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认知与思考

2020-01-04 07:06林其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小学

林其才

摘要:道德和法律知识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系统性的过程,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改善学生对法律知识内容的有效认知,从而在建立自身思想道德意识,加强思维品质和自身修养提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也需要融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家庭与社会的校本课程标准实现综合性的发展与全面完善,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情景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融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26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当前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其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水平的提升,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言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效果。但是就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来看,由于课本知识内容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出现严重的脱节,这就导致课程自身的实际教育教学效果不明确,学生也难以在高效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法治教育进行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和理解,这对于小学阶段的法制教育而言十分不利。为此,教师就需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制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在积极探索两者之间有效融合路径的基础上,确保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的高效性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在法治教育融合方面的现状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其也是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创新点的重要手段。在课程知识与法治教育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意对法治知识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综合性的理解,从而能够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和相关理念的发展。但是就当前的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有效性措施解决现有的问题。

1.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主要是按照课程教材开展的教学,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单一的教材教学内容也比较有限,法治教育的内容缺乏多样性,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的法治学习内容单一,学生的法治知识得不到有效丰富和充实。

2.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法治教育氛围不浓

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小学的教学重点依然是提升学生的主科学习成绩,注重学生的升学率提升。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所使用的师资、课时等教学资源比较有限,法治宣传不足,学生对法治教育的学习不积极,法治教育成效不理想。

二、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对策

1.创新法治教育的形式,多角度实现法治教育的渗透和延伸

学校在此方面可以大力开展相应的渗透教育活动,在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法治宣传教育氛围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进行法治教育的宣传横幅和宣传画的内容布置。在日常晨读时间内,教师可以通过对法律条文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进行普及来增加学生对法治教育的理解,更加全面地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进行认知和理解,让法治教育内容能够根植于学生心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来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并在进行法治视频内容的录制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法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高效性内容体现。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开展法治专题讲座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线上线下活动,促进法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借助《道德与法制》课程及“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法律和思想教育,通俗地、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抵制毒品、關注生命安全等相关教育,让学生从小学拒绝毒品、预防溺水、珍惜生命;为了促进小学生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学校要重点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专题活动。

2.加强教育宣传,提升法治教育的实际影响效果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法治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推进,教师就需要重视教育教学前期的教育推广工作,通过这种良好的教育宣传模式来促进对学生学法、知法和用法的法律意识提升,进而能够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认知效果。此外,学校还需要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从而能够在学校之余也积极促进学生法律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法律意识效果的体现。对于存在有不良行为和不良心理情绪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单独辅导的形式来开展法制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维护自身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教育效果开展,从而能够将法律知识和相关内容从学校延伸到家庭教育当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或是主题演讲、主题班会教育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于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等知识内容的广泛认知,教师还可以积极向学生普及相关的违法案例,并在有效防范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是要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其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此,学校、社会和家长都需要对此方面内容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广泛性的认知,从而能够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内容渗透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实际影响,让教师能够在课程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并通过这种方式探索出一条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

[2]李雪琼.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祖国,2018.

[3]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

[4]张新颜,李敏.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性”的思考与实践策略[J].中小学德育,2018(4):42-46.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县府城小学教育集团(东华路小学)233100)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