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馆“百姓故事会”是落实“四性”要求的最佳活动方式

2020-01-05 02:53刘砺
人物画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四性文化馆

刘砺

摘 要:成都市文化馆“百姓故事会”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是成都市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中,在成都市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宣传、文化系统全方位总动员,由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和文化馆(站)直接面向基层开展的一项群众文化活动。受到了成都全域范围内城乡群众的普遍欢迎,并形成了广泛参与的态势,给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一个颇具成都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百姓故事会”初露端倪。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它顺应了公共文化服务“四性”的要求,是落实“四性”要求的最佳活动方式。

关键词:文化馆;“百姓故事会”;“四性”

公共文化服务“四性”即: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这是中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特点的高度概括。其中,“公益性”,要求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公共资金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基本性”,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均等性”,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必须公平分配,对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资源要均衡布局,使得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要求各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是近距离的、经常性的服务,是人民群众感到非常便利的服务。(以上摘自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显然,这是把公共文化服务做实、做细、做好的根本要求。

那么,基层“百姓故事会”活动是怎样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四性”要求呢,下面,就结合实际调查,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研究。

一、基层“百姓故事会”“种文化”,从根本上体现了公益性特征

所谓“种文化”,就是群众普遍、经常性地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体育活动,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活动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群众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群众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既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文化产品的享受者,因而充分调动起广大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的要求告诉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不仅仅体现在一时一事的文化服务“不收费”上,而是要“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且要落实到“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上。这里,就区分出了“即时性的公益性”和“根本性的公益性”。基层“百姓故事会”活动的成功,正在于它是从根本性上体现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根本性的公益性”。

它具体体现在:政府投入的各项活动,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各项辅导活动,都做到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其服务的根本取向,是促进广大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

这首先体现在成都市委宣传部关于这项活动的取向上:注重“发掘提炼故事、有效传播故事”,推出“一批感动成都故事人物、一批讲故事明星,一批写故事好手”,推动老百姓讲身边故事的活动持续开展、蔚然成风。”(见《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市开展“百姓故事会”活动的通知》)同时,体现在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关于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等一系列工作的投入中。

以成都市文化馆为例:为了切实推进成都百姓故事活动的开展,该馆的业务投入重心向该项活动倾斜,该馆针对编辑出版的刊物《成都故事》进行了大幅度改刊,刊期从过去的6期改为12期,刊名从《成都故事》改名为《成都百姓故事》,故事内容与广大农村基层更加贴近,发行量增加到 1万册,全部寄到村文化村(室)。同时,该馆示范性的“成都百姓故事巡讲”更是以服务村级“种文化”为目的,有力发挥市馆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县、区文化馆公益服务到村,拉动了村级公益性百姓故事会活动的开展。

这样,以“种文化”为根本宗旨的基层“百姓故事会”活动,就从根本上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

二、基层“百姓故事会”重民生,从本质上体现了基本性特征

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四性”要求告诉我们:“基本性”,即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

基层“百姓故事会”从维护广大城乡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出发,着力造福文化民生,从本质上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这个基本性的本质,是保文化民生。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广泛参与:基层“百姓故事”会“零门坎”,把乡村(社区)广大群众推上了文化主人翁的地位,带来了主体性的广泛参与效应,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宣泄文化诉求:“百姓故事会”为广大群众的文化诉求宣泄,情感释放,人际沟通,心灵慰藉提供了最佳通道、最佳场合与氛围,宣泄自我的基本文化需求在这里得到了保障。

3、充分享受生活:廣大群众把“百姓故事会”当成文化共享的平台,把自己最亲力亲为的最高兴的事,生活中的快乐讲出来与街坊邻居们共享,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美好。

4、自主参与创作:“百姓故事会”是身边人讲身边事,最大限度打破了文艺创作与生活的界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自主参与创作的积极性。

5、助力自我实现:“百姓故事会”为广大乡村、社区群众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提供了文化天地。“讲故事不是目的,是一种形式,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个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活动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基层“百姓故事会”在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要求过程中,根据群众需求创新故事内容,主题不拘一格,紧紧抓住关注文化民生这个重心,从而很好地体现了基本性的本质要求。

三、基层“百姓故事会”广泛普及,在全域范圍体现了均等性特征

“均等性”,即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必须公平分配,对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资源要均衡布局,使得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务。

成都百姓故事会重心下移,服务到乡村(社区),带动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彻底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所遗留的“文化剪刀差”现象,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公共设施和公共文化资源的均衡布局,最大程度满足了城乡群众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局面。具体体现在:

1、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分配:成都“百姓故事会”拉动最强的文化服务力量向服务力量最薄弱的村级文化流动,如:在这项活动中,成都的一圈层优质服务通过“故事会结对”的方式,向蒲江等三圈层流动;做为群众文化“四级文化网络”最末一级的村级文化,得到了市、县、乡镇文化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援。

2、公共文化资源的公平分配:在“百姓故事会”活动中出现了城市中优质文化资源向最需要、相对薄弱的农村乡镇流动的喜人景象。如:成都文化馆“成都故事百家谈”的专家、学者、故事高手,在成都“百姓故事会”的拉动下,把他们精彩的故事节目送到文化阵地的最前线。

3、公共文化设施的均衡布局:成都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较早实现全域覆盖的地区。但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建好了用不上。基层“百姓故事会”,把村一级的公共文化设施有效利用起来了,原来没有真正落实的文化阵地建设也得到了落实。这样,“百姓故事会”从建、管、用三者统一的意义上,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均衡布局。

4、公共文化资源的均衡布局:成都“百姓故事会”在组织实施全市基层现场故事会活动中,确保全市各村(社区)至少有 1名故事骨干,各村(社区)每月举办一场当地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现场故事会。注重“发掘提炼故事、有效传播故事”,推出“一批感动成都故事人物、一批讲故事明星,一批写故事好手”,推动老百姓讲身边故事的活动持续开展、蔚然成风。这样就在公共文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意义下,实现了公共文化资源的均衡布局。

这样,成都“百姓故事会”在广泛普及中带来了全域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效应。

四、基层“百姓故事会”的生活化体现了便利性特征

体现“便利性”,要求各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是近距离的、经常性的服务,是人民群众感到非常便利的服务。

“百姓故事会”活动以生活化为特色,调动群众广泛参与“身边人在身边讲身边事”,很好地地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

第一、没有门坎。“百姓故事会”活动之所以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参与,是因为它作为喜闻乐见的群众艺术之一,根植于成都的本土文化基因,充分地生活化进而消解了艺术门坎。任何人,只要有诉求、有话说,都可以参与进来,最方便群众参与。

第二、不拘形式(包括表达方式)。“百姓故事会”的形式因为内容的生活化而丰富多彩,既有传统段子,也有现代故事;既有龙门阵,也有大实话;既可有备而来,也可现场发挥;即可讲自己,也可讲别人。

第三、地点方便。由于讲故事不受场地限制,哪里都是会场,还不受气候影响,天晴在室外,下雨在室内,为乡村、社区开展此项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的就近开讲、经常展开,使群众参与更方便。

第四、时间灵活。由于“百姓故事会”是“身边人在身边讲身边事”,所以时间较为灵活,冬天早些,夏天晚些,忙时少些,闲时多些,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参与。

第五、内容随机。“百姓故事会”的内容随群众的需求而定,因而,带有灵活的随机性,实现了常讲常新,每次都有新感觉,群众百听不厌。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基层“百姓故事会”生活化的特点,使其有机地融入了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参与。

五、启迪与思考

综上所述,基层“百姓故事会”是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四性”要求的最佳活动方式,十分值得继续做细、做实、做好。同时也告诉我们,成都百姓故事会在实现“四性”要求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1、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定要以公共文化服务的“四性”要求为取向,才能切实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民、惠民、乐民特性。

2、公共文化服务的“四性”要求虽然是立足于基本文化需求满足,但是,绝不是低水平重复,不能简单地与低水平划等号。在这里,成都百姓故事会活动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四性”要求方面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3、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由于服务主体的广泛而多层次,产生了不同的动机和效益。基本可以区分为“即时性的公益性”和“根本性的公益性”。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应该是“根本性的公益性”,基层“百姓故事会”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十分值得推而广之。

4、在“三贴近”中进行文化创新,是基层“百姓故事会”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群众文化活动在发展中更好地满足群众需要的根本保证。

我们看到,“百姓故事会”既和传统故事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很多新发展。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使我们所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成都市文化馆 “百姓故事会”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的成功,开拓了群众文化活动贯彻“四性”要求的新路径,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与经验。我们期待这项活动在多方面的关注、努力下以不断的探索创新发展得更好!

猜你喜欢
四性文化馆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8)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4)
用儿童绘画疗法矫治心理偏差要做到“四性”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紧扣学教“四性”加强数学习题教学探研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