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挺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相关抑郁状态经验撷萃

2020-01-06 19:50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黄教授五花癌毒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 杭州 310007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6位,死亡率为第4位[1],具有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等特点。研究提示,我国肝癌病死率高,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2]。迄今为止肝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3],人们谈癌色变、高度恐癌现象普遍存在[4]。在诊治过程中,由于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不良反应大、过程痛苦、治疗费用昂贵等原因,患者常经历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容易出现明显的心理变化,导致抑郁情绪产生,这种抑郁情绪被称为肝癌相关抑郁状态。有研究证实,肝癌相关抑郁状态发病率高达76%[5],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疲倦乏力、自杀倾向等[6]。抑郁状态下,机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轴产生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异常[7],对肿瘤细胞杀伤功能下降,影响抗肿瘤药物疗效,并可引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或导致原有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加重[8],使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对抑郁状态进行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但由于目前本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尚未建立,相较于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西医临床更主张采用心理干预、教育引导等非药物治疗[9]。以上治疗方法虽安全性高、适用性广,但实际疗效并不确定,故仅适用于轻度患者;而对于中重度患者,目前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加之药物价格昂贵及患者对精神药品使用的顾虑,影响了临床使用[10]。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肝癌领域日益凸显重要作用。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此病相较于西医具有症状缓解明显、不良反应小、患者生存质量高等显著优势[11]。

黄挺教授为杭州市名中医、杭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浙江省中医临床骨干,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三十载,诊治肝癌患者逾数千例,治疗肝癌相关抑郁状态经验丰富,对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有独特见解,自拟五花汤临证加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笔者随师跟诊获益良多,故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中医对肝癌认识由来已久,但对肝癌相关抑郁状态少有记载,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可将其归为“郁证”“百合病”等范畴。黄教授认为本病病机虚实夹杂,复杂多变,但总体上可归为以下两点:(1)肺脾气虚为本。本病之发生与肺、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12],患者常因患病,多悲多忧,思虑过度,伤及肺脾两脏之气;而手术创伤、放化疗峻药猛剂等,亦使肺脾之气虚损[13]。脾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者,气之本,调节一身气机。肺脾气损,气血生化、输布无源,故心神失养,肝木失濡,发为郁证[14]。(2)癌毒气郁为标。肝癌患者素有情志不遂,郁怒良久,肝气郁滞,气机失于宣发,阻于血络,血滞成瘀,痰浊瘀毒蕴为癌毒,日久成积,发为肝癌[15];而癌毒踞于肝,亦使肝气难以疏泄,加之因病致郁,常因担忧自身病情,情志郁结,气郁更甚,故癌毒气郁为标。

2 治法方药

因本病病机总为本虚标实,肝郁脾虚为病机核心,肺脾气虚为本,癌毒气郁为标,故黄教授主张以平补肺脾、柔木解郁、解毒抑癌为治则,并总结多年临证经验,以自拟五花汤为基础方。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三药平补肺脾,梅花、玫瑰花、代代花、佛手花、旋覆花五花柔木解郁,八月札、郁金解毒抑癌,诸药合用,标本兼治,疗效颇佳。同时黄教授指出,痰饮瘀血之邪既是本病重要病理产物,也是发病因素,因此临证应根据患者病情、症状等兼顾用药,适当加减。

2.1 脾胃虚弱、肺气受损,拟平补肺脾 在治疗肝癌相关抑郁状态方面,黄教授认为本病患者多因患病思虑过度,伤及脾气,加之手术创伤、放化疗等峻药猛剂,亦使脾胃虚损,或久病致虚,导致脾胃虚弱。脾在志为思,思考、思虑等正常心理活动,皆依赖于脾之健运,化生血液,濡养心肝,若脾胃虚弱,气血失源,心、肝失濡,则思虑异常,发为郁证[16]。肺者,气之本,魄之处,肺病则魄弱,则神志有异[17]。本病患者主要症状多为情绪低落、悲观消极,黄教授认为此乃肺气受损,肺病则魄弱所致。肺在志为悲,故患者神志异常以情绪低落、悲观消极为主;而悲忧过度,又可损伤肺精肺气,肺气大伤,气血输布异常,脏腑失濡,则抑郁更甚。正如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因此黄教授治疗此病注重平补肺脾,益气为要,两脏之气得补,方能运化有源,输布有序,气血得复,气机调达,抑郁自舒。临证喜以黄芪、党参、白术三药合用为底。黄芪甘温之品,入肺脾两经,善补诸虚、益元气、壮脾胃,补气扶阳,走而不守;党参归肺脾两经,味甘性平,善补五脏之气,补脾养胃为重,补气养阴,守而不走[18]。两药伍用,阴阳兼顾,一守一走,相须为用,尤善补肺脾之气。白术味甘性苦温,入脾胃经,味甘能补,助黄芪、党参补益肺脾,又以苦温之性,健脾燥湿,助脾运化,使黄芪、党参补而不滞。黄芪补肺气,党参益脾气,白术健脾气,三药合用,肺脾并治,中焦得健,正气得补,故黄教授主张平补肺脾之法以黄芪、党参、白术三药为底。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证明,黄芪、白术具有显著抗抑郁作用,合用效果更佳[19-20]。若遇气虚甚者,黄教授喜加桂枝、干姜、甘草三药温补肺脾,少火生气。《本草经解》曾描述桂枝:“中者脾也,辛温则畅达肝气,而脾经受益,所以补中。益气者肺主气,肺温则真气流通而受益也。”[21]《景岳全书·本草正》云:“干姜,味辛微苦,性温热。生者能散寒发汗,熟者能温中调脾。善通神明……”[22]黄教授融贯古今,常用桂枝配以干姜,既可畅达肝肺之气,通达神明,又可少火生气,补益中气。干姜、桂枝多辛热之品,其性温散,易耗散元气,故佐以甘草,甘润之品,去性存用,方可温补肺脾,调理中焦气机。桂枝、干姜用量不宜过大,黄教授临证桂枝常用2~3g、干姜1~2g、生甘草5g。

2.2 肝气郁结、癌毒蕴积,拟柔木解郁、解毒抑癌 黄教授认为本病发病,虽本为脾胃虚弱,但癌毒气郁贯穿本病的始终。患者素有情志不遂,郁怒良久,肝气郁滞,痰浊瘀毒蕴为癌毒,日久成积,因郁致病,终为肝癌;后又因癌毒成积踞于肝脏,亦使肝气难以疏泄,加之因病致郁,常因担忧自身病情,情志抑结,气郁更甚。对于本病治疗既要平补肺脾,也需柔木解郁、解毒抑癌。因本病患者体质较为虚弱,且癌毒蕴积、肝阴亏虚,故黄教授临证不喜柴胡、黄芩泄气疏肝之品,恐其竭伤肝阴,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喜用五花和缓柔肝。五花由梅花、玫瑰花、代代花、佛手花、旋覆花组成,花朵入药,轻灵清化,性味平和[23]。梅花、玫瑰花、代代花、佛手花质轻气香,柔肝解郁,和而不猛,理气而不辛燥,柔肝而不伤肝阴[24];旋覆花一花独降,降气平肝,化痰散结。五花合用,柔肝理气,升中有降,以升清透郁为要。另外对此类患者,黄教授临证非常重视心理治疗,常耐心积极沟通,鼓励患者,缓解其抑郁、不安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此亦是柔木解郁之法的重要环节。

解毒抑癌之法,黄教授主张活血解毒。多年临证,尤崇八月札、郁金二药合用,认为二药皆擅解肝癌之毒[25]。八月札长于入肝经气分,郁金善于入肝经血分,二药相须为伍,一气一血,气血同治,解毒抑癌更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八月札和郁金都富含多种抗癌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免疫、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抗炎等多种途径,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26-27]。

2.3 诸邪内生、症状繁多,拟谨守病机、兼顾他证《古今医统大全》曰:“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28]本病患者一般病程较长,病势缠绵,因郁致病,又因病致郁,肝郁脾虚导致体内气血津液输布异常,痰浊瘀血癌毒互相交织,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黄教授临证指出,痰饮瘀血之邪既是本病重要病理产物,也是发病因素,应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等兼顾用药,灵活化裁,谨防其再次致病。临证若遇痰浊较重者,可加以茯苓、米仁、陈皮等健脾化痰之药;若瘀血较重者,加川芎、丹参等祛瘀不伤正气之品。本病虽症状错综复杂,但在遣方用药上只需谨守肝郁脾虚这一核心病机,治以平补肺脾、柔木解郁、解毒抑癌之法,兼顾他证,灵活用药,使肺脾之气强盛,肝木之气得疏,痰浊瘀毒之邪自去,诸症自然得解。

3 验案举隅

郑某,女,65岁,2019年4月22日初诊。2013年患者体检发现肝内小结节,大小约1cm,于浙一医院行肝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肝细胞肝癌,切缘阴性。2015年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升高,行肝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提示:肝S8段小肝癌考虑。2015年7月10日于外院全麻下行肝肿瘤射频消融术,术后定期复查,病情稳定。1年半前患者多次复查,提示AFP水平呈进行性升高,行上腹部MRI增强提示左肝内侧段小结节影。排除禁忌证后,2019年1月9日于外院再行肿瘤射频消融术。2019年2月至3月多次复查,AFP水平始终高于60ng·mL-1;肝功能无明显异常;乙肝三系: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3月18日行肝脏增强MRI示:肝脏术后及射频消融术后改变;肝S7~8段交界处病灶目前无存活现象;肝S4段病灶旁结节灶,转移灶考虑,较前片(2020年1月7日)相仿,建议定期复查;肝S7~8段交界处另一小结节灶,强化不明显,建议密切随访;肝硬化、脾大,少量腹水;胆囊结石;右肾囊肿。考虑肿瘤复发,建议其再次行肿瘤射频消融术。患者因自觉不良反应大且肿瘤多次复发,治疗效果不佳,情绪低落,拒绝治疗。后自觉诸身不适,为求中药治疗,于2019年4月22日至黄教授门诊就诊。四诊见:情绪低落,喜叹息,乏力明显,心烦,入寐困难,胸胁不适,纳差,口苦明显,小便无殊,大便溏,舌暗红,苔偏腻,脉弦细。四诊合参,辨病属肝癌,辨证属肝郁脾虚,治以平补肺脾、柔木解郁、解毒抑癌,以自拟五花汤为基础方加减:黄芪30g,炒党参、炒白术、八月札、白芍、茯神各15g,梅花、玫瑰花、代代花、佛手花、旋覆花、郁金各10g,合欢皮20g,干姜2g,生甘草5g。共14剂,每次水煎至200mL,一日2次,早晚分服。

2019年5月6日二诊。服上药后自诉胸胁不适消失,乏力好转,口苦改善,心情略舒畅,心烦易怒好转,二便无殊,但仍入寐困难,胃纳仍欠佳,舌脉同前。予上方去干姜,加酸枣仁15g、丹参15g、半枝莲15g、生麦芽30g、木香3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2019年5月20日三诊。患者自觉情绪恢复正常,心情较为舒畅,与医生交谈偶有笑容,入寐较前好转,胃纳一般,二便无殊,舌暗,苔薄白,脉弦细。效不更方,嘱其守方,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2019年6月3日复诊。自诉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偶感心烦,然症状轻微,二便无殊,胃纳可,眠安,诸症皆消。复诊期间多次复查,肝区病灶较前稍增大,AFP40.61ng·mL-1,考虑癌毒过重,黄教授与患者积极沟通,详细分析利弊,消除其不安,鼓励其应立即接受射频消融治疗,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更佳。患者欣然接受,于2019年6月10日外院行肝射频消融术。后定期门诊复诊,仍以上方加减服用,患者目前依旧健在,自觉身体、心理状况可,病情稳定,生活如常。

按:本案患者老年女性,素体虚弱,精气虚衰,加之癌毒长期蕴积于肝脏,阻滞气机,又经多次肝射频消融术之金刃之伤,正气大亏;后又因癌毒力盛,致病灶转移,患者抑郁加重,思虑繁多,肝郁脾虚更甚,故症见情绪低落、喜叹息、乏力、纳差、口苦、便溏等,治以平补肺脾、柔木解郁、解毒抑癌之法。自拟五花汤是黄教授经长期临床实践总结的经验方,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平补肺脾,培土以治其本;梅花、玫瑰花、代代花、佛手花、旋覆花五花柔肝解郁;八月札、郁金柔木解毒抑癌以治其标。兼顾他证,方中另加合欢皮、茯神解郁养心安神,干姜、甘草辛甘化阳、温补脾胃,考虑患者多次行射频消融治疗,肝脏受损,癌毒较重,故加白芍护肝解毒抑癌。二诊患者服药后,肺脾得补,肝气得疏,癌毒稍散,故胸胁不适、乏力、口苦等症状好转明显,因无便溏故去干姜,以防其久用,伤及肝阴。患者仍有纳差、入寐困难,故予木香、生麦芽醒脾开胃,酸枣仁、丹参养心安神,复查肿瘤标记物仍偏高,考虑抑癌解毒之力不足,故加半枝莲。三诊诸症好转,嘱其续服上方,巩固疗效。本案自拟五花之汤,标本兼治,方证得对,故患者不适症状缓解明显,抑郁状态消除,抗癌信心增强,接受系统治疗意愿明显提高,故而至今健在,生活如常,看似平凡,实则化繁为简,寓意深入。

4 结语

直到目前,西医治疗肝癌相关抑郁状态仍缺乏安全有效手段,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求治于中医中药,因此总结名老中医治疗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是必要而迫切的。本文总结了黄挺教授治疗肝癌相关抑郁状态的特色经验,其主张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肺脾气虚为本”“癌毒气郁为标”,脾虚肝郁是病机核心,治疗上以平补肺脾、柔木解郁、解毒抑癌为基本治法。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总结自拟五花汤,临证灵活化裁,兼顾他证,疗效显著;同时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增强其抗癌信心,有助于后续治疗。黄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充分彰显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学习。

猜你喜欢
黄教授五花癌毒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大道至朴,“怪医”仁心仁术治“怪病”
身份
熬夜也会生“癌毒”专家教您养阴祛燥抗肿瘤
秋日观苍山石林
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