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读书的延伸

2020-01-02 16:25祝晓风
文学自由谈 2020年1期
关键词:头脑经验读书

□祝晓风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人说话简略,这一个“罔”字,包含的意思就比较多。学习最主要的途径是读书,但如果只是读书,没有一定的思考,则所读未必能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思想,且对所读书的内容,要么觉得张家说得有道理,李家的理由也很充分,最后无所适从,茫然无归;要么读了一两本书,就认为天下真理尽在其中,自己已经明白世间万物,对别人的意见,还有其他书里讲的事实或道理完全听不进去,甚至认为,凡是与自己读过的书不同的观点,皆是异端邪说。这就又走入偏执一路。不论是茫然无归,还是偏执狭隘,这些情况,都大抵可以用“罔”字概括,这也是初读书时容易犯的毛病,我们年轻时大多经历过的。

可见,思,是很重要的。但思的根据何在?我们凭什么思呢?

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当然还是多读书。但要读不同的书,读不同观点、不同学派的书,对照着读,比较着读。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真理愈辩愈明。读书像吃饭,杂食才能营养全面,所以读书不能分菜系。您是湖南人,特别爱吃湘菜,没关系,尝一尝鲁菜、粤菜也是有益的,至少可以明白,这世界上,做菜不放辣椒也可以同样好吃。“读书无禁区”,就是四十年前,《读书》杂志创刊号头条文章的标题。

第二个方法,就是我们的生活实践,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是最直接的依据。我即他人。我怎么想的,别人大都也是这么想的。您饿了想吃饭,县老爷饿了也要吃饭,不会因为他是县老爷,是个处级干部,就可以靠振臂呼口号、开会学圣旨过日子。今天是星期天,明天是星期一,一早又要开会,于是今天晚上,您就开始焦虑,有点儿惶惶然。没关系,您的领导也一样,他要主持会,今天晚上更加睡不踏实。人性古今变化不大,变化的是文明的社会制度。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除了从生活实践、生活经验出发,还有另一方面。因为个体的人的认识总是有很大局限的,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是感受不到抽象的规则和原理的,包括那些实际上在支配着社会和人们行为的经济学原理。所以,这就要从另一个方面,一个更高的方面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生活,历史,社会。

所以,第三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从历史中读书。学习真实的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是人类智慧的重要源泉,对于个人,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今天发生的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而且都产生了大体接近的后果,那么,这里边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了。历史又从何处寻呢?当然还是那些有着历史内容的书了。读历史,更要对照着读。读不同学者写的历史,会从多个层面认识历史,会对历史有更全面、丰富和深刻的体认。

而写作,是把我们的思考明晰化、条理化的重要手段。

因为写作这个事情本身,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整理、反思、判断和取舍。写作,可以说是把我们头脑中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或者更形象一点说,我们头脑里的思想,通过我们的笔,以文字的形式从头脑中流淌出来,落在了纸上。有许多前贤曾说不动笔不读书,意思是说,看书一定要记笔记——读书之后的读书笔记也好,读后感也好,都可以让我们对所读之书,对自己的读书感受做一个反思,可以加深我们的思考。所以,写作和读书是密不可分的。写作会有力地加强读书的效果。写作是读书的延伸,因为写作就是思考。

猜你喜欢
头脑经验读书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们一起读书吧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