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语教学中中日茶类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研究

2020-01-02 19:07罗俊超
文化产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茶类茶道日语

◎罗俊超 李 岸

(玉林师范学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由于茶文化在日本文化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日语教学工作当中,茶类词汇的教学和应用也备受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当前已经有多所高校将茶类词汇的教学融入日语教学当中,学生通过对茶类词汇的学习不仅能够对中日茶类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刻地理解,还能够将各种茶类词汇和语句准确应用到日常的日语交流当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地提升。

一、茶类词汇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茶类词汇及其文化内涵的教学不被重视

众所周知,在日本的语言体系当中,茶类词汇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学习茶类词汇对于学生练习日语口语、了解日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大部分高校日语教学的现状来说,很多教师缺乏文化意识,往往对于茶类词汇教学不够重视,没有预留出特定的时间对茶类词汇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对于日本茶文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

(二)教师对于茶类词汇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每一个茶类词汇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教学目标绝不仅局限在让学生认识并且会读这些茶类词语,更重要的是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借由这些茶类词汇走进日本文化、认识日本文化,进而提升自己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当前高校日语教师在对茶类词汇文化内涵挖掘上还远远不够,教学重点总是放在听说读写等可量化能力上,导致学生对茶文化一知半解。

(三)缺乏相应的关于茶文化的日语实践课程

日本丰富的茶类词汇都是日本人在长期生产茶叶、改进制作工艺以及茶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关于茶文化的实践性课程必不可少。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日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都没有关于茶文化的实践性课程与实训课程,这种情况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茶文化缺乏深入地了解,另一方面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日语茶类词汇得不到有效应用,因而难以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

二、茶类词汇的运用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学生对中日文化差异的理解

日本的茶道文化最初起源于我们中国,可以说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是伴随着中日文化的不断交流而产生的。在日本的奈良时代,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茶文化就是在这个时期被日本遣唐使带入日本的。在茶叶进入日本的初期,茶叶是一种奢侈品,只有上流社会的人才能够品尝茶叶。但是现在茶文化在日本已经十分普及,融合了日本国民特点与自身文化风俗习惯的日本茶道精神已然成为日本国民精神的核心精神。而茶道作为日本三大国粹之一,在日本国民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对于日语教学工作来说,在课堂当中将茶类词汇有效运用和融合到课堂当中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识兴趣,在不断探索和了解茶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对中日茶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探索茶文化差异的背后更深层次的中日文化的差异,为学生学好日语和有效应用日语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语化水平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关茶类词汇的运用十分普遍,涉及了人们日常交流、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因此,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语水平,在日语教学工作中融入茶类词汇的教学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在日语教学课堂当中,我们可以对日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茶谚语、茶名和茶成语等进行总结与分类,使学生对于不同茶类词汇的运用场景和使用情境有一个清晰地认知,使学生在练习口语时能够将这些词汇运用其中,增强学生日语的语感和语句的应用,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日语口语人才。

(三)丰富学生的日语教学实践活动

在日本茶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本人的娱乐生活、艺术作品和礼仪风俗等都具有高度的融合。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茶类词汇在课堂中的运用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可以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有效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日语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学习茶道礼仪、开展茶道文化日语讲座、进行日语沙龙活动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中理解日本茶道文化的精髓,大量掌握常用的日语词汇,全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将来中日文化的良好交流与沟通积累相应的实践经验。

三、中日茶类词汇文化内涵及差异

(一)中国茶类词汇文化内涵

1.中国茶名及其文化内涵

作为茶文化的起源地,我国茶叶种类之齐全,名称之纷繁,可谓世界之冠。不同的茶叶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命名。例如,根据茶叶的颜色进行命名的有红茶、绿茶、白茶等。根据茶叶的产地进行命名的有浙江杭州的龙井茶、四川蒙山的蒙顶茶、广西桂平的西山茶等。根据茶叶形状的不同进行命名的有毛尖茶。根据茶叶的加工方法进行命名的有乌龙茶等。不同的茶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也是不同的。常言道,茶有德。饮茶人有茶德,武夷茶德就是最好的典范。清代袁枚把武夷茶德概括为清芬扑鼻,舌有余甘;释躁平矜,怡情悦性。这传达出了武夷茶德平和宁静、清廉育德的精神内核,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温和、包容、中庸的思想表达。

2.中国茶谚语及其文化内涵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汉语诞生了大量与茶有关的词汇,其中茶谚语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生动活泼又富有趣味性,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得比较频繁。例如,我们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它最初想表达的意思是茶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一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生活的必需品,人们每日的奔波与劳碌无非就是为了这七样东西。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它的内涵由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升华为对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追求,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新时期人们对平凡生活中的幸福感的一种表达,是对岁月静好的一种向往。再如,“粗茶淡饭”也是十分常见的茶谚语,“粗”与精或细相对,有的粗茶是指采摘较晚或者比较粗老的茶叶,也指代那些用各种树叶加工制成的饭食,在古代粗茶淡饭是对贫苦人家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此处的“茶”更多表现出了一种苦涩的感受。当然,作为礼仪之邦,粗茶淡饭也常常是主人在宴请宾客的时候用来自谦的话。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粗茶淡饭的理解更加科学和客观,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粗茶淡饭更符合身体健康的要求。同时,粗茶淡饭也代表着一种更加质朴、精简、淡薄、平静的田园般的生活,这与茶本身的特质不谋而合,是茶谚语文化内涵在人们生活理念中的延伸与发展。

3.茶词语在中国的日常表达与含义

在中国人的日常用语中,以茶为语素构成的复合词有很多,茶类词汇在中国生活的各个场景中的运用也都十分普遍。首先,表示饮茶场所的词汇有茶吧、茶馆、茶楼等。人们为饮茶开辟出特定的空间,并以茶对此进行命名,这显示了人们对于茶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是茶文化得以丰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与茶有关的器具的有茶具、茶炉、茶托、茶壶、茶杯等,这些都是人们烹茶、煮茶、喝茶的重要工具,此类词汇是人们在生产、制作和提升茶工艺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它们都是十分重要的茶类词汇,在描述茶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再次,中国跟茶有关的食物有茶点、茶饭、茶汤,这些都是用茶制作的食物或饮品,使茶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得到巩固与提升,同时此类词汇的流行表明茶文化已经深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最后,与茶有关的人和社交活动有茶会、茶房、茶钱等,此类词汇是描述与茶有关的社交活动时经常使用的词语,同样也显示了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入性和普及性。此外,在中国表达颜色的词语中我们也会用到茶青色、茶褐色等与茶有关的词,它是在茶叶本身颜色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词,在表达某种颜色时直接使用此类词语更富有生动性和想象力。

(二)日本的茶类词汇及其文化内涵

1.日本茶名及其文化内涵

日语与日本的茶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茶文化在引入日本以后推动了日语的多元化发展,也衍生和发展了许多与茶叶有关的专有词汇。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茶类词汇也是学好日语的必然要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日本的茶文化当中,基本只有单一的绿茶品种,但是日本人在绿茶的种植方法、采摘时间、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制作出了许多不同名称的绿茶,从对这些绿茶品种的命名上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茶的高度喜爱。根据茶叶制作工艺的不同,日本人对茶叶进行了不同的命名,“煎茶”在日语中可以读为“せんちゃ”,玉露茶是日本最高级的绿茶,在日语中读作“ぎょくろ”,番茶是日本的一种粗茶,在日语中读作“ばんちゃ”,焙茶在日语中读作“ほうじちゃ”,抹茶在日语中读作“まっちゃ”,薄茶在日语中读作“うすちゃ”。

2.日本茶谚语及其文化内涵

日本的茶谚语作为日本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茶文化的传播与丰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例如,在日本茶文化中,“茶”寓意着“幸运和吉祥”的含义,常常与福气和美好相关联。日本茶谚语“お茶は縁起がいいです”的寓意就是茶叶立起好兆头;谚语“朝のお茶は福を招く”的寓意是“早茶招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希冀;谚语“宵越しのお茶は胃をこわす”的中文意思为隔夜之茶伤胃;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幽默的茶谚语在生活中会经常用到,例如“へそにお茶を焼く”,用中文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在肚脐上烧茶”,其幽默含义其实是笑破肚皮的意思。谚语“屋上でお茶を飲む”的中文意思是“在屋顶上喝茶”,其幽默含义则是表示某人心不在焉的状态。通过这些茶谚语我们能够发现日本人已经将茶融入了日常交流和互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日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的文化,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茶谚语。

3.日本日常生活中的茶词汇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常常会借用茶的寓意来进行语意的表达,可以说茶词汇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例如“茶坊主”一词在日本文化中是专指那些仗势欺人、奴颜婢膝的人;“茶入”则是指别人说话,有人在旁边突然说话的人;由于茶杯与茶碗只要有轻微的碰撞都会导致里面茶水的溅落,因此日本人经常用茶杯与茶碗来形容两个性格相似的人相处容易给对方造成伤害。此外,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常用茶类词汇来对别人的行为进行劝诫与说服,例如“親甘茶毒”的意思就是父母不可一味地溺爱自己的孩子,这样最终会阻断他们的前程;“椿の香りがする”则有茶逢知己的酣畅淋漓之意。

(三)中日茶类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分析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和自身成熟的重要工具。不论是对于中国的茶文化发展还是日本的茶道文化发展来说,茶类词汇的丰富与发展对于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国的茶类词汇进行总结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中国的茶文化与各种宗教的结合十分普遍。例如,佛教与茶文化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茶禅一味”的思想;茶文化与道教思想的结合使得茶文化本身具备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茶文化本身也暗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具有包容、温和的文化内涵。另外,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茶本身也带有一定的意境之美,茶香水淳自成一种韵味。

而日本的茶类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则与中国存在一定的差异。尽管,日本的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是在茶叶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人根据自己的国民特点和民族特性对茶文化进行了更加深入地发展,形成了日本特有的茶道精神。首先,日本人更加注重饮茶的礼仪,邀请客人饮茶时,主人需“跪迎”来表示欢迎与尊重之意,从推门、跪坐、鞠躬再到寒暄都有特别的讲究。其次,日本的茶类词汇往往蕴含着日本人“美、和、乐”的审美内涵,从日本人对于不同茶类品种的命名就能看出日本人对于茶独特的审美意识。最后,日本的茶道文化与日本的民族精神紧密联系,日本茶道文化的精髓就是“和、敬、清、寂”,“和”就是和谐、平和之意;“敬”表示尊敬、诚信之意;“清”则是清幽、清廉之意;“寂”代表着一种宁静与寂寥。这是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与茶文化高度融合的表现,体现了茶道文化在日本民族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四、日语教学融入茶类词汇文化内涵的策略

(一)重视对茶类词汇的总结与讲解

在日本的语言体系当中,关于茶类的词汇不计其数,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茶类词汇,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效引导学生做好对茶类词汇的总结与分类,例如与茶名有关的词汇、与茶具有关的词汇、与茶艺有关的词汇、与茶有关的谚语和成语等,在查资料与认识这些新的词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这些词汇进行归类,以便学生进行深刻的记忆。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茶类词汇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把中国的茶类词汇与日本的茶类词汇进行关联性和差异性分析与对比,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茶类知识。

(二)深入挖掘茶类词汇的文化内涵

在对茶类词汇的教学中,茶类词汇只是载体与桥梁的作用,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认识与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学生对日本语言和日本文化的感知和认识,帮助学生提升日语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日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对茶类词汇文化内涵的讲解融入学生的日语学习当中,例如在学习日本饮茶礼仪相关的茶类词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日本人饮茶礼仪的各个环节与细节,包括准备茶碗、茶勺、茶筅、茶炉等各种茶具,清扫露地、跪迎宾客、在挂刀处停留、进入茶室、主人点茶款待等各个环节,通过观看与讲解,使学生透彻理解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的内涵与精髓,了解日本茶文化中的相关礼仪和细节,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开设茶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性课程

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日本茶文化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开设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性课程。例如,在全面了解和学习了入门点茶法之后,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实践所需的茶具,让学生严格按照日本茶道的流程、规则和礼仪进行茶道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一些专业茶类词汇应用其中,使学生在茶道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跨文化意识和日语应用水平。

五、结语

在日语教学中茶类词汇的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日语口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茶道文化综合素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促进中日茶类词汇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教学中日茶类文化差异还有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今后将沿着细化这一路径做好分析、探讨。

猜你喜欢
茶类茶道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运用
寻迹万里茶道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的影响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常喝白茶益处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道六百年》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