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研究

2020-01-06 20:58王轩锐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21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文明

王轩锐

(东莞市土地储备中心,广东 东莞523000)

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若不合理的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意识逐渐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党和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部门制订了各种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发展规划策略,有助于实现城乡规划转型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文明下的城乡规划概述

1.1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发展必然,是研究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涉及资源、经济、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加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着力推动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普及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思想,重视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效的缓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供需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2 城乡规划概述

城乡规划是对城乡的格局、建设、生产、生活、交通、空间、绿化等方面的综合统筹规划,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规划工作,对维护社会的公正性与公平性有重要帮助。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重视程度, 根据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当下和未来发展趋势,统筹规划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综合布局和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措施,促进城乡建设和谐发展,为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3 生态文明下的城乡规划发展现状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态保护, 是人类文明在生态意识、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规划发展中,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生态环保意识比较缺乏,导致眼下我国出现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开始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开展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生态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城乡规划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今后的城乡规划中,有必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城乡规划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2.1 环境破坏

在以往的城乡规划建设中,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加,对环境因素考虑较少,一味的发展工业,而不考虑其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三废也没有足够的处理措施,导致城乡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较严重,产生了诸如雾霾、酸雨、地下水位下降、空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凸显,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健康生存环境。

2.2 资源紧缺

我国是资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人口大国,且人均资源量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发展迅速、农业逐渐萎缩,城市用地紧张,日趋匮乏的土地资源制约了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大规模的发展工业,导致地下水资源紧缺,同时工业废水未经完全处理便排放到河流中,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污染,破坏了地下水的循环,加剧了地下水资源匮乏的状态。

2.3 盲目实施城镇化建设

为了加强城镇化建设,我国部分城市盲目的撤并村庄,强制试行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减少了对耕地的利用,没有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没有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在具体操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拆迁补助、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等各种问题,没有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反而造成过了浪费,遗留下诸多棘手问题。这种盲目的实施城镇建设的方式,对原有文化遗产等造成了破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城乡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背离。

3 生态文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策略

3.1 资源全面节约利用,循环发展

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个进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规划,实现城乡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城乡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在此过程中,要全面节约利用资源,实现城乡建设循环发展;用产业化的形式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完善农业组织形式,提高农村发展水平;通过合理的城镇化发展带动城乡发展,依靠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工,实现良性互动,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实现产业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对城乡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3.2 转变城乡发展理念,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转变城乡发展理念,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在具体的城乡规划中,需要立足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不断改变传统的城乡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城乡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协调好城市建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关系,加强资源、自然环境的维护和合理开发,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重视对农村原有特色的保护,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坚持生态城市发展思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3 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民众参与

为了做好生态文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需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不断的完善规划编制,切实的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去。政府部门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城乡转型发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将生态环境考核纳入城乡规划考核体系,引导地方政府更好的贯彻国家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 减少城乡环境污染,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转型之路。保证城乡规划审批公开透明,加强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各部门的关系协调,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严格把控生态环境评价,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解决城乡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实现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3.4 优化规划内容,加强政策衔接

为了做好生态文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还需要不断优化规划的内容,坚持以生态文明岗建设为规划的出发点,将自然环境保护作为设计准则,将绿色和智慧型建筑纳入规划范围,加强其保障政策的衔接,促进城乡规划发展更加完善。在具体的设计前,就规划区域的发展目标、文化特色、人口密度、产业格局等内容进行深入的调研,同时解除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城乡生态建设模拟出来,加强杆城市规划功能和性质, 人口及配套设施等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优化城乡规划内容,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还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的指导和规范;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从生活的点滴进行改善,倡导绿色环保生活,将生态明文建设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终实现对城乡环境的显著改善。

3.5 创新规划技术,科学合理使用

在城乡规划转型发展中,规划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推动规划实现快速转型的根本。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生态学理论学习,坚持规划技术创新,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同时也可以加强地方政府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之间的生态技术攻关,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科学合理的使用创新技术,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系统,做好生态文明宣传工作,倡导绿色环保生活,全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在城乡规划转型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原有的规划基础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转变规划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优化城乡规划设计内容,积极创新规划技术,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树立绿色发展思想和生活理念,实现生态文明与城乡规划共同发展,实现城乡转型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城乡文明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请文明演绎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漫说文明
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加强城乡规划档案管理为社会经济和民生利用服务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