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游戏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内驱力

2020-01-03 10:57安徽省委机关幼儿园王勤
家教世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绿弹珠内驱力

文/安徽省委机关幼儿园 王勤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内驱力与需要基本上是同义词,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也可以说是学习动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不但能满足幼儿的天性,而且幼儿发展所需的主动探索的内驱力也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活动背景:

数学区是我们班的一个常规游戏区,主要分为固定操作区和自选材料游戏区。活动区中涉及小班的数学学习内容,如1和许多,5以内数量的点数,认识图形等等。老师在区域中提供各种不同的幼儿较为熟悉的材料,如纽扣、积木、瓶盖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这些材料进行操作游戏。

案例描述:

事件一:1和许多

小绿来到数学区,从公共区取了1和许多的标记卡和弹珠坐下开始游戏,她熟练地插好标记卡。小绿边说边向插有“1”的标记卡的纸杯里放入一个弹珠,小绿看了看另外一个纸杯,开始向纸杯里投入剩余的弹珠,叮,叮,不断放入的弹珠之间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小绿把两个纸杯里的弹珠倒回盒子里,又重新玩了一次。小粉取了摸一摸的游戏坐在小绿的旁边。小绿看见小粉来了,对小粉笑了笑。小绿看看纸杯,把“许多”标记的纸杯里的弹珠倒回盒子里,看看“1“的标记纸杯,把纸杯和纸杯口对口,拿到小粉的耳边,“小粉,你听是1还是多?”小粉看看纸杯说“1”。小绿拿开上面的纸杯,笑着说:“我已经放了1个了。”小粉看看纸杯里面,又看看标记卡说:“1个。”

分析解读:

1.多感官参与促进内驱力的发展。

小绿在游戏过程中先是用视觉分辨标记卡,在手眼配合根据标记卡投放材料。小粉到来后,小绿调整了方法,用2个纸杯相扣,屏蔽视觉,运用听觉来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小绿用不同的方法做同一件事,表明幼儿在游戏中愿意运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个目的,并且在游戏中多感官不断地观察、判断、尝试。全身感官的参与,学习的效果将会更好。

2.同伴学习促进内驱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环境中,有着丰富的同伴资源。在这个事件中,小绿表现出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与同伴合作游戏,请同伴根据声音猜测杯子里是1还是许多,同伴很自然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同伴的出现让小绿产生新的想法,再一次激发出小绿游戏的动力和兴趣。

事件二:摸一摸游戏

小粉进入数学区,选择了摸一摸的游戏。这个游戏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感知不同的形状,并能找到相同的进行对应摆放。小绿游戏中弹珠的声音和话语吸引了小粉,小粉一只手在摸箱里摸积木,眼睛却看着小绿的游戏。转过头来揉揉眼睛,拿着积木在底板上从上到下比对着,找到了摆放好,另一只手已经摸出了第二块并找到对应的位置。刚才的小手还在慢慢调整第一块积木位置。第三块积木刚摸出来很快找到对应位置。刚摸出第四块,小绿来向小粉发问了。小粉回答完还不忘看看标记卡,回答对了并露出了微笑。

分析解读:

1.幼儿兴趣对其行为的影响。

今天的观察让我们看到小粉对这份材料的态度,是我投放的材料没有吸引力吗?1、小粉已经能够熟练操作这个游戏,从摸箱里摸出来马上找到相对应的位置在哪里。2、这个游戏对小粉没有难度,没有挑战性,小粉没有兴趣了。从小粉的目光转移,揉眼睛等动作看,小粉对这项游戏已经没有兴趣了。兴趣直接影响到内驱力。

2.材料对其行为的影响。

小班幼儿具有以动作思维为主、爱模仿、注意集中时间短等年龄特点,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依赖于感性经验,而这种感性经验是在操作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材料对于小粉没有挑战性,需要改进材料内容调动内驱力,改进游戏规则让小粉想游戏,爱游戏。

数学活动区活动是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尊重幼儿的兴趣,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尊重他们的不同需求,分析幼儿的行为及其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从中发现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让个别化学习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小绿弹珠内驱力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弹珠
小绿和小粉的故事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聪明可爱的小绿和小灰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弹珠游戏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种一个池塘
一颗小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