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学术著作促进“一带一路”文化包容
——以《秦俑两千年》出版为例

2020-01-02 17:07文/
新阅读 2020年9期
关键词:秦兵马俑兵马俑考古

文/ 杨 燕

尽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冲击严重,但是很多出版人为降低疫情对出版行业冲击,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秦俑两千年》是积极筹划复工复产的产物,特别是依靠有限的线上资源开展营销,尤为可贵。今年5 月,该书上架后迅速登上新书总榜24 小时榜第1 名,新书上市一周即告售罄,上市一个月销量突破6 万册。为何一本学术著作引得众多读者如此青睐?笔者通过解读该书的内容导读学术著作。

“一带一路”推进思想文化、学术出版交流互鉴

2018 年2 月8 日,爱 德 华· 伯 曼(Edward Burman)撰写的英文原著《兵马俑——秦代历史、秘密与最新考古发现》(Terracotta Warriors:History,Mystery and the Latest Discoveries)在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幕活动上正式发行。爱德华·伯曼作为英国人,以母语英语介绍中国秦朝历史和兵马俑。该书蕴涵的中国文明、生产、经济、政治等元素契合了西方人试图了解和学习中国发展模式的心理,长居亚马逊历史类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2020 年5 月,以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见长的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与作家爱德华·伯曼就《兵马俑——秦代历史、秘密与最新考古发现》国际出版合作达成共识,推出中文版历史类图书《秦俑两千年》。据悉,该书还将翻译成13 个语种向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进行国际版权输出,以西方视角向海外推广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气韵。作为中西文明交流和互鉴的一次具体实践,《秦俑两千年》也为中西方文化思想、学术出版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契机,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文化输出成果。

本书出版同时受到国家文物局、人民网、中国日报等国内外重磅媒体密切关注,赢得国内外众多专业媒体的高度评价。如《出版人周刊》评论:“世界五大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连续地走过五千年,而且依旧蓬勃向前。秦俑,这个‘地下军团’,神秘的文化宝藏,似乎正蕴藏了推动这个大国一往无前的源源动力!而今天,我们所能破解出的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所蕴藏的一切,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更多神秘未知尚需等待后人开启!”《科克斯书评》评论:“七千多件武士俑,数万件青铜兵器,所向披靡的帝国之师,聚集在地下两千年,最终成为人类文明的巨大遗产。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缩影,也是人类文明与权力较量的结晶。时光定格了他们历史的怒吼,但秦俑给予人类的启迪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依旧振聋发聩!”

中西方世界了解兵马俑的权威学术著作

作为西安市国际顾问的爱德华·伯曼先生自2003 年定居中国,曾撰写有关丝绸之路的英文著作《长安向西,罗马向东:骏马、丝路与探索者》,并在2016 年翻译成中文出版。为创作《兵马俑——秦代历史、秘密与最新考古发现》,爱德华·伯曼耗时三年采访了数十位秦史学者和考古专家,遍访秦代古迹,研读秦始皇兵马俑发掘的考古报告,翻阅并引用了大量涉及秦代历史的中、英、法等国权威史料文献200 多部(篇),从正史角度多方位破译了秦朝的历史和文明密码。

《秦俑两千年》由秦史、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的谜团、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动态、展望四个部分组成。开篇以一具兵马俑的身世履历猜想,讲述秦国的发展变迁和理想愿望,围绕秦国的成长与兵马俑的故事,探究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成因谜团,并对秦俑的未来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技术提出了设想。

该书首次对外披露了多项秦俑考古最新研究成果,配有最新珍贵出土照片110 张和研究图表10 余幅,图文并茂地揭开了关于秦俑的一切想象、现实与未知,向中西方读者展示了尘封地下两千多年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该书在语言叙述上尽量避免宏大叙事,以简练清晰契合汉语文化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保障了中国思想国际表达的水准和质量。为保证文稿质量,作者特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书稿内容进行了严谨审定,确保词条收录和释义相对完整准确,是中西方公认的关于秦代历史和兵马俑的权威研究读本。既能为考古爱好者提供专业的研究资料,又能满足普通读者对秦王朝的文化普及。

《秦俑两千年》的出版获得“秦俑之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第一任馆长袁仲一先生的极力推荐:“《秦俑两千年》涵盖的信息量大,是新近在英语世界介绍秦史、秦俑的一部重要的学术专著。”该书多次荣登当当网历史类图书畅销榜,入选畅销图书半月榜(全国),收获近4 万名读者的热评与“五星”收藏。

差异性解读中国历史为国际传播提供新方向

为破解和探索中国文化密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先后与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莱特州立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效良性合作关系,以此推进秦兵马俑在西方国家的传播与研究,增强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互动与互通,让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秦兵马俑成为“一带一路”最亮文化名片。

1987 年,秦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将其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6 年秦兵马俑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使者”,至今已在美国、英国、日本、泰国、法国、新加坡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 多个城市展出。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外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秦兵马俑的历史和考古研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秦俑考古方面的文章,英国作家摩利斯·科特罗以著作《秦俑密码》发表对秦俑文化的猜想,荷兰莱顿大学何四维教授推出英文版《秦律辑佚》介绍秦文明等,均以西方视角探索秦俑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气韵。

西方学者用汉字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思想,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增强了史实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为中华文明探源打开了新窗口。书中,作者站在世界的视角对秦朝历史的核心脉络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与解读,结合史实客观综合地评价了秦代君臣的功过是非。为跳脱出历史书籍的枯燥与冗长,书中穿插了许多民间逸事趣闻,比如秦国太子的人质经历、宣太后芈夫人的爱恨情仇等有趣,有料,有梗的史料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图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向世界展现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一带一路”跨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方向。

有关于古代东西方文化艺术交融与促进的讨论随着秦兵马俑挖掘一直延续至今,中国的秦俑和欧洲的雕像诞生孰前孰后一直成为诸多学派争执的焦点,爱德华·伯曼对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在《秦俑两千年》交代了自己的观点,“甘肃是一个真正的文化熔炉,是秦国最初崛起的地方。毫无疑问,这是受到强大的跨文化或者亚历山大来此时带来的知识和他的伟大功绩的影响。”

猜你喜欢
秦兵马俑兵马俑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不可思议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旅行攻略
三星堆考古解谜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考古”测一测
社会版(五)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