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考点,紧抓实效

2020-01-04 07:06童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考点全文答题

童云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45

阅读能力的强弱,能够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试卷中占有很大比重,而小说以其独特的教育魅力受到命题老师的青睐。因此,让学生立足考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应试能力迫在眉睫。

一、小说专题复习的现状

1.贪大求全,缺少针对性

对于小说阅读训练,我们缺乏恰当的选择,只是大致浏览一下考题,忽略了阅读内容的难易程度、考点是如何设置的等问题。殊不知这种贪大求全、毫无针对性的复习方式,产生的结果是学生疲于应付,教师毫无头绪,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收效甚微。

2.强调技巧,忽视品悟

答题技巧有利于学生理清答题思路,但过于强调技巧就会导致学生不重视文本内容,使得他们不能静下心来充分阅读文本、品味文本。只重视阅读,不教学生答题技巧也是不恰当的;只重视技巧,而忽略对文本内容的阅读,肯定也会失分。

二、明确命制意图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环境描写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从小说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小说阅读的核心是主题,小说阅读往往围绕主题、人物、情节、环境命制五个小题,来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形象把握、语言鉴赏、主旨领悟等能力。

由此可见,小说阅读理解题的命制,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中考的考题设置是引导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生提升阅读素养。

明确了命题意图,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复习,就要在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点及考查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效训练。

三、探寻试题考点,找准训练策略

【考点一:概括情节,理清线索】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也是完成小说阅读的基础。

(一)常见题型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或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文章某几个段落的故事情节。

2.分点概括情节式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根据提示补全故事情节(句子或短语)。

(二)典型例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父亲和那道坡》)。

父亲为方便儿子开车回家,硬生生“搬”走了回家路上的土坡。

2.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2018年中考重庆A卷《拾荒》)。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 →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

①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②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三)答题策略

1.明确概括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实际答题中结合具体题目要求选择相应的要素,无需面面俱到,但何人、何事两个要素必不可少。

2.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按照题干中的提示,划分结构层次,找出所填情节的相关段落,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所填情节。注意: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时,前后事件不能重复,事件涉及的对象前后要一脉贯通,避免情节交叉。

【考点二:分析句段,把握关联】

句、段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要能从内容中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从结构上了解它与上下文的关联。分析句段的作用是小说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命题者从某个有特殊意义的句子或段落出发,考查学生把握小说内部层次及段与段之间关联的能力。

(一)常见题型

1.直接提问法

某个句子/某个段落在文中有何作用?文章设置某个情节有什么作用?简析小说开头/结尾的作用。

2.间接提问法

某个段落能否删去?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

(二)典型例题

1.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2018年中考湖北黄冈卷《爷爷的黄豆》)。

结构上:这一段是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上文写爷爷创业的成功,下文开始写到父亲,写了父亲的败家给爷爷带来的伤痛。

2.簡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2018年中考山东聊城卷《大青衣》)。

内容上:柳月如和青莲都是技艺高超的青衣表演者;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结构上:情节围绕青衣展开,“大青衣”贯穿全文始终。

(三)答题策略

首先,学生要明确答题方向,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其次,要确定指定句段在文本的位置,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最后,要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不要忘记记叙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结构: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营造……氛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

中间:承上启下,上承……,下启……;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高潮/转折);照应前文……情节;与下文的……形成对比……

结尾:首尾呼应,与开头……相照应;点题;照应题目;总结全文……

内容:插叙,插叙了……;补叙,补充交代了……;概括主要内容,联系主旨、感情。

【考点三:揣摩人物,体悟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现象。因此,人物塑造是小说内容的根本,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命制试题。概括人物形象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回答内容流于表面。

(一)常见题型

1.概括形象特征

某某某是怎样的人?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2.揣摩人物心理

根据提示,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写句子,符合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典型例题

1.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小白”是个怎样的人(2017年中考江苏镇江卷《截肢/锈钉》)。

①智勇双全:机智识别窃贼,果断命令扒下窃贼衣服。②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把带钉木板放妥在木头垛上;多次提醒“大黑”慎重对待脚伤,及时就医;将此事告诉大黑媳妇和村书记。③有同情心:提到大黑的脚,他就掉泪,且自责。

2.小說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2018年中考陕西卷《最美的化学反应》)。

①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②“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①“笑”表现了秋明给我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我们惊讶的表现时内心的高兴和得意。②“笑”表现了秋明回忆自己遭逢家庭变故后,化学家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

(三)答题策略

可以在理解文意、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事件概括人物形象或心理特征;也可以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手法中分析人物形象或心理;不要忽略从文中找出直接体现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的原词。

【考点四:品味词句,评价效果】

赏析词句的表达效果和理解词句的含义的试题,是中考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两类重要题型。尤其是赏析词句的表达效果几乎是中考必考题。

(一)常见题型

1.赏析词句题

请结合加点的词语分析句子的表现力。赏析某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理解词句题

理解加点词的含义。某句的意思应该如何理解?

(二)典型例题

1.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老木匠桑伯》)。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

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2.第⑦段中“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的意思应如何理解?(2018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偶遇》)

一群陌生人的心灵因围绕篝火共舞,共同感受到了快乐,而在瞬间打开,相通相连。

(三)答题策略

1.赏析词句题:从手法、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等语言形式入手,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概括语言内容及表达作用,包括主旨、结构等作用。常见答题思路—运用了……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生动形象地/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揭示了/烘托了人物……的心理,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感情/生活状况。与上文……内容想照应;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与下文的……内容作对比。注意:描写手法包括人物描写手法和环境描写手法。

2.理解词句题:词语理解—在理解本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回答,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句子的理解—既要概括出句子的表层含义,表明其主要内容,又要从关键字词入手分析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联系上下文,综合考虑情感倾向、人物形象或主旨。

【考点五:鉴赏技巧,捕捉美感】

鉴赏写作技巧需要学生具有较高层级的文学作品阅读能力。主要考查学生作品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人物的情感起伏、情节跌宕是通过什么特有表达方式体现的;读者的艺术审美情趣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特点感悟的。

(一)常见题型

1.鉴赏形象题

文章的主人公是某某某,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写某某某?某某某这一形象在文

中起什么作用?

2.鉴赏情节题

明确表现手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文章详写的事件与题目不符,分析详写事件作用。

(二)典型例题

1.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2018年中考云南卷《赵三贴》)

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2.“大黑”的脚受伤以后,他和“小白”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举出其中一例,并简要说明作用(2017年中考江苏镇江卷《截肢/锈钉》)。

示例一:对于扎伤脚的带钉木板,“大黑”甩在道上,与“小白”放妥在木头垛上对比,突出二人对他人生命的不同态度。

(三)答题策略

写作技巧指的是作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本主旨。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掌握常用的写作术语。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象征、对比、照应、悬念、铺垫、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借物喻人、借物寓意、托物言志、一语双关等表现手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常见答题思路:运用了……表现手法等,写出了……(内容),有……作用(作用需与人物形象情感、文章主旨、作者情感的联系,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鉴赏技巧不能只从局部出发,孤立地看问题,而要着眼于作品的整体,从而捕捉精妙技巧所带来的文学美感。

【考点六:理解标题,挖掘主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信息最凝练的表达。一般而言,标题表现了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目的,多数标题还与文章主旨、写作线索、作者情感、写作技巧等有密切的联系。这类题是考查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试题中最难的一种题型。综观各地中考题,标题理解题,“出镜率”很高,近5年的鎮江中考题中,有4次考到此题。

(一)常见题型

1.理解标题含义题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的含义或寓意。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2.分析标题作用题

简要分析题目的妙用。把文章题目换成另一个题目可以吗?为什么。关于文章的题目,有人认为这个题目好,有人认为那个题目好,你赞成哪个题目?说说理由。

(二)典型例题

1.请写出题目“父亲和那道坡”的含义(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父亲和那道坡》)。

题目一方面实指父亲门前的“那道坡”,更是暗指父亲们希望儿子们常回家看看,却被种种借口(那道“坡”)挡住的普遍现实。呼吁儿子们不要以此为借口,常回去陪陪父母。

2.关于这篇小说的题目,有人认为用“截肢”准确,有人认为用“锈钉”恰当。以上两种看法,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2017年中考江苏镇江卷《截肢/锈钉》)。

示例:赞成以“截肢”为题。理由:“截肢”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概括了本篇小说的中心事件”),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或“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病肢若不截去,就会危及生命;基层干部身上存在不良思想,类似“病肢”,必须“截掉”(意思对即可)。

(三)答题策略

1.标题含义题: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词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先思考表层含义,即对文本中心内容进行概括;再理解深层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即提炼文本主旨、明确情感倾向。

2.标题作用题:除了要概括表层和深层含义外,还需思考结构、写法等作用。结构上是否是文章线索,使文章结构更紧凑,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法上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或是表现手法,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题目中有情感词,要考虑是否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文学作品类的中考阅读题都源于新《课标》,目的是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因此,小说阅读的复习过程,就是教师教给学生各类常考题型解题策略的过程。首先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初步建立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其次精读全文,找出重点段,标出议论抒情句,把握文章主题、作者情感;最后在整体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走进小说。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使指导策略发挥最大效益。

猜你喜欢
考点全文答题
邀你来答题
考点展示
邀你来答题
考点展台
邀你来答题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全文中文摘要
邀你来答题
全文中文摘要
构思精巧余味无穷 讽刺鞭挞淋漓尽致——再谈“虚荣”贯穿《项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