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综艺”现象的文化解读
——以电视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为例

2020-01-02 15:22曹池慧
文化产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综艺生活文化

◎曹池慧

(长江大学文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3)

“慢综艺”起源于挪威的“慢电视”,是一种节奏舒缓、没有过多游戏环节的新的节目形式,节目注重将嘉宾放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呈现生活的宁静。目前国内关于慢综艺还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义,但就所播内容看,可简单归纳为:不设置刺激的游戏环节,不提前设定嘉宾的角色,在自由宽松的环境和舒缓的节奏中让嘉宾呈现最自然的状态。“严格来说,慢综艺更像是一种新的制作理念。”

国内的慢综艺节目很多,一般可分为文化类慢综艺和生活类慢综艺。前者主要是《国家宝藏》《朗读者》等以朗读、表演等形式展现中国文化的节目,后者则以《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为代表。本文通过分析《向往的生活》的制作策略探究其背后折射出的文化内核。

一、反向制作策略

(一)“回归生活本真”的节目理念

《向往的生活》,是2017年湖南卫视联手合心传媒共同打造的生活类慢综艺,由黄磊、何炅和刘宪华担任固定MC。他们到北京城郊过了一段田园生活,每期都有流动嘉宾光顾,流动嘉宾选择想要的美食与节目的主人公一起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向观众传达积极向上的生活能量。他们以每天所得换取粮食,享受简单的幸福,人物、动物和田园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村眷图。

我国城市化进程十分迅猛,十年间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在发展提速的同时,大城市的人们面临着生活工作压力增大的问题,快节奏运行的城市也充满了焦虑与浮躁、困惑与不安。《向往的生活》开头就指出:据2016年《职场人生活状态调查报告》显示,他们向往的是远离喧嚣的生活,希望呼吸自然的空气,寻找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快生活”引起人们身心疲劳,“快综艺”引起人们审美疲劳的关键时期,《向往的生活》团队反其道而行,较好满足受众心理诉求,节目内容多与日常生活相关,帮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放松身心,舒缓压力。“乡间美景,一屋三四人,做着城市中人们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事情,下田抓鱼、养鸡逗狗……”将嘉宾放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不刻意设置环节,不虚构套用脚本,整体节奏平缓自然。

节目中,嘉宾需要用玉米换取其他食物,而玉米则需要他们下到田间地头摘取,再运到“蘑菇屋”,整个过程虽辛苦,但“以物易物”的原始理念让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尤为珍贵。山间种有土豆、豆角、胡萝卜等食材,院子里养着鸡、羊和狗,一日三餐成为重心,还与送香菜的大姐、开五金店的老高等邻里乡亲热情相处,所有的东西都具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从“心”出发,归于本真。

(二)“唠唠家长里短”的节目模式

在注重游戏竞技,设定重重关卡的快节奏综艺中,需要“3分钟一个笑点,5分钟一个高潮”来吸引观众眼球。而慢综艺则没有固定的主持模式,只需设定一个大框架和主题,让嘉宾自己去填充节目内容,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嘉宾之间的互动不是背台词,更像日常唠嗑儿,一切顺其自然。

在《向往的生活》中,嘉宾之间的聊天很有生活气息。田间劳作之时相互聊聊,剥蒜、烧火采摘之余打趣对方,酒足饭饱之后围坐喝茶忆往昔……宋丹丹调侃儿子巴图,海清回忆当年被黄磊教导的校园生活,李冰冰和任泉述说几十年友谊,这些轻松的话题让观众也沉浸在舒适之中,这种自由的模式也让慢综艺“慢”得有味。

(三)“风光无限好”的节目场景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除了凸显人的魅力外,场景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的慢综艺场景似乎不再只是陪衬,它更像一种标志物,传达某种美学意蕴。选择独具魅力的拍摄场景,能更好地为节目增色添彩。

《向往的生活》第一季选择的地点是北京的新城子镇,镇子位于密云区东北部,是北京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也是真正的“一脚踏三县”之地。节目选择这个远离城市喧嚣,拥有大面积农田的小镇,圈出一个空地,为嘉宾搭建了一个幽静的“世外桃源”。拍摄从夏天持续到冬天,展现了秋收冬藏的劳动场景,也向观众呈现了北方独有的地窖和土炕。

第二季时,节目拍摄的场景转换到江南水乡——浙江桐庐,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还享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的美誉,观众在这种集文化底蕴和美色美景于一体的特色场景中获得了满足感。从北方小镇到南方水乡,场景的变换也随之带来风土人情的改变,这些远离嘈杂的魅力小镇完美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风景美如画的意境,着实赏心悦目。

(四)“治愈鸡汤文”的后期制作

清新的色调、治愈系的旁白和有趣的MG动画让节目更加轻松快乐,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后期制作上,《向往的生活》安排专业制作团队——杭州大千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该公司曾出品过《十二道锋味》《青春旅社》等节目,在后期制作上很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剪辑紧凑,尽量将一天生活剪辑为一期节目,保持观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节目中穿插“治愈系鸡汤文”,呼应了节目主旨——“慢下来,去享受生活”。如黄磊以劳动换取到食物表现出满足时的那句“人这辈子就是为了一顿饭,幸福很简单,但幸福又特别不容易”的旁白;戚薇在和何炅老师剥蒜聊天之余的那句“放慢奔跑的脚步,缓一缓紧绷的心弦,才能发现生活本身的样子”,都在节目弹幕和评论中会发现“给拍摄小哥加鸡腿”“给后期小姐姐加鸡腿”等留言,足以证明观众对这些妙趣横生又意味深长的后期语录还是很满意的。

二、渗透传统文化

(一)道法自然与审美转向

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其核心是“顺其自然”,主要有“无为而治”“天人合一”“致虚守静”等主张,探究了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进程加快,生活节奏紧张,道家文化也显示出了深刻的当代价值。

《向往的生活》自由宽松的主题和慢节奏本身就与道家文化相呼应,同时节目中展现的一日三餐以及“种豆南山下”的生活理念似乎都顺应了道家文化中回归生活本真的自然和闲适。三三两两远居郊外,远离嘈杂,与动物温馨相处,与美好山水相伴,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些不正是道家所重视的人与自然相融,悠闲自在的生活真谛吗?就像《道德经》里提到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追名逐利,忙忙碌碌,却早已经忘记了《增广贤文》中的那一句“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的古训,“慢下来”让忙碌的人们看到自然的美好,看到生活中简单的幸福,启示大家放慢脚步,静心生活。

居伊·德波曾在《景观社会》中写到“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部转化为一个表象。”这是一种将世界物化了的观点。对于世界的感知,人们越来越注重视觉感和表象体验,无法深入其中,如“颜值担当”“外貌协会”等流行语的出现,仿佛时刻提醒我们这个社会审美表层化的特征。基于此,许多综艺节目为了满足受众审美诉求也力邀亮眼明星和流量担当,使用大量精美服饰道具等元素吸引受众注意力,甚至还出现了“以丑为美”的过度消费,如许多网络红人竭尽扮丑之能事,在荧幕前出糗、甚至恶搞。尼采曾指出,人们的日常审美更应该是人的日常生活品质和价值形态的重建,美除了是表面的一种直观感受,还应该内化为大众心理的真善美。“绘画、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都是建立在静观审美的观念形态上,培育人的一种静态的心态,摒弃万物的嘈杂来静默感知美的东西,要去阅读,要体会人物心理。传统的审美教育理论体系也是基于静观审美而逐步完善的。”

因此在审美理念上,静观显得尤为重要,与那些快节奏的对抗性真人秀相比,慢综艺似乎宁静了许多,节目偏向选择远离喧嚣的地方,既有美景尽收眼底,也能让人们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去审视这些美的东西,美丽的山川河流、可爱的动物花草,镜头的丰富呈现让世间万物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以人为本,由自然风光的生态之美到人们的心灵之美再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向往的生活》充满温馨的嘉宾和小镇上热情友善的乡邻都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善良,它试图在物质表象和精神深度间寻求审美平衡,从而达到审美文化的延伸。

(二)饮食文明与文化自信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吃”文化深入骨髓。从古至今,从食具的选择到食材的搭配再到食品的烹调,以及饮食礼仪和菜肴的名称无不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向往的生活》中,一日三餐是主题,美食便贯穿其中。节目第一季主要拍摄夏秋冬三个季节,随着时节的改变美食也在发生变化,夏天口味清淡,多凉拌和下火美食,冬天味道浓烈,多用炖、焖和煨的方法制作美食。季节不同所获食材不同,烹制的方法不同,对应使用的器具也不同。

因中华美食主要有“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四大风味,第一季展现了每个地区的不同风味,如王中磊点的韭菜盒子就是北方有名的小吃,戚薇点的熏鱼是地道的上海菜,而随着第二季地点转换到浙江桐庐,多道江南小吃随之呈现出来,节目中的多种菜品无不显示出中华美食的多样性。食物和家乡紧密相连,一时间,食物的香味仿佛溢出屏幕,让在外忙碌的人们格外怀念家的味道。

三、结语

消费文化背景下,慢综艺也难逃快速逐利的魔咒。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制作理念,《向往的生活》一经播出就被迅速跟风,多家卫视在2017下半年纷纷推出民宿题材的慢综艺,节目都选择在郊野接待城市来访客人并很快形成一种固定模式:挑选一处偏僻幽静的景点或郊野,邀请当红偶像,设置对抗性相对弱的“经营类游戏”并贴上“慢”标签。与此同时,大量广告闻风而进,完美人设暴露过多表演痕迹,宣传文案制造眼球经济……“慢下来”的创作初衷和观察体验生活的本意发生偏差。

在“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创新”的时代呼声下,媒体作为主流舆论阵地,肩负加强文化担当的重任。电视节目创作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应努力挖掘文化表达的多样性,延伸日常生活审美的可能性,在节目制作理念和模式上独具特色的慢综艺也可以打造品牌,以传统文化为内核,深度挖掘受众精神诉求,透过屏幕让观众去追求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寻找“诗”与“远方”。

猜你喜欢
综艺生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谁远谁近?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