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0-01-02 06:4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时事经济学

(郑州商学院,河南郑州 451200)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经管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扎实学科理论基础的必备科目。但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的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所以课堂学习参与感并不高。面对这一问题,高校教师必须发现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并改革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涉及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在设计教学改革时,国家发展趋势、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学生特点变化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他们也是影响教学改革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参考。

首先,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典型特点是:增长速度呈现出略微降低,经济发展目标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因此,我国将改革的重点由提高需求转为升级供给质量。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下,作为经管类主要基础课程的西方经济学注定要融入时代的特色,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气息的经济基础课程。

现代高校学生具有新的特点。现在大学生大多是95后乃至00后,他们生于、长于网络时代,深受网络时代的影响。他们有更广泛的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但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还不太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络上偏激言论的影响。

2 西方经济学课程及其教学中存在的特点

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学术理论性强、实践应用性强、分析模型典型化、理论依据西方化等四个特点。

第一,西方经济学的学术理论性较强。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表述比较专业,且大多采用专业名词进行描述。西方经济学中有许多具有学术性的专有名词,对规范性要求较强。学术化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第二,西方经济学的实践应用性较强。西方经济学主要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作为经济人的个体在特定市场上的行为与判断依据;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价格变动水平、就业情况、通货膨胀、长期发展趋势等情况。从最简单的商品价格制定、如何做出购买决策到整个产品市场的均衡,从探索价格变化规律到国际汇率变动方向,都可以采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进行解释,并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三,西方经济学采用的分析模型具有典型性。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时常常采用设立模型的方法。西方经济学设立的经典模型,具有某方面的典型性——即将考察的因素设置为变量,其他因素均设定为不变,以此来分析某个因素对实际效果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第四,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依据具有西方化特点。目前中国高校讲解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与观点大多是从西方引进,体现了西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判断标准,因此就会存在所学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我国社会判断标准不一致的现象。经济学教材中的案例与数据大多来源于国外,国内的资料和案例引用率很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于西方,具有很深的时代发展烙印,体现了其社会价值判断标准。

3 新时代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在课堂讲授的实践方面,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可以分别从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价值观教育及提升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等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让学生有收获感。现在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有更多的学习途径、更广泛的信息来源以及更热切的表达欲望。此时,若西方经济学的讲授还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仅带着耳朵听”的方式,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学生的课堂获得感也会大大降低。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必须将学生作为重要的主观因素纳入考虑,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发现者、知识探求者,教师转变为引领者、指路人。

其次,注重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西方经济学一大特点是西方化——其理论依据和学派来源于西方,本身就带有西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判断标准。在校大学生在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就读,他们的思想状态还不太稳定,很容易受到社会和网络上传播的极端观点的误导,从而产生错误的社会价值观与判断标准。若在西方经济学的讲授中不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很容易再次被误导。此外,国家也适时提出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代的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因此必须紧抓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提升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西方经济学自产生至发展都是深深扎根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各个学派提出的观点最初都是为了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正确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

4 新时代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4.1 提升课堂时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最新的时事,让理论和实践相互验证,以此提升课堂的时效性。教学改革可以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时事、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

具体的改革措施大体可分为两种: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引入时事案例。第一种方式是指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理论时,把实际案例插入授课过程中,使其成为理论分析的补充说明;在讲解理论时,通过案例的具体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第二种方式是让学生及时关注最新的时事新闻,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课堂上分享。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加深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但仔细比较后会发现其中的差异。第一种方法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学生发挥的主体作用并不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未完全实现。第二种方法的实施主体是学生,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自己关注的时事新闻,并能够鼓励学生加强课外学习。

因此,在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在初期,可以先采用由教师主动将经济时事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渐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当学生已经养成每天关注时事的习惯后,就可以将每周的新闻分享作为课堂的一部分,同时以平时考核的形式进行巩固。此外,两种方法也同时采用,即在课堂上教师讲授时引入经济时事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搜集并分享新闻。

4.2 细化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讲解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将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细分和拆解,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的难点之一就是种类繁多的西方经济学派及其时代背景和理论观点,而这一部分也是西方经济学中重要且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主要是概念不清晰、相关背景不明确等等。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安排——讲解各个学派的观点时,可以将理论的时代背景、理论观点及综合评价进行分点罗列,力求做到简易、清晰、有条理;并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知晓西方经济学体系。

4.3 创新传统的授课方式

在讲解时,可以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丰富课堂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高校大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与获取信息途径多样化的现实,也忽略了“网络逐渐成为学习的第二阵地”这一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因此,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新型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拓展学习阵地、延长有效学习时间、提升学习效果。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及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这些新型教学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重新定位“课堂”的范围和界限,引入手机、平板等现代信息接入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5 结语

西方经济学是重要的经济类基础课程,其课堂教学质量容易受到社会发展、社会矛盾变化、高校学生新特点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是当前势在必行的举措。鉴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及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价值观教育以及树立学生的社会关注度和主人翁意识三个方面着手。在此改革思路的指导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希望这些措施能够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时事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时事半月谈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时事政策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