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刺花的香味

2020-01-03 10:06李建中
金沙江文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香味花瓣记忆

李建中

每到春天,我就想起故乡摘花的往事,想起了苦刺花,想起了采摘苦刺花的母亲,缕缕暗香萦绕心头。

今年的春天特别冷,来得也特别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家蜗居太久,竟不知道春风来叩门窗,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去,突然发现久违的庄稼地,农人已经开始耕作。有的地方庄稼已经绿了起来。

疫情形势渐渐减缓,复工复产的通知在网上也陆续发布,尽管还需戴着口罩,但街上的人渐渐多了。已经一个多月没出城了,突然想到城外走走。

车子驶出城外,庄稼地已经一畦赛一畦地绿了起来,鸟雀低飞,洒落串串软语,燕尾剪裁着春风,柳条轻吐米粒大小的鹅黄细叶,攀枝花举着酒盅似的花朵,醉饮满树春风。如果不出城,真的不知道春天确确实实已经到来。一场疫情,让我辜负了久违的春天。路上的车辆不算多,风自由,车自由,心自由。现在的我,像一只脱笼的困兽,在这大好的春光中沐浴,把心洁净成来去自由的云朵,风清,车轻,心轻。

穿过田野,绕过村庄,越过山岭,一路山花相伴。在一条溪水潺潺的小河边,我看到了一片雪一样的景致,把小河两岸装点得格外清新。下了车,我才看清这是一片盛放的苦刺花:一朵朵,一簇簇,独立开放,又紧紧相拥;它洁净如雪,花瓣似小小的锦囊,仿佛藏着难以猜透的秘密;花下长满绣花针一样的刺,无声地护卫着雪一样高洁的花瓣,所以,苦刺花花瓣虽小却不可随意碰触,不可亵渎。也正因此,苦刺花往往可以开成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一开就是一大片,如雪如云。看到苦刺花,一缕苦涩而清香的味道萦绕心头,唤醒了记忆。

我的童年在乡间度过,童年的记忆和苦刺花紧密相连。

在那个温饱尚未解决的年代,春天是人们极为期待的季节。过了冬天,仓中的粮食已过半,当家人就要为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发愁。我的母亲自然也不例外。所幸的是母亲办法多,手艺巧,能把五谷杂粮做成既能充饥又能养胃的美食。为了一家人的温饱,她煞费苦心地变着花样做饭:今天在饭锅里蒸几个高粱窝窝头,明天在桌上添几块包谷粑粑,后天在米饭里掺几捧去壳的青蚕豆……变魔术似的让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为度过春荒,乡亲们都有摘花做菜的习惯,石榴花、金雀花、棠棣花都成了乡亲们餐桌上的美食。菜多了,以菜当饭,自然省下不少粮食。

每到春天,上山采花的人很多。大家最爱采食的是棠棣花。棠棣花簇拥而开,采摘方便,经济实惠,口感纯正。采摘苦刺花的人却特别少。一是苦刺花花瓣细碎,花朵较小,而且味苦;二是苦刺花长着绣花针一样锋利的细刺,稍不留神就会扎伤手。与常人不同,母亲常常选择在河湾处采摘苦刺花。母亲说,河湾处的苦刺花开得盛,花瓣肥,味道正,而且有香味。

苦刺花摘回来清洗干净后,母亲就把它放在锅里煮上半小时,然后捞出来在盆里用清水漂洗两三次,除去苦涩之味,再放在清水里浸泡着。食用时把苦刺花从水里捞出来,挤干水分,加上几根韭菜、几只辣椒、一勺豆豉、几丝腊肉,在油锅中爆炒,一道爆炒苦刺花的美食就做成了。如果要换换口味,母亲就把干蚕豆瓣煮成豆沙,再将苦刺花从清水里捞出来,挤干水分后放入锅中和着豆沙一起煮,十多分钟后,一碗苦涩中带着缕缕清香的豆沙苦刺花就出锅了。

小时候缺少油荤,肠胃寡淡得生锈。吃苦刺花,除了能填饱肚子,偶尔能尝到丝丝肉腥味之外,剩下的几乎是苦涩的记忆。当看到我们兄妹吃苦刺花吃得眉头紧皱的时候,母亲就若有所思地说开导我们:“苦刺花的确苦,但苦的东西吃多了,就能吃出香味来。”我那时懵里懵懂,理解不了母亲这话蕴含的深意。除了能品尝到炒在苦刺花中零星腊肉的香味外,童年的我实无法把苦刺花吃出香味来,反而是被一肚子的苦水塞满了记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推开记忆之门,我看见一个穿着补丁衣服,光着脚板,或在田间地头担水运粮,或在山路上背着高过自己的柴火踽踽独行的少年身影。这个少年曾经赤脚走过滚烫的沙滩,他单薄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因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主动帮母亲当起了家中的体力活。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不仅承包了一家人一年的砍柴任务,而且挖坂田、背畜粪、打谷子、背稻草,这些成年男人才干的活儿被这个少年过早地担当了起来。在记忆深处,仿佛能嗅到了他身上的柴火味、畜粪味、汗臭味、稻香味。这个浸透着汗水咸涩味道的少年生活,把他脚掌和手掌的茧子磨厚了,把他稚嫩的肩膀压结实了,把他的柔弱的内心磨砺得坚韧了。而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少年一天天长大,一步一步长高,最终走成了今天的我。

14岁那年,我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繁重的体力劳动终于得以卸下。但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农活,离开了弯弯曲曲的乡路,在异乡的城市,我像一株水土不服的树木,变得孱弱,变得多病。当我看见漫山遍野的山花盛开的时候,我疯也似的想家。我想起母亲在苦刺花下摘花的情景,我第一次仿佛嗅到苦刺花苦涩中的淡淡香味。

中师毕业,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任教。初为人师,我不敢丝毫懈怠,改本、备课、读书、学习,经常伏案工作到深夜,我窗前的灯,不知多少次擦亮小山村漆黑的夜晚,我也常常成为小山村孤独的守夜人。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认真撰写教案,反复修改后方能定稿。定稿后,像演员背台词那样一遍又一遍地背教案,想象上课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景,模拟应对方案,每一节课都做到心中有數。学生作业出现问题,我常常面批面改,及时帮助学生答疑释惑。学生失学了,不管有多远,我都要进行家访,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复学复课。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买到学习资料,我常常为学生义务编制讲义,用油印机印制试卷和复习资料。我也常常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义务为学生补习功课。有一次患了伤寒病,我仍坚持把学生期末试卷改完才住进医院。也许是工作上吃的苦多一些的缘故吧,后来,我有幸从小学调到中学,从山区调到县城工作。

有一年从县城回到老家,犯了牙痛病,吃药打针都没奏效。母亲挖来几根苦刺花根煮水,让我喝了几次,没想到两天后牙痛病就给治好了。只是苦刺花根的苦涩,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那碗微黄淡绿的药,苦进肝胆,喝完药,空气中仿佛弥漫着苦涩的味道。幸运的是,自从喝过苦刺花根熬的药,其他的苦药似乎都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不再为药的苦涩而紧皱眉头,往往一仰脖子就能把一碗药一饮而尽。每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令人头痛的事,我就想起那剂苦刺花煮水的药方,眉头也就舒展了很多,额头和心头的皱纹就减了不少,头顶也似乎多了几缕阳光。

闲暇的时候我百度了一下,手机屏幕上跳出了这样一段话:苦刺花,豆科槐属植物,生于河谷沙丘和山坡路边的灌木丛中。苦刺花不仅是一道难得的山珍,也是一味纯天然的药物。根、果、花味苦,性寒;叶味苦、性凉。根: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凉血止血。果:理气消积,抗癌。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叶:凉血,解毒,杀虫。曾经以苦涩浸透我生命底色的苦刺花,竟然浑身是宝,药用价值竟然这么高!

回顾来路,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让我感受到岁月静好;在贫穷岁月里摔爬滚打,让我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吃过了太多的苦,让我格外珍惜生活的馨香。

静静凝视着春风中盛放的苦刺花,我觉得它是一种具有哲学智慧的植物,它锦囊似的花瓣里,苦涩中藏着缕缕暗香。

每到春天,我就想起了家乡的苦刺花,想起在春光里采摘苦刺花的母亲,仿佛嗅到贫穷岁月里的缕缕暗香。

责任编辑:李军学

猜你喜欢
香味花瓣记忆
碰一碰,有香味
为什么花儿有香味
郁金香花瓣
月光花瓣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甜美的香味
阅读花瓣雨
带香味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