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加强高校新媒体矩阵建设的策略研究

2020-01-06 15:11李广辉
关键词:矩阵互联网+工作

李广辉

(齐齐哈尔大学党委宣传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一、“互联网+”视角下新媒体矩阵的定义及发展

1.“互联网+”及新媒体矩阵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4G网络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便已与互联网相挂钩,随着互联网占人们生活比重的不断加大,2012年,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1],“互联网+”一词也于2015年正式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互联网+”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其所代表的核心含义指的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基础上的网络先进技术与传统行业的高效结合。

传统媒体如广播、报纸、刊物、书籍等,在形式、互动性、时效性上都有着不可弥补的缺点;而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在“4G”,甚至即将全面铺展开来的“5G”移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新文化宣传方式和扩散方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快速占据了人们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它以形式多样、交互性强、信息来源广泛、受众率高、推广简易等特点在如今媒体产业中日趋重要,我们常常将这种传播方式称为新媒体传播;矩阵(Matrix)的概念最早是由19世纪英国数学家凯利提出的,其最早在数学中的内涵定义是指按照长方阵列纵横排列的二维数据集合,最早来自于方程组的系数及常数所构成的方阵。矩阵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研究历史悠久,随着新媒体领域的快速发展,媒体受众对于媒体的追求已不再是早先的片面式传播,而是采用更加立体化、网格化的传播形式,“新媒体矩阵”一词也因此应运而生。

2.当代高校“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的特点

从传播主体上来讲。当前“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的建设虽然仍以“两微一端”为基础,但传播的权威性以及时效性与以往大不相同,现今各高校都有学校、学院以及学生组织等不同主体的账号,这些平台除了在学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上有共享性之外,也有自身独特的获取主流信息的渠道,只要在学校官方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在遵守学校相关媒体发布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各平台可以利用自身的独特资源与优势,结合自身受众的不同而发布不同类型的,适应不同人群的讯息,也可以为不同人群发声,这样做的优势就在于打破了原来传统媒体单一发布的权威性,改变了原有的传播主体单一的特点,又能够与官方媒体交相呼应,提高宣传的覆盖面与传播深度,更加的有利于提升学校主流文化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从传播渠道上来讲。当今社会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为移动终端的高校学生们拓宽了信息接收的渠道,例如当前异常火爆的自媒体平台“抖音”“快手”等,都逐渐被高校学生所接受,根据抖音发布的用户数据,2018年初抖音日活跃的用户仅为3000万,而到2020年初,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4亿人,而在这些人当中年龄在19~30岁之间的人数占比达46.5%,而这里面大学生占大多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高校在原有的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的基础之上开通了自身的官方抖音,官方快手等账号;原来的书刊、报纸等传播渠道可以通过荔枝FM,喜马拉雅等网络视听终端进行播报,原来的短视频可以移动到官方抖音账号等平台上进行广而告之,这极大拓宽了原有的传播渠道,提高了原有的传播效果。

从受众终端来讲。“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大大提高了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交互性,受众能够通过留言、讨论等形式更好地对传播结果进行反馈,尤其是高校学生群体对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受能力以及对新媒体软件的使用能力更加出众,他们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新鲜事物中,这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对于高校各项工作的参与度,保障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对结果的反馈性,通过不同的终端结果的分析,更加能够保障结果反馈的真实性与建设性。例如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重要的征集信息,引导大家对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久而久之,便能很好地推动高校发展,也能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师生对于学校的感情,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校美誉度与综合影响力。

二、“互联网+”视角下加强高校新媒体矩阵宣传建设的必要性

1.“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建设是党的领导下高校舆论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要求

2019年6月底,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指出,新时代的宣传工作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条例的出台,充分吸收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为新时代高校舆论宣传工作指明了道路。由此可见,快速推进高校“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的建设,对于提升高校舆论宣传工作创新,牢牢占据广大高校青年学生思想阵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建设改变了原有高校的宣传模式

原有的高校宣传模式呈现的是简单的线性传播,由学校的党委宣传部门起主导作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增多,“人人具有话语权”的网络环境逐渐形成,网络传播方式、网络舆论氛围、网络群体思潮等构成了多元化的网络格局,对地方高校舆论宣传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来看,只要掌握最新最准的网络信息,二级学院、学生组织、师生等都可以通过官方或个人平台进行信息的发布,形成以学校党委宣传部门为主,其他各二级学院及师生为辅的多元主体发布信息的宣传模式,不同方面互成犄角之势,既能够弥补不足,也能够合力而发。

3.“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建设扩大了原有的宣传载体

“两微一端”的宣传模式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高校最为主流的宣传载体,随着各类互动平台的不断发展,各高校也纷纷开始将官方贴吧、官方BBS等新型交流平台加入到新媒体矩阵建设阵营当中;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在网络视频,短视频应用中的使用时长占比分别达到13.4%和11.5%,这一变化促进了高校新媒体矩阵向新兴的网络直播、官方短视频等宣传形式进行扩充,扩充后的“互联网+”新媒体矩阵格局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此前高校宣传工作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不足的缺点,这类宣传手段的加入,丰富了“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的内涵,扩大了“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的覆盖面,也更加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三、“互联网+”视角下地方高校新媒体矩阵建设中的问题

1.“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待提高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2]。当前各高校宣传部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能够紧跟党的步伐,但在对于二级学院和学生组织上的管理还有待提高,虽然各高校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来规范所属部门或学生的宣传工作,但部分矩阵单元的账号管理者对于意识形态的认识与判断能力不足,对于宣传工作的理解不够到位,而矩阵单元的主要监管部门对于矩阵单元发布的报道内容尚缺乏一定的监管能力,虽然“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已经初具模型,但内在的实际监督与有效的应急能力还有所欠缺,对于界限不清的宣传工作缺乏判断能力,容易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出现漏洞,对高校宣传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的品牌意识不强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在各大高校的推进开展,各高校纷纷拥有了自己的官方微信以及官方微博、官方抖音账号,能够及时推送校内外各类与学生生活、学校发展相关的信息。但有调查研究指出,在校生对本校的新媒体矩阵关注度不高,每条推送获得的评论数与点赞数与学校的在校生比例有天壤之别,加上高校对于自身新媒体矩阵的发布内容无法做到逐一筛选,导致没有真正达到利用新媒体矩阵来引领青年主流思想,关注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目的,反而片面地发布通知、公告以及校园内的新闻等,导致本校学生的关注度下降,更无法吸引外部的人士关注,久而久之,新媒体矩阵逐渐演变成了“校内信息发布矩阵”;还有部分高校对于矩阵内其他部门发布信息的质量不够重视,如矩阵内某些部门娱乐心理占据上风,频繁发布网络恶搞等低俗内容博眼球,导致该部门在矩阵中发挥负面作用,更加不利于品牌的建设,还有的高校对于新媒体矩阵宣传作品的制作水平要求不够严格,甚至出现文稿中的错别字,声音和画面不匹配等种种低级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高校“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品牌的创建。

3.“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建设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

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提升高校宣传工作水平与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新媒体矩阵管理团队都是由各高校所属党委宣传部、兼职思政课教师以及各学生组织成员组成,其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有所欠缺,尤其是专业敏感度上,难以和真正的宣传团队相媲美,而且他们对于“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的建设与运营缺乏专业知识,甚至大部分内容的编辑与发布工作单凭学生去完成,尤其是当前各种视频软件前期素材的挖掘,文字的编撰,画面的美工,后期视频的剪辑拼凑都需要相对专业的人才去完成,而且掌握这些技术更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成本,单凭学生或者早期的宣传部门人员显然是不够的,急需更加专业的管理团队。

四、“互联网+”视角下地方高校新媒体矩阵建设的策略

1.多措并举,加强“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着高校新媒体矩阵运行的根本,一旦意识形态工作出现漏洞,对学校造成的影响不堪设想,因此,首先要对矩阵中的单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培训,使基层人员了解什么该发布,什么不该发布,哪些内容发布后会影响意识形态的安全,对于界限不清的内容要做到及时报备,待通过校级层面审批后方可发布。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校宣传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校规校纪,以规矩的形式规范矩阵单元的行为,对于出现影响意识形态的矩阵单元要依规依纪进行整顿,甚至叫停;再次,要完善矩阵管理模式,例如,可以通过后台监管、增加敏感词语等方式及时监督各矩阵单元所发布内容的准确性,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提升“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的品牌影响力

当前很多高校内部都具备“互联网+”新媒体矩阵,但是其品牌效应远远不如某些单一的商业媒体,虽然国内高校无法做到类似商业媒体的宣传运营方式,但可以借鉴其优秀的经验,例如,聘请优秀商业运营团队为高校新媒体矩阵的品牌打造进行专业的培训,也可以通过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校友对新媒体矩阵的选题创意上提供更多的参考;在矩阵单元建设上,一方面要增大对矩阵内传播设备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与手机、电脑新兴媒体编辑软件取长补短,有条件的单元引进高科技设备,条件稍差一点的主动发挥融媒体的传播优势,重点在学校官方媒体的基础上,打造1~2个优势矩阵单元,作为矩阵的中心,其他单元与中心遥相呼应,形成合力;在矩阵宣传内容上,高校“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同时要做到校内外信息联动,国内外信息联动,权威与娱乐相结合,要针对师生这一类群体特定的喜好认真选题,精准推送,加强渗透能力;在矩阵宣传效果上,可以通过“精选留言”“有奖留言”“线下互动”等形式,引起师生参与官方话题互动的热情以保持较高的受众黏度,同时深度挖掘典型,积极传递正能量,做到推送一批,“点热”一批。

3.组建专业的“互联网+”新媒体矩阵管理团队

大海航行靠舵手,一批优秀的管理团队对于建设新媒体矩阵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与商业媒体的运作相比,高校内的新媒体矩阵的管理人才普遍比较缺乏[3]。各高校可以通过选派一批负责宣传工作的教师到有新媒体培训能力的企业或者部门进修。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打造出一批核心的运营团队并以此为基础辐射全校的宣传工作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有意愿从事宣传工作的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划分专业组别,例如,外围采访组负责对校内外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摄像组、照相组负责基础工作的准备,文本编辑组负责后期文案的撰写,后期修剪组负责对视频或者音频的内容进行修剪,美工组负责对既成的作品进行美化修饰等,最终让这一批群体在各组成单元中开花结果,培育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以保障各矩阵单元发布内容的品质。

猜你喜欢
矩阵互联网+工作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不工作,爽飞了?
矩阵
矩阵
矩阵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