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出花样,“诵”出情韵,“品”出诗味

2020-01-04 07:06郑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唐诗三百飞花诗作

郑梅

摘 要:《唐诗三百首》作为诗歌选本,在“选”和“辑”上各具特点,此诗集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要结合初中学段特点和诗歌教学的特色,从“编”“诵”“品”三个关键词上开展活动设计。“编”主张选择作品,创意编辑,从“作者”“主题”“飞花令”几个角度入手;“诵”注意多元诵读,多味展示;“品”关注诗歌外在形式美、内在多维面和名家评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唐诗三百首》 活动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10

朱自清先生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中写道:“欣赏中国文学名著,都不能忽略读诗。读诗家专集不如读歌选本,读选本虽只能‘尝鼎一脔,却在能将各家各派鸟瞰一番;这在中学生是最适宜的,也最需要的。”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在众多的唐诗选本中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可谓是“集萃”之作。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这本诗集无疑打开了一扇门,可以让他们就此穿“唐”而过,走进唐人的世界。这里有唐代不同时期、多元风格组成的诗人“天团”,有妙手偶得或千锤百炼而来的字字珠玑,有寻常巷陌、花前柳下、大漠金戈的唐人世界……仅从语文的角度来说,《唐诗三百首》的价值足夠闪亮,包括文字音律、诗体特征、内容主题、情感表达、艺术手法、风格流派,等等。

作为诗歌选本而非诗家专集,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该如何设计呢?以下几点是关键。

一、编

既然此集是唐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作品,那么首先要弄清编者是如何将这些单篇诗作编辑成册的,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提醒学生关注探究这个问题,并体会这样汇编的优缺点。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云:“无论谁来编选集,都会面临两难之境。此事犹如选美,有选必定有遗。正面的乐事是选美,但反面的憾事,便是割爱了。”在五万余首唐诗中选出三百首编入此集,正如“美人”的评判标准一样,这些单篇诗作之美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另外,对于每个读者而言,阅读的口味、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对诗集的喜好也不同。此集按诗体种类和作者两条线来编选,为鼓励和激发学生读诗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孙洙版的《唐诗三百首》在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意编组。

1.作者组

《唐诗三百首》的诗歌按五古及乐府、七古及乐府、五律七律及乐府、五绝及乐府、七绝及乐府进行分类,在每种诗体下基本按时间顺序选录。对于偏爱某个作者的读者来说,完全可以打破诗体分类的障壁,将同一作者的诗作进行汇总,这样学生便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经历,诗作内容对某一诗人做整体的了解和研究,从这个角度来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寻到兴致处,狠挖开去,是不错的选择。

以李白为例,《唐诗三百首中》选录的作品有很多,李白少年时期长于蜀中地区,从小受儒、释、道家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青年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天宝元年,李白被征召入京,供奉翰林,但因不羁耿直被佞人排挤,公元745年被放逐出京,后继续漫游。安史之乱之后,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流放夜郎,流途中遇赦放还,尽管人生屡遭坎坷,但济世之志不改,晚年参加东征,病死安徽当涂。《唐诗三百首》中的部分诗作能够反映作者一生曲折的经历和情感。其中《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出蜀漫游辞别家乡之作,《赠孟浩然》是青年时期游襄阳与孟浩然结交所作,“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句直白道出李白对友人的倾慕与赞赏。

这些作品中,有别诗,有山水诗,有思妇诗,有怀古诗等,风格或清新脱俗或奇崛浪漫或率真自然,种种不一而足,可以说,对于热衷李白诗歌的粉丝而言,这样的整合和阅读方式才是最爱。

2.主题组

孙洙版的《唐诗三百首》按诗体的种类分类汇编,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可让学生进行二次整合,将诗歌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汇编。

例如李元洛先生的《唐诗三百首新编今读》中就采用了主题编辑的方式选录诗作。诗集分为“社会”“自然”“人生”“艺术”四大主题,每个大主题又分为七个小主题。如“社会篇”中,小主题为“为政”“农事”“工商”“外事”“贫富”“贪腐”和“讽喻”。“自然篇”分为“时空”“山水”“田园”“天时”“植物”“动物”和“环保”。

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思路给学生,将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交流,确定本组主题目录。这样的思维活动必然是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之上,考查学生对诗作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和比较能力。

在《唐诗三百首》中,有许多以“友谊”为主题的诗作,有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一朝相见“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的珍惜;有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中对友人落第时“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的真挚劝勉安慰;有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惜别豁达;有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的遗憾落寞;有卢纶“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的悲凉沉郁……这些作品中有言志的,有抒别情的,通过主题的分类,可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3.“飞花令”组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规则是选手必须背出含有约定关键字且不重复的诗句,背不出来的算输。对于一部分热爱唐诗的学生而言,爱上诗歌的原因就是其中绮丽璀璨的句子,教师可从这个角度设计阅读活动,用关键字或词帮助学生学习《唐诗三百首》。

比如以“月”字为例,含“月”字的飞花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再如“春”“夏”“秋”“冬”四季类,还有“风”“云”“雷”“电”气象类等。

如若增加难度系数,还可以用2—3个关键词设置飞花令,如以“春”“风”或“秋”“雨”为关键词设置飞花令。

“飞花令”式的整合编组方式,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诗的海洋中漫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撷取夺目的珍珠,这种学习诗歌的方式可以令部分学生摒弃对诗歌学习的畏难情绪,做到选所爱,爱所选。

二、诵

孙洙版《唐诗三百首》的《题辞》中有云:“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习唐诗最好的方法便是熟读吟诵。《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周汝昌先生认为中华之诗,具备“灵”“情”“生”“声”四者,谓之上品。汉字“音节之美,悦心动性。声音之道,感人深矣,如是如是。吾华音韵之学,盛兴于六朝,大成于隋唐,故诗文之美,造乎巅峰”。汉语言文字本身具有四声和平仄的音乐美,因此,学唐诗,诵读是最好的方法。

1.多元诵读

诵读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师在组织课堂诵读活动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单人读,组合读,全班齐读;可以男生读,女生读,男女齐读;可以展示读,PK读;纯粹无配乐朗读和配乐朗读,等等。诗歌的产生与发展与音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课堂上诗歌和背景音乐的结合会产生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能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感受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进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层面的提升。

2.多味展示

初中生喜欢形式新颖的课堂,围绕一个“诵”字设计有味的活动。可将班级分组,以“我最爱的诗人”为主题,进行小组诵读展示。比如班級可分为“杜甫组”“李白组”“王维组”“李商隐组”等,每小组自行商讨诵读形式,可单人展示,亦可小组展示;可单首,亦可多首。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主题,如“春花秋月组”“边塞豪情组”“忧国忧民组”“花鸟虫鱼组”等。学生还可以采取“飞花令”式的诵读表演方式,展示精彩的句子美。当然还可以采用《朗读者》《为你读诗》《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部分形式,多角度设计活动。

三、品

自汉魏以来,历六朝,至唐朝,无论是诗歌的内容、格律,还是技法,唐诗都发展到了极致,可以说唐王朝是诗歌的国度,诗人在唐代备受推崇。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时期,五七言的各种诗体都在此时达到了繁盛的阶段”,《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许多五、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要欣赏此诗集就必须抓住唐诗的形式和内容这两个角度。从唐诗的形式角度入手,教师组织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让学生重点关注体裁这个点。

1.外在形式美

唐诗的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是在汉代五言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五言诗的节奏结构有“二二一”或“二一二”式,七言诗的节奏结构有“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式,七言诗的意义容量相较于五言来说又增加了。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让学生体会这种节奏结构,比如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中的“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学生也可以在具体的诗作中自行寻找和感受这一点。

除了节奏特点,唐诗中的绝句和律诗在体裁上还有其他的特点,如注重格律和对仗的特点。唐诗已属于格律诗的定型时期,诗歌声调上的格律是由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的。汉字的不同声调使诗歌具有了音乐美。古代诗歌的声调具有平上去入4种,而入声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古代的这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种,在创作时平仄相对而行,这样诗歌就呈现出和谐铿锵之美。

另外,唐诗中的绝句和律诗有许多对仗现象,也值得品赏、玩味,对仗的语言结构工整,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可以说许多唐代诗人对对仗技法的使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比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

2.内在多维面

作为一部唐诗集,孙洙的编辑方式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探究。诗集中有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有同一时期不同诗人的作品,还有同一体裁不同诗人的作品,这就为学生多元品味诗作提供了便利。

学生可以聚焦以下几个点对一首作品做如下纵深解读,这一首诗怎么样?这一首诗和诗人其他作品比如何?这一首诗和其他诗人的作品比又如何?这个诗人在唐诗历史(或诗歌史)中又如何?通过这样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可以深层次多维度地了解一首诗歌。

以杜甫为例,他出生于仕宦家庭,青年时期,曾到吴、越、齐等地漫游,《望岳》是他这一时期的著名的作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洋溢着青年时期杜甫进取向上的蓬勃之气。但他的诗歌,随着时事和国家命运的变迁,内容和风格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安史之乱爆发以及之后的作品,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等,这些作品因关系民生时代、小家大国的苦痛,读起来较为沉重。

通过这个层面的比较,学生可以了解诗人的整体写作风貌。杜甫写过很多关于李白的作品,《唐诗三百首》中的《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表达了二人相知相惜、生死不渝的友谊。若往纵深挖,可以比较李白和杜甫诗作风格的不同点,杜甫的诗作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当然,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欣赏诗人的这一首作品之后,再继续与相似风格和不同风格的其他诗人作品进行比较,进行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这对于优秀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享受。

3.名家评析

《唐诗三百首》不是某一作者的单一诗集,它是诗歌选本,因此,对于中学生而言,可以通过阅读这一诗集博采众家之长,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便于中学生阅读,各家出版社在出版这本诗集时,会在每首诗作之后对重点词语或句子进行注释,对诗作进行简单的评析。

《唐诗三百首》对于如今的中学生而言,还是存在阅读上的难度和距离感,因此诗作注释和解读对于当下学生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通过这些注释和评析,学生可以了解不懂的句意,带有喻义和典故的表达,诗人的生平简历,创作的背景,古今大家的评论,等等。这些对于开阔学生的诗歌视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唐诗三百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珠光熠熠。语文教师要掌握好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进水草丰美的传统文化之源,领略文化之美,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获得文化滋养。

参考文献:

[1] 朱自清《〈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2] 周汝昌《诗词会意》,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年。

[3] 莫砺锋《唐诗与宋词》,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唐诗三百飞花诗作
梁潮诗作《水里边》·源清书法
诗词飞花令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导读注译版本新近出版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飞花令”上走麦城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On Mo Yan
自在飞花
Windf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