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导式课堂支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探究

2020-01-04 07:06吕沁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运用方式

吕沁清

摘 要:笔者针对当前仍存在的两种极端课堂教学行为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现象,通过搭建教学支架的方式,研究以学生的“学”为主的“学导式”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导式课堂 教学支架 运用方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43

“学导式语文课堂”中的“学导式”是指学生借助教材与资料先行自学,而后教师进行指导的一种方式。突出以学为主,学在导前,是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的因素的教学。

支架式教学法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支架”本指在建筑行业中辅助工作的脚手架。支架式教学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提供必要的指导作为支架,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建构新知。

学导式课堂的支架式教学是两者的有效结合,把学习的自主权转移给学生,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还提供“用什么教”的手段,最终帮助学生有效地达成学习目的。

一、学导式课堂的特点

当前的课堂教学往往存在两类极端现象。一类固守传统式教学,教师完全操控话语权,把课堂当成讲坛,摒弃教育艺术,自己沉浸在知识或者故事叙述的快感中,忽视学生能力的养成。另一类极端则是颠覆性地理解新《课标》,片面追求新课改的形式,一堂课不停地组织学生活动,似乎在学生不断的小组讨论、自主“探究”中,就能完成教学目标。

学导式课堂不同于以上两类教学行为。它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轴。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是学导式课堂有效施教的前提。一首骆宾王的《咏鹅》,对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任务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只有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让新知同化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第二,激发学趣的互动环节。学导式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学生一动到底的课堂,而是为达到基于学情的教学目标,在主问题的推动下,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环节,将教学引向深入的课堂。在每个环节的实施中,通过支架的搭建,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实践中形成能力。

第三,培养学力的任务检测。学力,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也包括学习者的动力、毅力等。只有在实践训练后,通过任务的完成与评价,才能促进学力由“低阶认知”向“高阶认知”发展。

二、学导式课堂支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在学导式课堂中,学生沿着教师设置的支架牵引,拾级而上,逐渐达成学习目标。支架教学的运用方式有:群问题的思考解答、范例呈现、资料提供、生生互动、实物器具展示等。

1.群问题解答支架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一个主问题的解决,而这个主问题又相当于一个很大的台阶,学生难以一步登上。这个主问题又会牵涉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有助于主问题的解决,教师将这些相关小问题由浅到深、由易至难地逆推而上,设计出相关的群问题,再由问题串的解答,完成最高级的主问题的解答。

比如,在组织学生自学完《社戏》,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后,进入言语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如何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时代离学生较远,因此这个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此时就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主问题,整理出一系列相关的小问题。教师从这些问题群的答案中,寻找出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搭建群问题支架,顺序如下:文章标题叫“社戏”,但作者笔下看戏的内容却写得不多,是离题了吗?(梳理、品读与社戏相关的内容)—你觉得作者笔下的社戏好看吗?(找到并品味描写社戏内容情节)—作者为什么说直到现在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作者真正留在心里的是什么?—六一公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体悟农村特有的风光风俗、人情的美好给作者的印象)—开篇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土”体现在哪里?(领会统领全篇的“乐土”含义)—如何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主问题)由此群问题搭建起全文阅读线索的支架,层层支架指向最高级问题,而每个支架的子问题,既引导学生有序地解读了课文,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学习、思考讨论,提高了阅读能力。

2.范例呈现支架

这是指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通过教师搭建的范例支架,顺利将新知识纳入旧的知识体系中并学会运用。

其中,关于写作技法,学生储备的知识有对比、借景抒情、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先抑后扬等,但是能正确赏读出诗歌运用了哪一种写法来抒发情感的却为数不多。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要求学生简要分析其采用的写作手法。对此,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此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写法有哪些,接着列举范例,即八年级上册所学的《赠从弟》(其二)一诗借松柏来象征作者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高洁志趣,两者间是否有共通之处?学生通过回顾比照,发现《卜算子·咏梅》亦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来抒发作者虽屡遭排斥仍矢志不渝的情怀。

3.资料展示支架

这是支架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可以是文字、图表、音乐、视频等媒介。教师在布置学生自学任务时,常常通过展示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背景。

在文章的学习过程中也常常用到此支架,例如,教学苏轼《定风波》一词时,在帮助学生理解结尾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蕴含的作者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时,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讨论都不如资料的引导有效。教师可以将苏轼平生贬官流放之地,按照年代用图表逐一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理解正是苏轼虽历经磨难却不颓唐的生活态度,才使他在词中高歌“何妨”“谁怕”,展现出他的乐观旷达的心态。

4.生生互动支架

这也是学导式课堂常见的一种支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来完成学习。特别是在名著阅读中,可以为学生搭建生生互动支架:就某个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就某个故事情节上讲台进行讲述,就某些阅读练习进行测试,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同组成员帮忙,胜出者可以获得挑战权,找异组成员PK……学导式课堂的生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名著内容,而不是靠死记硬背。

5.实物演示支架

在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之后,实物器具在语文课堂已不常见,但它特有的多维空间实体感是平面媒介所无法取代的。

比如教学《核舟记》时,由于微雕艺术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于微雕作品,学生在脑海里难以形成直观的形象。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微雕实物,搭建支架,帮助学生感受微雕艺术的精湛。

三、学导式课堂支架式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支架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学习支持,以深入解读教材为前提,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基础,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支架的建构,需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支架搭建前,必须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基于学情分析之后,确定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知之间的跨度在最近发展区域附近。如果学生还不具備一定程度上的“已知”,则难以通过新知的同化,产生正确的答案。

其次,支架搭建中,同一层面的问题,支架的搭建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梯度呈现,以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如上文的群问题设置支架,问题链的设置由易到难,一环紧扣一环,指向主问题,跳跃或颠倒都不利于问题推进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

[2] 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猜你喜欢
运用方式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信息化初探
谈谈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微视频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自主预习能力培养
浅谈插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方式
探析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法的应用
高一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