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0-01-04 07:06马俊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育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初中体育

马俊霞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发挥初中体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优势,初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结合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让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也能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体育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71

在初中体育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要注意从心理健康角度给学生适当的干预和引导,让他们能够带着积极自信的心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心理,在健康心理品质塑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提高体育技能掌握的效率。初中体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干预能力,这样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一、从促进学生高效完成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无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都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让学生有较强的动机参与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刚进入中学的初中生实际上对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兴趣很浓厚。但是,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就出现闲散懈怠的表现,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下降。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教学反思。要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进行的比较独特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学生兴趣不高,缺乏动机,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表现,而这种心理表现,不利于他们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所以,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从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态度方面入手,做好激发学生兴趣动机的工作。总体来看,学生一般会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产生对体育课程的消极认知和行为倾向。1.有的学生因为曾经被教师嘲笑被同学取笑,而讨厌体育课程。他们非常介意曾经的糟糕经历,因此一到体育课就表现得谨小慎微,能回避就回避,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效果。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好心理干预,让他们正确认识过去的糟糕经历,以自己的态度面向未来。2.有的学生体型肥胖或身体素质较差,在体育课程上没有办法参与一些项目,从而产生比较浓厚的受挫情绪。这样的学生实际上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因为肥胖大多因为缺乏锻炼,而身体素质较差,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提高和缓解。要注意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改变认识,在正确的认识之下,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地评估,强化对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所以,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渗透在很多环节中的。在课堂上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契机,教师要密切关注认真揣摩,做出及时的反应,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堂不仅获得健康的体魄、优秀的体育技能,而且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以便能够胜任未来更多的挑战。

二、通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初中体育这门课程可以通过开展体育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有竞争的体验,以便在竞争的氛围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成功与失败,处理好内在的心理失衡。学校体育通过体育竞赛(包括竞技体育)这一特殊的身体活动形式,采用公开的、共同认可的方式和规则,以相互之间身体运动能力(包括智力)优劣比较的形式进行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竞争活动,使学生自觉按照真、善、美的尺度,加强自我约束,让自律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更能够适应体育竞赛的基本要求。只要有竞赛就会有人取得好的名次,也会有人名落孙山,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在人生中,学生还要经历很多的成功与失败,所以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所有的精力,这样他们才会做到波澜不惊,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上。

三、初中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必备的条件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并且具备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对自身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比如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品行、优雅的气质、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及与同事、他人之间具有融洽的关系等。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渗透在体育课程中的一个辅助的内容,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我们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多么重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能,而且能让他们在竞赛面前保持冷静的心态,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所以,初中体育课程教师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要能够敏锐地觉察自己在应对工作和生活中压力事件的时候所產生的情绪和认知反应。对于一些不良的认知和情绪表现要及时地进行自我调节,如果自己不能调解,就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对于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问题,有清醒地面对,只有认真分析和应对,才能让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避免问题成为大的心理健康隐患。另外,初中体育课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多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培训,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总之,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初中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带着自信学习体育课程,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纠正心理上的一些不良认知,让学生可以以积极的、自我满意的状态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全神贯注,积极投入,获得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多的自信。

参考文献:

[1]赵云书,张骞.当代中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任县教育局教研室055150)

猜你喜欢
体育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初中体育
高中学生体育思维能力及思维教学的研究
转化体育学习障碍生教学中师德的渗透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成就动机对体育学习促进作用研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