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题跋与其仕宦

2020-01-02 06:19
文化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宋濂开国题跋

冉 怡

元明易代之际是一个社会秩序进一步动荡重组的时期。明朝为了巩固统治,不仅加强了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控制,也进一步加强了在思想文化上的掌控。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开国文臣宋濂,自然肩负起了以文章辅助朱元璋巩固思想文化的重任。因此,宋濂主动或者被动地创作了许多歌功颂德的题跋文。考察宋濂在入明后创作的题跋文,可以还原宋濂在入明后的真实面貌,管窥以宋濂为代表的文人群体在入明后的艰难生存境地,并进一步把握文人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政治之间的复杂联系。

一、“雍容雅正”的题跋创作

宋濂作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对辅助朱元璋进行思想文化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巩固明朝的思想文化统治,以及迎合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需要,宋濂创作了许多歌功颂德的题跋文。就他创作的题跋文言,不论是题跋内容、个体情感还是语言表达,都体现了雍容雅正、严肃拘谨的创作特点。

宋濂的题跋文可大致分为三类:奉命应制诸作,谱系及贞妇墓铭题跋,碑帖书法。《元明易代与宋濂的题跋文创作》以“感恩、颂圣、教化”概括宋濂题跋的主旨[1]。就题跋内容而言,前两类文章都以维护明朝统治为根本目的,充斥着雅正的歌功颂德与劝世教化的辅政宗旨。第一,歌功颂德以体现明朝统治天赐所归和皇帝的仁政恩恤,如《恭题御制文集后》《恭题赐和讬钵歌后》《恭题御和诗后》等奉命承作之文。这类题跋文行文十分严谨雅正,或古今对比,或借天有预兆,或列举生活画面,对皇帝进行大肆赞颂。《恭题御赐书后》言病中恩恤。以极平淡的生活语言自然陈述,娓娓道来。通过朱元璋三问病情,展现他对下属的仁政体恤。同时,宋濂在题跋中多次提到天有预兆,以证明明朝政权的合法性。如《跋紫泉颂后》就尽言紫泉出溢的预兆表现朱元璋统治清明;《恭题赐和讬钵歌后》更是赋予朱元璋以菩萨的身份,来体现他的仁善。第二,劝世教化以明风俗。宋濂在题跋中创作了许多贞妇、墓铭、谱系之类的题跋文,这类题跋文都展现他辅助世教的基本宗旨。《郎氏宗谱跋》希望后人“绎斯谱而敦行谊,遵斯谱而振纲常”[2]。此类谱系文章都是追本溯源,序长幼,明亲属,以正纲纪风俗。《题吴节妇诗后》大肆赞颂吴节妇“贞而甚文”,先贞而后文。此类叙述贞妇的题跋大多备述其贞义之风,劝诫世人以此为范。综上,前两类文章都以维护明朝统治为宗旨进行叙述,或对统治者大肆赞颂,或追本溯源,例之楷模以正世风。宋濂这两类文章在其题跋中占据很大部分,这些文章就内容上言都雍容端正,规矩严谨,是官方代言的典范。

此外,在情感及语言表达上,宋濂十分谨慎中庸,也带有雍容端正、规矩严谨的特点。较为典型的是《恭题〈豳风图〉后》,宋濂于其中写下一系列劝诫之语。宋濂欲以此图劝诫太子,却并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先追溯其源流,备言稼穑艰难,故真德秀作此图以示世人。此后再结合现实对太子进行褒奖鼓励,并劝诫他勿忘览图之心。全文由图及史,由史及事,层层递进,十分严谨端正。但其情感表达上仍然不脱拘谨,在劝诫之前,必先以数语夸赞,这正是台阁文的典型特点。

总之,宋濂的题跋创作呈现出雍容雅正的台阁之风。这种情感表达的拘谨和含蓄,是宋濂在多方面原因影响下的无奈之举。

二、“易代”与“一统”下的无奈选择

宋濂的题跋创作受其仕宦经历影响颇深。明朝开国之后,朱元璋迫切期望寻求政治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因此,他对开国文人采取高压控制政策,因文章直接或间接被惨遭杀害的文人不在少数。如高启最后被魏观牵连腰斩于市其实并不是一事之过,因其赋诗有讽刺之语,早已为朱元璋所猜忌。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濂以前具有讽喻批判性质的文章自然是不能再写,歌功颂德的台阁文体成为一大需要。就题跋创作看,题跋属于实用性文体,多写在书籍、字画、碑帖前后,文人多用它品评酬应。这种大范围的交游酬应使宋濂的题跋更加不可能存在有所违逆官方的文辞与思想,这就导致宋濂题跋的创作内容与思想趋于单一化、类型化。就算并不是奉命应制的题跋,撰写其他类型的题跋文也必须小心谨慎,大多都回归歌功颂德与劝世教化的宗旨。同时,明朝开国之后,作为官方文人代表的宋濂文名更盛,开国后慕名前来求文的人也络绎不绝。这不仅仅因为宋濂的确有才名,且得到皇帝宠臣的文章对时人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因此,徐永明指出“由于为名所累,宋濂成为写作的机器”[3]。在这种情况下,宋濂只能压抑个体情感进行被动的创作。

就宋濂本身,如履薄冰的生存境地以及内心的道德要求也使他不得不压抑自己为人写作。宋濂在开国后如履薄冰的境地致使他为人十分谨慎中庸。作为朱元璋宠臣的宋濂为了在朝中艰难求存,势必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言谈举止都要符合规矩,否则稍有不甚便会被人弹劾。因此《明史》记载:“濂性诚谨,官内廷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4]宋濂小心谨慎,不想得罪于人,因此面对上门求跋的人也大多答应。同时,宋濂辅政的内在要求也进一步促使他创作了许多有益教化的题跋。开国之初,正纲纪明风尚成为一大需要,因此宋濂写了许多赞扬前人或今人品行的题跋。如《题天台三节妇后》《题马华甫手帖后》《跋黄文献公送郑检讨序后》等。这些题跋都是宋濂有意识地为时人树立榜样,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宋濂想要成为孔孟一类的儒臣,但是辅世宗旨使他不得不以文辞作为劝世教化的工具,在思想文化上帮助朱元璋巩固统治。最后,宋濂良好的教养以及内心的道德准则也使他很难拒绝别人。宋濂年轻时师从黄溍,曾亲眼目睹黄溍面对求文者勃然大怒,这就使他“以此自惩,凡遇求文,必欣然应之,不如其志不已也”[5]。因此,从宋濂个体来说,他内心的道德准则也迫使他进行了大量交游应制的题跋创作。

三、宣泄与超脱——高度压抑之下的必然

除应制之作外,宋濂在其题跋中还创作了大量书画题跋,在这些题跋作品中,宋濂寄予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总的来说,宋濂创作的许多书画题跋虽然也有应酬之作,但是宋濂还是相对比较自由地抒发个体情感,并没有像其他文体以及其他类型的题跋作品一样拘谨压抑。他的书画题跋大体可以分为议论、抒情、叙事、考证几大内容。这类题跋写得比较有情志的有许多,如《题徐原甫〈墨梅〉》。此篇写徐原甫《墨梅》,并未直接提笔切入,而是先记叙墨梅图的源流。梅花从一开始杂于凡禽之间到最后的超逸不群,可以说是历经曲折。宋濂记叙徐原甫的梅花,先描述徐原甫其人清旷标韵的品质,再言其梅花的生动传神,是难得的佳作。整篇题跋集记叙、议论、抒情、考据溯源为一体,批判前人将梅花杂糅在凡禽之间,并进一步赞赏徐原甫为人之清旷,梅花之孑然独立。同本篇题跋一样,宋濂的许多书画题跋也有类似的特点。其一是叙述井然有法,集记叙、议论、抒情、考据溯源于一身;同时,描写对象并不直接切入,而是先铺垫,再引出叙述主体,如《题独冷斋卷后》《题危云林训子诗后》《题永新县令乌继善文集后》等。其二是注重作者主体的神韵气质。他的许多题跋如《题栲栳山人诗集后》都不言其诗,而言其人,可见宋濂对作者本体特征的重视。其三是语言简洁传神,如上文写仲仁一改前人画梅,是“怒而扫去之”,再写徐原甫的梅花“老干倾欹”“翘乎其颠”,将徐原甫梅花的生动传神以及傲然生机描写得淋漓尽致。

除了转向书画题跋来缓解现实的高度压抑之外,宋濂也不自觉地流露出个体的内在情感以寻求宣泄,他在题跋中曾多次表现对前人洒脱风度的赞叹以及对往事生活的频频回首。宋濂对前人潇洒风度的大肆赞赏在他的许多题跋文都有所体现,如《题温日观蒲桃园》《题冯子振〈居庸赋〉后》《题坡仙笠屐图碑》等。虽然宋濂致力于经世儒学,提倡儒家的忠义礼孝。但是很明显,他对于洒脱肆意的魏晋风度也是大加赞赏的。他在题跋中大肆描写了慷慨豪放、潇洒出尘的人物,这是他在现实政治压抑之下的转向。如他所写的《题金诸儒手帖后》[6],就详细记叙了诸儒的慷慨不拘。有人“为性冲旷,视富贵利达如飞鸟、遗音”,有人“濡发酒中散洒四壁以为乐”……这一系列人物都是宋濂内心的缩影,都是宋濂在现实生活矛盾与压抑之下的向往。其实,在入明前他也是“性疏旷,不喜事检饬……”[7]在过去和现在的强烈反差之下,宋濂更进一步在题跋中追忆以往的生活。《题叶赞玉墓铭后》他回忆以往的生活,二十几年恍若隔世,内心不觉惨惨然。《题子昂书招隐卷后》他回忆故师,不觉泪落纸上。在现实生活的高度压抑之下,宋濂在题跋作品中追忆往事,怀念故人实属必然,他的个体情感偏好也在这种追忆和向往中流露出来。可以说,宋濂在他题跋作品中不自觉地宣泄和流露自身的情感偏好,实际上是他现实高度紧绷压抑之下的必然。

总之,宋濂的题跋创作深受时代压抑的影响,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情感表达都呈现出矛盾压抑下雍容雅正的特点。宋濂题跋创作的这种特点是他在“易代”与“一统”下的无奈选择,这也是由个体与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决定的。在这种高度压抑下,宋濂在题跋创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个体情感偏好以及寻求书画题跋的自然转向成为必然。

猜你喜欢
宋濂开国题跋
开国将军李俭珠离休务农
开国中将彭明治的多彩人生
题跋课程在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诚信的宋濂
李 明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宋濂冒雪访师
黄克诚:忠诚无私、善谋敢谏的开国大将
刘先胜:从秋收起义走出的开国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