读能力和小学生文学活动指导能力为中心,涵盖理论、实践、素质拓展三大领域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主要侧重于儿童文学理论素养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实践和素质拓展课程开展的理论根据;实践课程主要侧重于学生阅读、评价、创作文学作品和指导小学生开展儿童文学活动两方面能力的训练是课程体系的核心;素质拓展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将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拓展到其他领域(如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小学语文和其他科目在教学中的结合等)的能力,是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延伸。而之所以将实践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因为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育教学”,与其他文学类专业不同,“儿童文学理论水准固然是这类人才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但自身的儿童文学阅读鉴赏和创编的能力,以及指导小学生进行儿童文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更是不容忽视的”[7]。为此,可以围绕儿童文学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儿童文学名作鉴赏”“儿童文学创编”“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经典儿童电影欣赏”“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绘本欣赏”“儿童文学批评”等,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灵活运用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据笔者了解,目前小学教育专业选用的儿童文学教材主要有王泉根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王昆建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朱自强主编的《儿童文学概论》以及王晓玉主编的《儿童文学引论》(配套有《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等,这几套教材各有千秋,基本都涵盖了儿童文学理论、文体、创编、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等内容,在推动儿童文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教材大多是十几年前编定的,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体例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强、内容陈旧等问题,不能反映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灵活利用教材,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尽量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职业需求,促进学生儿童文学作品解读能力和小学生文学活动指导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应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实践性。课程资源的拓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向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借”。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是对儿童文学创作和前沿理论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创作和研究经验是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宝贵财富,对师生了解近年儿童文学的创作状况和研究方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中国作家协会、各省市作家协会在会的儿童文学作家有3000人之多,创作活跃的也有 500—600人”[8]。儿童文学研究虽不如成人文学繁荣,但一直坚守一线的专家也不少,如王泉根、方卫平、朱自强等都分别开拓出了全新的话语空间,引领了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可惜的是,这些优质资源,在目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很少被利用,如果能够把他们请进学校、请进课堂,与师生一起交流、研讨,充分利用他们的创作和研究成果,无疑会极大提高儿童文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师生儿童文学创作、解读和小学生文学活动指导的能力。

二是到民间去采。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有天然的亲缘关系,《格林童话》就是从民间走向儿童文学的经典。本雅明认为:“直到今日,民间故事仍然是儿童的启蒙老师……民间故事教导先民,并且直到今日都还在教导儿童,那是一个最具智慧的方式——以狡诈和喜悦的心境面对神秘世界的力量。”[9]民间文学作品叙事结构单纯而又富于变化,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既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又极具浪漫色彩,与儿童文学在精神上高度契合,的确是教导儿童的绝佳材料。但民间文学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在组织师生到民间采风的同时,也要指导师生对其加以改造,将其转化为当代儿童乐于接受、有教益的儿童文学作品,特别要摈弃那些宣传迷信、色情、趣味低下、贬低劳动人民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当地民间文学的采集、整理和改写,不但能锻炼师生鉴赏、解读、写作的能力,也可以使其与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当代儿童作家创作作品一起构筑起丰富多样的儿童文学课程资源。

三是到小学、幼儿园中去找。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要教会他们组织小学儿童文学教育教学,就必须要让他们对当前的幼儿和小学生的文学阅读情况有充分了解。因此,组织师生深入小学和幼儿园,调查他们的文学阅读情况,了解不同年龄段的阅读喜好,掌握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具体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与此同时,也可将现阶段幼儿、小学生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收集起来,作为我们开展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拓展第二课堂,为师生提供展示平台

儿童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依靠儿童文学及相关延伸课程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训练的过程。因此,儿童文学的学习和实践不能仅局限于课程本身,还应大力拓展第二课堂,为师生儿童文学创作、技能训练成果构建广阔又便捷的展示平台。可考虑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设“儿童文学教研网”。结合学校在线课程建设,在学校官网上开设“儿童文学教研网”专栏。除开展儿童文学在线课程教学外,再开设 “儿童文学理论前沿”“儿童文学批评实践”“儿童文学微课”“师生创编作品展”“儿童文学读书会”“儿童影视欣赏”“儿童文学大讲坛”等专栏。选派专人负责网站建设并及时更新,使之成为在线教学、介绍前沿理论和批评成果、陈列教师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展示师生创编作品和批评文章、组织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阵地。

二是组织开展儿童文学社团活动。在校内可以开展创编儿童文学作品、讲儿童故事、影视鉴赏、诵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读书交流会、课本剧编导演等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小学、幼儿园或社区,开展儿童文学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如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儿童诗朗诵、儿童剧(课本剧)表演等,或到社区、书店与家长交流,教他们选择儿童文学读物、开展亲子阅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主动、开放、合作地学习,也能更好提升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和相关技能。

三是引领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可组织教师引导2、3年级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并完整经历从选题到结题的研究全过程。首先,教师在开展儿童文学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主动邀请优秀学生参与,尤其是社会调查、文献收集整理等环节,可大胆交给学生来做,也可以将部分子课题交给学生完成。其次,可由学校科研部门提供研究经费,组织学生申报课题并开展研究,专业教师可在选题、论证、结题等环节加以指导。最后,对儿童文学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将其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活动。

四、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全面深化对儿童文学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主要研究对象是小学语文教材及小学生课外文学读物,据统计,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包括课文和练习)中,儿童文学作品总计384篇,占总数的65.1%;苏教版总计208篇,占比为73.3%;[10]在小学生课外读物中,“位居第一位的是童话、儿童小说等文学故事类书籍,占68.30%”[11]。这表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两门课程在实践内容上有很强的一致性,因此,我们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开展教学,以全面深化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解。如在童话一章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在细读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某篇文章的基础上,完成续写、仿写、改写等训练,再完成教学设计、试讲和小组评课等实践教学活动。如此一来,学生既有理性认知,也有感性体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的说来,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儿童文学课程中作品创编、儿童剧表演、儿童诗歌朗诵等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掌握不同类别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观摩课、教学设计、试讲、评课等实践环节,也可以让学生更好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文体知识。

五、结合实习教学,促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

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未来从教做好准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一样,做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目的和归宿。要达到儿童文学的教学目的,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做”字上。实习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业技能实训、见习、专项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四个环节,实习教学能为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提供广阔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教学将所学的儿童文学理念、知识与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获得相应的教学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儿童文学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加强指导,适时加以点拨。比如在上儿童诗一章时,教师在讲解儿童诗的特点后,就可以结合实训环节,让学生通过朗读经典诗歌、创作儿童诗、写作儿童诗、鉴赏文章等实践活动,更好领会儿童诗的特点,掌握鉴赏的方法,这是第一个层面的“做”;在见习环节,可以带领学生观摩小学教师授课,了解他们如何处理儿童诗教学的重难点,教给小学生哪些东西,用了哪些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会编写儿童诗的教案,这是第二层次的“做”;在实习环节,就应该具体指导学生学会怎么去教,如恰当使用朗读的方法来教会小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带领小学生通过想象来感悟诗歌的意境美等,这是第三层次的“做”。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实践,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解就能更透彻,就能学会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小学生文学阅读。

六、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

一套好的的评价机制对各学科的教学都非常重要。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主要采用闭卷的方式考核,主要是基本理论、文体知识、作品创编、鉴赏等内容,评价方式也是单一的教师评价,很难体现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也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情意和自我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因此,有必要秉承“能力为重”的理念,以实践为核心,重构评价模式。一是把评价重点由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变为学生儿童文学实践能力,充分考查他们在诵读、采风、课程设计、教育实(见)习、论文撰写等实践环节中所展现的态度和能力。二是采用动态评价的方式代替目前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针对每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分段评价,在每一阶段通过闭(开)卷考试、论文、教学设计、作品创编、儿童剧表演、课本剧改编等不同形式进行评价,使其既能考查学生的儿童文学理论素养,又能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态度。三是用多元化评价来弥补单一教师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可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小组)评价与第三方(如实习学校、采风对象)评价相结合,科学制定四种评价的比重,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为满足未来岗位需求进行自我调整,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小学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我是小学生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