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继峰:做新药研发背后的“创新服务者”

2020-01-04 01:26
张江科技评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新药生物

成立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这样一家专注于临床前药理学服务的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的初衷是“帮助更多中国生物医药早期项目或企业向临床转化,帮助客户解决难题”。在今天中国创新药的大环境下,专攻临床前药理学服务的临床试验业务(CRO)企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春江水暖鸭先知

随着政策的支持、人才的聚集、资本的推动,中国创新药的活力在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澎立生物”)首席执行官段继峰的口中是以客户的变化来呈现的。

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段继峰曾在天津医科大学读了8年临床医学。后来,他在美国获得医生执照,并先后在美国Lexingen、美国Synta医药公司担任研发管理工作。2003年,段继峰回国加入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记黄埔”),负责搭建公司的药理平台。“在和记黄埔工作的5年,我们自己在建平台的时候也在找合格的CRO公司去代劳,因为在国外这种模式很常见。”段继峰介绍说。但是,他发现在当时国内很难找到适合的可以达到专业标准的药理学CRO平台。基于对中国生物医药研发产业长期发展的信心和展望,他觉得新药研发的开展离不开可靠的评价体系,有必要把在这一专业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贡献出来,建立一支专业团队,成立一个国际标准的专业的药效评价平台。

在他看来,成立澎立生物这样一家专注于临床前药理学服务的CRO企业初衷是“帮助更多中国生物医药早期项目或企业向临床转化,帮助客户解决难题”。在今天中国创新药不断被关注并有更多企业和人才愿意投身其中的大环境下,专攻临床前药理学服务的CRO企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做新药研发背后的“创新服务者”

2008年,澎立生物来到张江药谷从事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专注国际标准的药效学评价及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非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毒理学评价服务。

澎立生物在2016年以前的主要客户以海外研发机构、跨国制药公司为主,份额占80%以上。从2015年起,澎立生物开始逐渐服务于一些中国的创新药企业,最近两年国内的创新研发项目份额占到近50%。“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中国新药创新的活力逐渐被激发出来。”段继峰说。

2017年1月,澎立生物宣布完成管理层收购及公司重组。于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谷笙投资和景旭创投共同领投,泰格医药跟投。为开拓临床精准医疗高端市场,澎立生物开始筹划建立国际一流的免疫学实验室用于免疫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的免疫分析,基因组和蛋白组水平对新靶向药物做临床伴随诊断。段继峰表示:“我们对此次谷笙投资、景旭创投和泰格医药的融资带来的巨大机遇充满信心。澎立生物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外包服务公司,为客户创造特殊价值。公司完成本次管理层收购和内部重组后,澎立生物在传统的生物外包服务基础上,正在积极筹建单细胞抗体基因测序和第二代人工智能抗体筛选平台,与美国合作开发新一代CAR-T肿瘤免疫治疗和临床精准医疗高端技术平台以及进行知识产权的开发,将进一步加深在肿瘤免疫领域的研发服务。我们相信,此次整合将把我们的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2019年初,完成A+轮股权融资后,澎立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开拓性植入医疗器械的检测服务平台,是在澎立生物团队内部孵化出的优秀项目。

通过10年的发展,澎立生物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动物模型方案,提供一站式临床前药理服务。特别是其自主开发建设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平台和“CD34+人源化小鼠”模型独具优势,在业内已帮助上百个客户完成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新药临床试验(IND)的申请,筛选出多个针对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的候选药物。

目前,澎立生物与国内外超过300家知名客户合作,完成了近百个国内外新药申报项目,拥有超过300种经过验证的疾病动物模型,覆盖包括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包括肿瘤免疫)、肝脏代谢类疾病、骨代谢以及骨外科等多个领域的40多种不同疾病。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出身并跑过生物医药创业全场的行业老兵,段继峰看中的是“项目临床转化”时的效果。段继峰说:“临床前药效学的最大价值应该是给临床试验和临床患者提供有效和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在临床上得到验证,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也许这是他可以在CRO领域默默坚持10年,担任明星创业项目背后支持者和帮助者的原因。

谈及澎立生物的几大研究方向,段继峰认为,炎症自身免疫类疾病、肿瘤免疫平台、肝脏代谢类疾病、骨外科骨代谢等,每个都是当下行业热点。

段继峰很实在地说:“选择这几个方向是澎立生物创立时就定下的,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基础的基因背景,这是由公司创始团队的专业背景与实际业务具有的相关性决定的。我们可以坚持10年,是因为10年来,这些重大疾病领域仍然需要我们去突破。举例来说,肿瘤治疗从十几年前细胞毒性药物到二代靶向药物,再到今天的肿瘤免疫药物,仍然不能向患者提供完全治愈的方案。人类生命质量的改善和生命的延长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创新。”

走出舒适区,不断创新才有未来

谈及精准医疗时代新的生物医药治疗手法和药物不断涌现,段继峰对CRO平台未来的建设和创新有着不同的要求。作为一家以药效学评价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公司,澎立生物见证了新药研发在这10年里的新兴趋势,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中药、多肽到抗体等大分子药物的井喷式发展,以及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溶瘤病毒等越来越多新的治疗方式的兴起。基于此,公司不再囿于传统啮齿类动物模型,而是积极开发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人源化动物模型,紧跟这些新兴药物研发的趋势。“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国内各类研发公司对候选药物评估所持的态度越来越严谨。甚至对一些采取备案制的治疗方式,研发公司也把评价工作做得越来越细,力求带给患者更好更高标准的产品。”段继峰说。

对澎立生物来说,在精准治疗、个性化治疗的今天,以下3点是其努力的方向:如何做到精准药理和药效,突破一种模型针对多个靶点的传统思路;做到临床转化医学的真正意义,打通基础和临床研究之间的壁垒,使研究成果在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和临床患者体内得到相同趋势,从基础到临床取得一致性;在协助客户进行实验设计时能够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做到节约时间和成本,让开发的药物能够顺利进入市场。

澎立生物除了坚持每年10%的营业收入用于研发投入,还和全国几家大专院校联合培养学生,开展科研互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小鼠模型试验

澎立生物在刚创立时,因为有生存压力,所以更注重项目、利润和商业化行为。但是,随着公司慢慢成长,平台搭建起来后,澎立生物也在改变对员工、团队以及客户的意识。澎立生物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责任,这是一个育人的平台,希望能培养对医药产业有用的人才。同时,澎立生物更多地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把经济效益往后放一放,先带着学术探讨、攻克堡垒的态度来探寻解决之道。“在中国新药研发的发展历史上需要我们这样一个平台,去支持中国新药研发的临床前阶段。”段继峰说。

回顾10年的创业路,段继峰表示在张江这片创业热土上结交了很多朋友,也看到了很多逐渐发展起来的优秀团队和项目。作为创业者,他自己也在不断冲破自己的舒适区。“选择了创业,就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对员工成长的培养和期待,对投资人的回报。对澎立生物的发展来说,要面对的挑战就是推动技术创新;对我自己的成长来说,从科学家、技术管理者转型为创业者,需要学会财务、市场、运营管理,这些都是人生宝贵的经验。”段继峰说,“人的有效生命并不长,把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培养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很重要。我们希望,澎立生物是一个可以传承下去的品牌。”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新药生物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上上生物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