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保卫战

2020-01-04 07:06郦娣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公约

郦娣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过程中,有感于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普遍体会到的强烈“挫败感”,通过在心理辅导课中的观察与实践,就基本课堂秩序、心理辅导教师本身、心理辅导课及心理辅导课后继活动四个方面对如何打好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保卫战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公约;价值干预;后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80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到底如何呢?在与全市的心理教师的座谈会中,发现很多学校的心理教师在从事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活动之后,普遍体会到一种强烈的“挫败感”,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无法打好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的“保卫战”。从实践操作上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确常常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放了就乱,抓了就死”。在笔者看来,作为一堂心理辅导课,根据其自身运作的规律,需要遵守以下秩序目标:动静结合,活而有序,多元互动,充分体验。那么,如何打好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保卫战”呢?作为有十多年班主任经验兼心理教师的一线教师,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心理辅导课教学的经验,就如何保障课堂秩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之见。

一、课堂公约优先,是打好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保卫战的重要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基本课堂秩序而言,应先制定“公约”,让“看不见的手”来约束学生的某些不良课堂行为。大多心理辅导课形式很活泼,设计富有创新,氛围轻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可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年轻教师就出现无法驾驭课堂的情况。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和学生一起制定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纪律“公约”,重点培养纪律和秩序意识,明确课堂纪律和注意事项。明确的纪律应该是大家都认同并且可以执行的,如:不能胡打乱闹、不能随便讲话、爱护环境和设施、注意自身与他人安全、尊重自己和他人、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要求学生在教师布置任务时认真倾听等。

二、正确定位角色,是打好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保卫战的关键内因

在中学,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很多心理教师依然是被边缘化的,他们还兼任着学科教师甚至学校的其他行政事务。受学科教学的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式,在课堂实践中,带有明显的学科模式的特点。部分教师习惯性把自己当成活动课的主导人,原本应由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而形成的自我感悟,变成了一堂思想德育课。另外,特别是部分刚刚毕业的新教师在面临学生在课堂中许多过分的言行举止的时候,碍于自己心理辅导教师的身份,敢怒而不敢言,于是往往对此就听之任之,从而导致课堂组织无序,课堂主题游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这种思维: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玩玩游戏、聊聊天。心理辅导教师自己也会慢慢厌倦心理辅导课甚至害怕上心理辅导课了。

笔者相信每一个专职教师都非常清楚,在心理辅导课上,教师是需要始终保持三种基本态度的,即共情、真诚、无条件关注。但事与愿违,往往难于做到。这就特别要求教师始终保持热情和积极情绪,对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始终在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中,不断推动团体动力发展,最终通过团体的力量把活动推向既定的目标。

三、多样的框架和模式,是打好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保卫战的重要手段

就心理辅导课本身的具体操作过程而言,不应该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框架和统一模式。一般的心理辅导课通常包括“暖身、转换、工作、结束”四个连续的阶段。

下面,笔者只是简单地以暖身阶段为例谈谈自己的拙见。

暖身的作用是通过简单易行的活动或刺激来点燃团体动力的火苗。“团体暖身”就是“做游戏”吗?确实,做游戏能够活跃气氛、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团体动力,是团体暖身的常见方式。但是因此就把团体暖身狭隘地等同为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就会给整个心理辅导课堂带来负面效果。每次班级团体辅导的主题,具体条件和具体情境都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灵活地采取多种团体暖身方式。进行团体暖身时,辅导教师不仅要关注暖身活动的外在气氛是否热烈高涨,更要关注班级成员是否真的在心理上达到共鸣和接纳。因此,视频、音乐、催眠训练、肢体运动等方式手段都是可以采用的。除此之外,在暖身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说明活动规则,必要时候可以进行示范,当所有学生听明白时再开始活动。教师在提问时应该简洁明了,先就表层的东西进行提问,再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做到“层层启发,步步引导”。

四、行之有效的后继活动,是打好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保卫战的强化巩固

我们总是期望通过上心理辅导课,学生可以得到改变和完善、提高心理品质,但发现学生的改变只是停留在“认识”改变的水平上,就是没有改变的行为。心理教师不妨让学生在课后写反思记录,辅以一定的奖励机制,具体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语文教师在班级布置的“周记”或者“作文”,学生可以在完成了语文教师布置的任务的同时,又完成了对自己的升华。对“心情日记”的批阅,对学生提到的问题或回复,就可以非常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心理状态和情绪。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在课前做一个整理,并找出处理的对策,在心理课上及时给学生以反馈、指导,同时也可以发现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加关注,有必要时可进一步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让心理辅导课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挫败感”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勤学善思,一定能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裴利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三種偏向与纠正[J].教育探索,2004(10).

[2]钟志农.实施班级心理辅导课需要突破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5年11月下半月.

[3]王小棉.心理健康教育走向真实与自然[J].中国教育学刊,2006(1).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湄池中学311814)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公约
图书借阅公约
浅谈小学学习心理辅导课的设置与设计
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辅导课共通性的几点思考
如何组织低年级的课堂教学
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论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
生命年轮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
心理辅导课的发展演进与专业性
构建心理活动良好秩序,提高教学有效性
同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