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加味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2020-01-06 05:59周押琴张旭东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肠镜白头翁溃疡性

周押琴,朱 华**,张旭东,卜 平,何 雯

1 苏北人民医院,扬州 225001;2 扬州大学医学院,扬州 22500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简称溃结,是消化系统难治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腹痛、腹泻和脓血黏液便为特征,内镜下以结肠黏膜溃疡糜烂为主要表现。UC 的西医治疗主要应用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等,甚至手术治疗,但少有彻底治愈者。由于合并症多、死亡率高、癌发机会多、复发率高等问题,UC 目前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受到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有关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的研发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

本文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UC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浓度(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白介素-4(IL-4)和环氧合酶-2(COX-2)含量变化及相互差异性;探讨白头翁加味汤治疗UC 的作用机制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对UC 治疗的导向作用,为UC 的治疗及白头翁加味汤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苏北人民医院2013 年6 月至2018 年12 月消化内科就诊UC 的住院及门诊患者86 例,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可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的有78例,将其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 例。

入选标准:①符合UC 西医诊断标准,类型包括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初发型,均为活动期;病情为轻、中度者。②中医辨证为湿热兼脾胃气虚证。③年龄18~65 岁,女性受试者应在试验期间采取严格的避孕措施。④入选者有良好的依从性,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急性爆发型及缓解期患者。②患有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肠道肿瘤。③患有严重并发症,如肠道局部狭窄、穿孔、梗阻;中毒性结肠扩张等。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生育要求的男性患者。⑤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有过敏史者,对水杨酸类药物过敏者。⑥有严重的原发性系统疾病、哮喘病、肾功能异常、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2 倍以上者。⑦不宜作为受试者的其他情况。

1.2 方法

1.2.1 两组给药方法 试验组:白头翁加味汤治疗。处方:白头翁30 g、黄柏10 g、黄连6 g、槐花米10 g、秦皮10 g、地榆碳10 g、焦白术15 g、生黄芪15 g、附片6 g。上述中药加水200 mL,浸泡0.5 h,中火煎煮20~30 min,至150 mL 左右,用灌肠器将药液注入患者肛门,睡前保留灌肠,臀部适当抬高,保留至少2 h。每日一剂,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两个疗程。

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治疗。每次1.0g,每日4 次,口服。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两个疗程。

1.2.2 生化试剂 MDA 试剂盒(批号20160122)、SOD 试剂盒(批号20160121)、IL-4 试剂盒(批号20160225)、COX-2 试剂盒(批号20160225),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

1.2.3 血清样品检测 所有UC 病例均在用药前24 h 内及治疗2 个疗程后(只采血一次)分别空腹静脉采血3 mL,置于无菌试管中,室温静置自然凝固收缩后,以3 000 r·min-1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保存于-80 ℃冰箱备用。

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DA、SOD、IL-4 和COX-2 的浓度,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严格按照步骤测定。分析含量变化与UC 疗效指标的相关性。

1.2.4 疗效评估 采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2003 年草案)》的标准: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肠镜复查黏膜完全恢复或大致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或者假性息肉形成。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肠镜复查和病理检查均无改善。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根据Rachmilewitz 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结肠病变活动进行评分:①颗粒感:没有为0 分,有颗粒为2 分;②黏膜变脆易损:无此改变为0 分,轻度改变为1 分,明显改变为4 分;③血管分布:正常分布为0 分,血管模糊紊乱为1 分,完全消失为2 分;④黏膜损害:无损害为0 分,轻度损害为2 分,明显损害为4 分。

1.2.5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胃肠道反应、有无皮疹等不适,并监测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炎症因子指标变化、肠镜下病变活动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方差齐者用t 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极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对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病变累及部位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疗效总有效数37 例(占比94.9%),对照组疗效总有效数31 例(占比79.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肠镜病变活动评分

两组治疗前肠镜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评分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肠镜下病变活动评分(±s)

表3 两组肠镜下病变活动评分(±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DA、SOD、IL-4 和COX-2 的含量比较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MDA、SOD 的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清MDA 均降低,SOD 均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MDA 含量低、SOD 含量高,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DA 和SOD 测定结果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DA 和SOD 测定结果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IL-4、COX-2 的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清IL-4 均增高,COX-2 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L-4含量高、COX-2 含量低,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 和COX-2 测定结果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 和COX-2 测定结果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安全性评估

试验组灌肠给药,患者无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5 例,占总数12.8%,主要表现为轻微恶心、腹泻、皮疹。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患者不适症状均逐渐消失。

试验组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安全性高。

3 讨论[3]

UC 的发病原因不明,环境、遗传、免疫、感染等多种因素均可致病。有研究表明,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uls,OFR)及其触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与UC 的发病相关[2,3],氧自由基是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4]。

SOD 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抑制肠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并能稳定细胞膜[5]。当发生炎症反应时,OFR 大量产生,SOD 耗竭,生成减少,抗氧化活性下降,使OFR 清除减少,加重UC 的发生[6]。

MDA 为脂质过氧化的终末产物,其含量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的速率及强度,可间接地反映组织中过氧化损伤程度[7]。MDA 浓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机体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8]。

IL-4 对前列腺素E2 有抑制作用,促进溃疡愈合。岳文杰等[9]发现,IL-4 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局部的表达水平,是随着临床疾病活动度加重而增加,据此可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IL-4 是T 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在维持肠道免疫及抑制和消除肠道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0]。

COX-2 是前列素E2 合成的关键酶,一些研究表明[11],COX-2 与UC 的发病密切相关,且COX-2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白头翁汤原载于《伤寒论-厥阴篇》,是治疗痢疾的经方。白头翁加味汤是江苏扬州五代祖传中医任氏的临床验方。方中白头翁为君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黄柏泻火解毒,共为臣药。秦皮、生槐花清热解毒收涩,生地榆凉血止血,均为佐使药。黄芪补气升阳、托毒生肌,白术补气健脾,附片补火助阳,三药共奏补气健脾温肾、利水燥湿之功。中药药理研究认为,白头翁、黄连、黄柏有抑菌、抗炎、抗溃疡作用,可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秦皮有抗炎、镇痛作用。黄芪含有多种氨基酸,能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使细胞恢复活力及兴奋中枢神经;白术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附子对急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及有皮质激素样作用;三药共用、协同增强主方的抗炎作用,改善肠道微循环,促进肠黏膜修复。生槐花可减少血管通透性,有止血作用。生地榆具有止血、抗菌、抗炎、消肿、止泻、抗溃疡作用。

本研究显示,白头翁加味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病,遵循整体观念,从调整脏腑功能角度体现扶正祛邪,其疗效优于柳氮磺胺吡啶(SASP)片。

两组肠镜下病变活动评分、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试验组评分下降明显,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低,临床安全性更高,且白头翁加味汤易得,药物价格合理,患者易于接受。

考虑到部分患者自行灌肠操作困难,故一个月一疗程很难坚持,因此该法给药途径还有待改进。

本研究遵循随机对照原则,治疗后,试验组、对照组通过自身对照,血清MDA 和COX-2 水平均显著下降,SOD 和IL-4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即患者组织中过氧化损伤程度减轻,抗炎能力显著提高。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DA 浓度、SOD活力、IL-4 与COX-2 含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上观察,白头翁加味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优于柳氮磺胺吡啶。

猜你喜欢
肠镜白头翁溃疡性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早春信使白头翁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想改名的白头翁
不同产地白头翁药材的有效含量测定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