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后管理服务的策略探究

2020-01-04 07:08何山
管理学家 2020年19期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国有企业

何山

[摘 要] 在我国社会体系建设日益完善的背景下,离退休人员作为近几年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实现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就成为了备受国有企业管理者们关注的核心问题。由此,文章着眼于面向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理念入手,思考现阶段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探究未来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策略,希望能够对未来国有企业和社区管理工作予以帮助。

[关键词] 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保险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也愈发的受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们的关注[1]。其中,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一般情况下,当国有企业职工离退休后,其保险档案需要进行相应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面向这一部分职工所开展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仍旧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2],尤其在近几年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这一问题就更加的严峻。基于这一问题,如何在未来企业人力资源保险管理工作中贴合时代的发展,综合离退休人员现阶段的情况入手针对性的展开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就成为了现阶段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

自我国落实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对到达一定年龄界限的职工办理离退休手续,宣告其与原企业分离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与企业职工利益息息相关的环节之一[3],在这一基础上,将从企业分离出的职工与社会城市、所属区进行融合,实现统一的管理则是企业开展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核心意义。

二、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后管理现状及不足

纵观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运行过程中有关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后管理工作来看,通过对若干家国有企业和社区在这一过程总存在的相关问题情况进行查阅研究,笔者发现其退休人员社会化后企业和社区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

(一)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储备不足

对于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后管理服务而言,由于这一工作并非企业也更不是社区运行过程中的经济项目,导致这一工作在实际企业运行中能够分配到的资源、资金储备也存在比较明显的欠缺[4]。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地方管理部门都为这一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运行的资金、经费,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国有企业面向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过程中仍旧存在比较明显的资金不足的情况,影响企业、社区、街道办实际工作中这一项目的落实。

(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部门协调不足

就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后管理服务工作而言,受这一工作特性的影响,导致这一工作过程中往往会涉及社会上多个单位和部门,在这一特性的影响下,多管理服务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水平不足的问题也就愈发的凸显出来,尤其是在以往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过程中,存在很多职能部门忽视自身岗位职能的问题比较明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实际管理服务过程中各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了这一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有效落实[5]。

(三)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落实程度不足

纵观以往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后管理服务而言,由于企业离退休人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离退休人员会选择退休后“落叶归根”或去子女的居住地“随迁”,这些情况的存在就导致很多人员在离退休后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流动性,影响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在实践工作中的落实程度。

(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人员素养不足

社区从事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人员、团队专业素养不足也是近几年这一管理服务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之一,人员专业性水平的不足不仅会影响其开展后续工作的态度,同时也会影响其在后续管理服务中的创新,从而制约了我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落实。

三、优化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策略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在未来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后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们如果想要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推动面向这一群体的管理效果,就应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服务性目标

在未来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后管理过程中,如果想要切实的保障这一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管理人员就应明确这一工作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服务性目标,在明确这一管理服务目标的基础上展开后续的人员社会化管理活动,满足不同离退休人员对于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不同需求[6]。比如,在未来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们可以将具备现代意义的“老有所养”、“老有所用”理念作为这一管理服务开展的目标,通过实际管理服务过程中对这一工作的践行入手,帮助离退休人员更好的面对其自身岗位、职能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此实现预期针对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目标。

(二)逐步落实更加精确、精细社会化管理服务

在明確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着眼于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特征展开针对性、精细化的管理服务也成为了未来这一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就目前国有企业中很多离退休人员而言,其在退休前都是具备较高能力、经验水平的高知识型人才[7],管理者们就应积极着眼于这些离退休人员自身的优势,为其提供发挥自身余热的平台,使其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价值,同时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对于部分具备知识型的离退休人员企业可以采取返聘或邀请其担任企业运行顾问的方式,使其回归到企业工作中来,指导企业的多方协同发展,以此实现预期对离退休人员管理的目标。

(三)组织创新多样化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新模式

对于离退休人员群体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这一部分群体对于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所以,在未来国有企业优化离退休人员社会化后管理服务的过程中,管理者们也应着眼于原有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模式、内容予以相应的创新,以此提升离退休人员对于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接受、认可程度,以此保障这一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比如,在未来面向离退休人员群体的社会化后管理服务而言,社区管理者们一方面可以在这一管理服务环节投入更多的资源,组织更多老年群体比较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化、保健等多类型的活动,凸显这一管理服务的社会性,同时切实的将“老有所依”践行到未来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中去,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三)优化以往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团队人才建设

完善的人才储备是确保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有效落实的核心所在,由此,在未来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优化过程中,管理者们也应着眼于自身社区管理团队从业水平、专业素养等层面予以提升,使其能够将这一管理服务工作的目标践行到实际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过程中去,以此推动这一工作领域的发展、革新。比如,在未来国有企业运行过程中,管理者们可以通过组织相关人力资源人员、团队进行二次教育的方式,帮助团队职工能够提升对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认识,并在了解的基础上将创新的思维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以此推动这一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与此同时,管理者们也应结合自身企业实际的发展现状入手,选拔更多兼具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素养的人才参与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去,以此实现对原有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也愈发的受到人们关注,由此,本文结合以往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入手进行阐述、研究,从中探究了相关能够优化这一管理服务工作的路径,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后续企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勇.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政策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20(04):34.

[2]孙亚娟.乌海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9.

[3]李晶.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J].知识经济,2019(13):79,81.

[4]王守军.浅谈如何推进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离退休部门的优势和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8(03):40-41.

[5]宋文甫.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会化管理服務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J].四川劳动保障,2017(07):28.

[6]邓晓波.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新模式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13-14.

[7]陈淑娇.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6(06):232-233.

猜你喜欢
离退休人员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浅述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
如何发挥离退休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老年学习活动阵地对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