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新课改下的新教材观

2020-01-04 07:06陆岳忠彭巧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特征意义

陆岳忠 彭巧燕

摘要:自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对语文教材最新变化的认识不够,不少教师在思考、研究“如何看待课改下的语文教材”“如何使用语文教材”以及“教教材”和“用教材”的抉择中出现了困惑,以致难以发挥教材的实际功用,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有些一线教师认为近几年中考几乎不考课内的命题趋势而产生“教语文课内完全是在浪费学生时间”的错误观点。为此,了解新教材的最新变化,知晓新部编教材的推出目的,明确树立新教材观的意义,则更具迫切性。

关键词:课程改革;特征;新教材观;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48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中考命题的变化,语文教材中知识性的内容于卷中所占的比重变得少之又少,视教材为知识而去教教材的教学方法,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方向,多上一课与少上一课也似乎没什么影响,甚至有些教师直言,倘若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落实初中六册语文书本中的字词和古诗文内容,其余时间全用来强化阅读与写作,甚至抛开教材教,最终也能考出好成绩。为此,语文教材无用论充斥着校园,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散漫,教师教教材也教得辛苦。

然而,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物化载体,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理解,理应是教学核心的课程资源。它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曾天山《教材论》明确指出了教材其最终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产生作用。为此,语文教材仍是语文教学实施的核心环节,而且内容可以丰富,形式可以灵活,但不能轻易抛弃和否定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思维。总之,要想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应该准确认识教材的功能,突破旧教材观的樊蓠,树立新教材观。

一、了解部编教材的最新变化

1.部编教材删除了原人教版的部分假大空文章,课文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注重经典性、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

2.部编教材古诗和文言文比重大幅度提高,出处和体裁也更多样化。

3.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在保留每单元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同时,单元另附加了三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两个名著阅读和两个课外古诗词专题,让学生在确保阅读、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学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4.部编教材有意识加大精读和自读课的区分度。通过教材的有意设计,就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策略,精读课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索、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而自读课,只有阅读提示(即自读时的阅读辅助指导)、读读写写。不像原人教版中每课均有“研讨与练习”课型不分的习题设计。精读课重在了思维提升和拓展阅读能力的培养,自读课则强调了阅读方法的指导。

5.部编教材更注重写作基本方法的科学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编排也呈现序列性和系统性,由易入难,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既方便落实,又克服随意性,而且还可避免应试式的重复操作,有梯度性,既方便实施教学,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知晓部编教材推出的目的

本次部编教材由教育部直接领导并从全国各地抽调专家、名师、教研员等组织编撰,极具权威性。主编温儒敏教授多次在场合中提出推出部编新教材的官方意图:要大家比较部编教材与原教材的差别,提醒大家特别关注这些“不同”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其基本途径在教学。而教材作为“教学之本”“课堂之本”,教材的变化以及对教材价值的认识(即教材观)就是课程实施推出部编教材的目的和意图。新课程改革下教材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语文素养的资料,它只是提供学生个性化发展、整体发展、终身发展的入门素材,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话题,因此对教材功能和教材价值新的正确认识,这才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真实目的,从而有效降低师生对教材的过分依赖。

三、明确树立新教材观的意义

改革下的语文部编教材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素材。

1.新教材觀促进了教师教学智慧的突破。教材本身虽有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但它更多的只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工具、师生交流的话题,更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一种入门范例。新教材观要求教师不局囿于教教材的观念,应让自己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引导学生在教材的空间中自由探索,因为学生在知识吸收、师生对话过程中的态度、才能,及呈现的思维、构建的人格远比掌握静态的知识更重要。惟有正确看待新教材、树立新教材观,方能真正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突破。

2.新教材观促进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教师“教教材”转向到“用教材”,它打破了知识的权威,使学生明晓教材不是唯一学习材料,它只是师生之间交流对话的话题、范例,完全没有必要对其膜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在此自主判断、选择、建构中得以实现,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也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提高。

《纲要》指出:教材改革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教材观的树立,将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策略,面对中考现状而迷津解惑,同时也让学生真正从“教教材”的旧框架下减负出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获得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2]廖小荣.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材观探析[J].《文教资料》.期刊论文:2013.7

[3]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学术网文:2019.7.26

[4]宋晓平.新课程理念下教材观反思——兼谈教学方法的选择[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论文:2004.9.27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温岭市城南中学317515)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特征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抓特征解方程组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诗里有你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