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近年可被引文献目录

2020-01-06 23:01
核安全 2020年1期
关键词:核电厂分析研究

为更好地服务作者与读者,便于广大科研工作者查阅、引用《核安全》近年文章,减少作者在编写参考文献时的工作量,本刊编辑部对近年刊发在《核安全》的论文进行了整理,参考国标GB/T 7714—2015,给出了各篇文章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各位作者在撰写论文、引用文献时,可直接参考此目录。

2016年第一期

[1]李干杰.承前启后锐意进取努力实现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在2015年度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J].核安全,2016,15(1):1-10.

[2]王崇翔,侯伟.关于对核电厂内乏燃料干法贮存系统核安全监管要求的研究[J].核安全,2016,15(1):11-16+22.

[3]张学礼,徐乐昌.地浸采铀设施氡的辐射照射及其控制措施[J].核安全,2016,15(1):17-22.

[4]龙琳,田英男,尤伟,等.高放废液贮存安全分析[J].核安全,2016,15(1):23-29+37.

[5]路雨,赵雷,纪忠华,等.基于PCSWMM双排水系统计算方法在某核设施厂址防洪能力评估分析中的应用[J].核安全,2016,15(1):30-37.

[6]包堂堂,周强强,顾春辉,等.严重事故工况高温环境下爆破阀药筒驱动装置可用性研究[J].核安全,2016,15(1):38-42.

[7]喻娜,陈宏霞,张晓华,等.核电厂丧失厂外电源对汽轮机事故停机的影响评价[J].核安全,2016,15(1):43-47.

[8]栾海燕,曾超,殷德健,等.关于加强我国核安全监管机构与国际组织合作的建议——经合组织核能署专篇[J].核安全,2016,15(1):48-54+83.

[9]潘新新,黄镜宇,向文娟,等.环境风对大型非能动核电厂风的中立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研究[J].核安全,2016,15(1):55-60.

[10]石桂连,王纪坤,韩宾,等.ACPR1000堆型核电厂多样化驱动系统产品方案设计[J].核安全,2016,15(1):61-65.

[11]高新力,靖剑平,温爽,等.DAKOTA-RELAP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在大破口事故中的应用[J].核安全,2016,15(1):66-70.

[12]张计荣,李永国,韩丽红,等.关于提高活性炭除碘性能的浸渍剂的几点讨论[J].核安全,2016,15(1):71-75.

[13]严锦泉,史国宝,林诚格,等.CAP1400安全设计与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释放[J].核安全,2016,15(1):76-83.

[14]扈本学,王喆,王国栋,等.基于抽样的不确定性及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在核电厂水膜蒸发试验误差分析中的应用[J].核安全,2016,15(1):84-89+94.

[15]李海钰,胡雨,赵华阳.AP1000堆芯核设计中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J].核安全,2016,15(1):90-94.

2016年第二期

[1]王树国,柴建设.核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屏障[J].核安全,2016,15(2):1-4+9.

[2]张露,汪萍,孙宏图,等.对核设施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点探讨[J].核安全,2016,15(2):5-9.

[3]李森,左嘉旭.推动核安全法立法建设保障核能安全发展[J].核安全,2016,15(2):10-12+16.

[4]孙学智,罗朝晖.全球乏燃料后处理现状与分析[J].核安全,2016,15(2):13-16.

[5]程建秀,封祎,付杰,等.监管机构综合管理体系实施中的潜在困难与应对策略[J].核安全,2016,15(2):17-23+45.

[6]何玮,李小龙,杨晓伟,等.台山核电厂气态流出物取样代表性评述[J].核安全,2016,15(2):24-28.

[7]余腾昱,尹祥平.核电工程建设期间防异物管理探讨[J].核安全,2016,15(2):29-34+51.

[8]田英男,龙琳,高桂玲,等.在手套箱中操作放射性物料时的辐射防护分析[J].核安全,2016,15(2):35-40.

[9]沈大伟,李冰,过毅,等.核事故应急演习模式的探索[J].核安全,2016,15(2):41-45.

[10]陈畅其,夏晓彬,吕晓雯,等.反应堆应急行动水平的历史和新发展[J].核安全,2016,15(2):46-51.

[11]张琼,郭瑞萍,王博.核电厂气载流出物大气弥散因子不同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核安全,2016,15(2):52-57+63.

[12]李亮,杨宇,赵雷,等.我国核电厂抗震设计反应谱和RG1.60设计反应谱的比较分析[J].核安全,2016,15(2):58-63.

[13]凌礼恭,贾盼盼,孙海涛,等.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焊缝及母材液体渗透显示分析的研究[J].核安全,2016,15(2):64-69.

[14]郑开云,杨晓,陈智.基于IEEE标准的电气贯穿件鉴定试验研究[J].核安全,2016,15(2):70-76+83.

[15]朱好,陈家宜,李凤菊,等.核电厂设计基准龙卷风评价的敏感性研究[J].核安全,2016,15(2):77-83.

[16]许志红,王喆,杨萍,等.燃料组件边角栅元偏离泡核沸腾比分析[J].核安全,2016,15(2):84-88+94.

[17]张露溪,褚建勋,朱玉洁,等.民用核设施的风险沟通模型分析[J].核安全,2016,15(2):89-94.

2016年第三期

[1]汤搏.核安全领域中纵深防御概念的产生、发展和存在的问题[J].核安全,2016,15(3):1-7.

[2]王梦溪,周迪,刘新建.核电厂概率安全目标发展概述[J].核安全,2016,15(3):8-13+20.

[3]殷勇,王超,朱贺.台山EPR核电厂设备鉴定概述[J].核安全,2016,15(3):14-20.

[4]初永越,黄志超,依岩,等.核电厂PSA数据库平台的创建与应用[J].核安全,2016,15(3):21-26.

[5]张红见,曹芳芳,张亮,等.加强我国民用核材料安全监管的独立性[J].核安全,2016,15(3):27-34.

[6]张礼兵,梁中起,谢逸钦,等.大亚湾核电站堆芯冷却监测系统改造实践[J].核安全,2016,15(3):35-41.

[7]许磊,周国华,陈鹏.新型应急补水装置在核电厂的应用[J].核安全,2016,15(3):42-47+78.

[8]马波.我国某核电厂核岛基坑边坡加固有限元分析[J].核安全,2016,15(3):48-52.

[9]朱秀云,何玮,潘蓉,等.核电站泵房不均匀地基的沉降与地基动阻抗计算分析[J].核安全,2016,15(3):53-58.

[10]张亚东,杨笑,郭玥,等.49-2游泳池式反应堆一回路非能动破坏虹吸功能的建立[J].核安全,2016,15(3):59-63.

[11]吴楠,黄树明,刘新建.核电厂严重事故下双层安全壳环形空间通风系统延迟投运的放射性后果影响分析[J].核安全,2016,15(3):64-71.

[12]张黎辉,李小丁,刘黎明,等.用德尔菲法判断我国未来核能发展趋势的研究[J].核安全,2016,15(3):72-78.

[13]张丹,张航,张舒,等.铍光中子对研究堆瞬态特性影响研究[J].核安全,2016,15(3):79-83.

[14]张佳佳,杨英豪,肖军,等.核电厂内部水淹事件定量化研究[J].核安全,2016,15(3):84-88.

[15]施锦,薛山虎.核电厂运行规程标准化开发的研究[J].核安全,2016,15(3):89-94.

2016年第四期

[1]李京喜,杨凯.转变思维,追求卓越,提高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现代化水平[J].核安全,2016,15(4):1-4.

[2]张玮,齐媛,杨丽丽,等.核安全监督中行政问责相关问题探讨[J].核安全,2016,15(4):5-10.

[3]靖剑平,贾斌,高新力,等.最佳估算加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在我国核安全审评中的应用[J].核安全,2016,15(4):11-17.

[4]李汉平,艾宪芸.γ相机的发展和应用[J].核安全,2016,15(4):18-21+26.

[5]杜月华,石敏,王明明,等.辽宁某铀尾矿库科学试验场综合研究[J].核安全,2016,15(4):22-26.

[6]孙娜,齐敏,谢逸钦.核电站数字化保护系统维护系统设计[J].核安全,2016,15(4):27-33+47.

[7]郑丽馨,周红,王娅琦,等.福岛核事故后美国应对超设计基准外部事件的FLEX策略研究[J].核安全,2016,15(4):34-39.

[8]张琼,逯馨华,王博,等.核电厂气载放射性流出物有效剂量转移因子取值差异性分析研究[J].核安全,2016,15(4):40-47.

[9]孟阿军,刘浪,凌君,等.疲劳监测系统在核电厂老化管理及延寿中的应用研究[J].核安全,2016,15(4):48-51+58.

[10]李聪新,任成,许超,等.高温气冷堆球床接触导热计算方法[J].核安全,2016,15(4):52-58.

[11]陈杰,周涛,刘亮.超临界水堆与先进沸水堆安全特性差异性分析[J].核安全,2016,15(4):59-64.

[12]张晔,杨德锋,王晓霞,等.WWER机型一回路冷却剂裂变产物设计源项与现实源项的探究[J].核安全,2016,15(4):65-68+88.

[13]李虎伟,依岩,黄志超,等.关于EPRI型风险指引管道在役检查优化方法的探讨及改进建议[J].核安全,2016,15(4):69-74.

[14]洪哲,赵善桂,杨晓伟,等.乏燃料干式贮存技术比较分析[J].核安全,2016,15(4):75-81.

[15]卞玉芳,杨安义,李晶,等.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J].核安全,2016,15(4):82-88.

[16]王璐,朱好,杨宇,等.核电厂设计基准风速确定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核安全,2016,15(4):89-94.

2017年第一期

[1]江光,崔毅,徐俊龙.理性竞争,坚守核安全设备价格底线[J].核安全,2017,16(1):1-4.

[2]李国光,李明龙,韩丽英.浅谈如何加强核安全监督员发现问题的能力[J].核安全,2017,16(1):5-7+14.

[3]刘芳茗.安全壳及其内部结构安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J].核安全,2017,16(1):8-14.

[4]凌礼恭,路燕,房永刚,等.加强紧固件质量管理的要素分析与建议[J].核安全,2017,16(1):15-20.

[5]张芳娣,顾杰兵.铀浓缩厂物料容器辐射水平调查研究[J].核安全,2017,16(1):21-25.

[6]吴彦农,王娅琦,候秦脉,等.海洋异物堵塞核电厂取水系统事件的经验反馈[J].核安全,2017,16(1):26-32.

[7]李小华,杨钧翔,陈远登,等.2004—2009年俄罗斯西北部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退役的风险和环境影响评价[J].核安全,2017,16(1):33-47.

[8]董晓璐,丁超,刘鹏,等.核电人员可靠性分析方法综述和发展趋势[J].核安全,2017,16(1):48-55.

[9]孙树海,赵力,郑丽馨,等.核电厂异常重要性判定(SDP)方法及其应用[J].核安全,2017,16(1):56-62+69.

[10]李海龙,徐宇,董晓璐,等.基于抗震鉴定试验的开关柜的抗震裕度分析[J].核安全,2017,16(1):63-69.

[11]李勇,吕科锋,陈刘利,等.铅基研究堆燃料组件阻力特性模拟实验与分析[J].核安全,2017,16(1):70-74+81.

[12]孔静,张奇,应亮,等.压水堆核电厂应对全厂断电的电源设计[J].核安全,2017,16(1):75-81.

[13]肖增光,孙雪霆,陈林林,等.安全壳内气溶胶沉积试验的浓度测点设计[J].核安全,2017,16(1):82-85+94.

[14]尹训强,袁文志,王桂萱.基于DSEM的核电厂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J].核安全,2017,16(1):86-94.

2017年第二期

[1]沈钢,孟岳,温玉姣,等.国际合作为核安全“十三五”规划实施做好支撑和服务[J].核安全,2017,16(2):1-4.

[2]田欣鹭,温爽,郭超,等.IVR条件下外部冷却流道变形的影响因素研究[J].核安全,2017,16(2):5-10.

[3]张盼,李聪新,温丽晶,等.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流道结构和流动参数对流场的影响分析[J].核安全,2017,16(2):11-16.

[4]江斌,甄洪栋,孟阿军,等.一种基于概率论的破前漏分析方法介绍[J].核安全,2017,16(2):17-23+49.

[5]石兴伟,兰兵,胡健,等.事故工况下壁面油污和锈斑对钢制安全壳潜在失效影响分析[J].核安全,2017,16(2):24-28.

[6]杨英豪,肖军,朱桂学,等.田湾核电厂3、4号机组风险指引型防水淹设计改进措施研究[J].核安全,2017,16(2):29-34.

[7]焦峰,赵丹妮,禇倩倩,等.核电厂薄壁大直径贮水容器负压变形事件经验反馈[J].核安全,2017,16(2):35-41.

[8]谌登华,姜宏,张翔宇,等.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初探[J].核安全,2017,16(2):42-49.

[9]杨丽丽,宋大虎,张巧娥,等.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信息安全监管要求探讨[J].核安全,2017,16(2):50-55.

[10]刘宇生,许超,谭思超,等.矩形通道内脉动湍流流动特性实验研究[J].核安全,2017,16(2):56-62.

[11]魏超,李铁萍,温爽,等.堆芯下支承板应力评定等效模型的适用性研究[J].核安全,2017,16(2):63-68.

[12]赵传奇,胡文超,刘健,等.基于三维输运方法的压水堆主冷却剂~(16)N源项计算分析[J].核安全,2017,16(2):69-73+79.

[13]徐小照,潘保林.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核电厂核安全文化评级模型研究[J].核安全,2017,16(2):74-79.

[14]何孝园,朱鹏树,李大伟,等.核电厂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修改试验启动方式的分析和讨论[J].核安全,2017,16(2):80-84.

[15]刘卓,金卉馨,李晓洋,等.基于菲克定律和传热传质相似原理的含不凝气体冷凝换热研究[J].核安全,2017,16(2):85-90.

[16]于明锐,常猛,逯馨华,等.基于表面改性技术的PCS强化换热效果分析[J].核安全,2017,16(2):91-94.

2017年第三期

[1]孙冶,王鑫,何荣天,等.一起口岸放射性物品非法入境处置案例简析[J].核安全,2017,16(3):1-5.

[2]张弛,刘泽军.瑞典核能立法与监管体制[J].核安全,2017,16(3):6-11.

[3]李世欣,郑睿鹏,郎爱国,等.核电厂1E级电缆一致性判别方法的研究[J].核安全,2017,16(3):12-17.

[4]张亚平,施国龙,钟志民,等.堆外中子剂量计在RPV辐照监督中的应用[J].核安全,2017,16(3):18-23.

[5]王冠,蒋忠湧,翟国庆.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安全性分析[J].核安全,2017,16(3):24-29.

[6]彭慧,李雪琴,王晓涛,等.DSA介入医师受照剂量评价及管理探讨[J].核安全,2017,16(3):30-34.

[7]周萱.秦山核电自然灾害的预防[J].核安全,2017,16(3):35-41.

[8]兰瑞果,杨新利.核安全设备供应商实践核安全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探索[J].核安全,2017,16(3):42-47.

[9]韩治,唐晖,张春明,等.核电厂应急补水箱(ASG)地震响应对比分析[J].核安全,2017,16(3):48-54.

[10]逯馨华,张红见,魏方欣,等.核电厂放射性废树脂处理技术对比研究[J].核安全,2017,16(3):55-61.

[11]杨德锋,肖小祥,张晔,等.基于RELWWER程序的WWER型核电厂燃料棒破损分析[J].核安全,2017,16(3):62-67.

[12]尹训强,袁文志,王桂萱.考虑结构-地基-结构相互作用的核电厂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核安全,2017,16(3):68-74.

[13]张舒,吴鹏,张丹,等.先进三代核电AP1000丧失正常给水事故研究[J].核安全,2017,16(3):75-84.

[14]奚坤,沈曙光,杨晓强,等.WWER-1000反应堆APP工作棒组的选取及其氙瞬态过程[J].核安全,2017,16(3):90-94.

2017年第四期

[1]肖志,陶书生,韦力,等.关于加强国内核安全经验反馈工作的思考[J].核安全,2017,16(4):1-5.

[2]袁嘉琪,马刚,杨志义.核电厂后福岛时代的核安全独立监督[J].核安全,2017,16(4):6-10.

[3]马凤金,郭京,陈荣达.浅谈运行核电厂核安全监督的核安全文化建设[J].核安全,2017,16(4):11-15.

[4]邓冬,张发云,赵立彬,等.核电厂稳压器SEBIM安全阀自主化检修经验反馈[J].核安全,2017,16(4):16-21.

[5]冯燕,路燕,刘景宾,等.中国AP1000的人因工程安全审评的几个问题[J].核安全,2017,16(4):22-28.

[6]张瑾珠,吕钢,李佩,等.乏燃料海运实物保护系统初步设想[J].核安全,2017,16(4):29-34.

[7]周卫国.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驱动杆组件锁紧销安装质量管理案例分析与回顾[J].核安全,2017,16(4):35-38.

[8]孙树海,马国强,邹象,等.核电厂火灾异常重要性判定方法简介及适用性分析[J].核安全,2017,16(4):39-45.

[9]毕金生,靖剑平,乔雪冬,等.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氢气行为与风险分析[J].核安全,2017,16(4):46-52.

[10]卞玉芳,周林,李晶,等.国家核安全局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J].核安全,2017,16(4):53-60.

[11]房永刚,王庆,苏岩,等.LBB和BP在核电厂高能管道上应用的差异性研究[J].核安全,2017,16(4):61-65.

[12]胡安中,赵国斌,黄炳臣,等.浅析我国焊工资格考核的技术区别[J].核安全,2017,16(4):66-70.

[13]胡健,温丽晶,石兴伟,等.基于WGOTHIC程序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传热特性分析[J].核安全,2017,16(4):71-77.

[14]胡文超,靖剑平,赵传奇,等.基于AP1000型反应堆嬗变~(237)Np制备~(238)Pu研究[J].核安全,2017,16(4):78-83.

[15]马应林,王庆斌,王宇飞,等.中国散裂中子源辐射安全联锁门禁系统的设计[J].核安全,2017,16(4):84-89+94.

[16]赵勇.核电厂堆芯补水箱抗震分析[J].核安全,2017,16(4):90-94.

2018年第一期

[1]甘学英,蒋婧,祝兆文,等.核电厂放射性有机废液安全管理的建议[J].核安全,2018,17(1):1-5+94.

[2]凌礼恭,孙海涛,高晨,等.M310改进型机组压力容器辐照监督要求及其在高温气冷堆辐照监督中的实践[J].核安全,2018,17(1):6-11.

[3]孙树海,陶书生,郑丽馨,等.近年来核电厂执照运行事件趋势分析[J].核安全,2018,17(1):12-19.

[4]张晓杰,吕云鹤,路燕.AP1000核电厂设备鉴定概述[J].核安全,2018,17(1):20-25.

[5]梅金娜,蔡振,韩姚磊,等.EPRI《蒸汽发生器完整性评估导则》解读[J].核安全,2018,17(1):26-33.

[6]张发云,赵立彬,严得忠,等.小尺寸支管接头(BOSS头)焊接质量影响分析及其工艺改进[J].核安全,2018,17(1):34-37.

[7]宋辉,杨晓强,叶刘锁,等.田湾核电站3号机组物理启动专用测量系统特性分析与调试研究[J].核安全,2018,17(1):38-43.

[8]赵丹妮,李娟,李明,等.9·11事件和福岛核事故后美国核电厂乏燃料水池事故缓解对策[J].核安全,2018,17(1):44-51.

[9]黄力,崔浩.我国核电厂应急指挥部构建探讨[J].核安全,2018,17(1):52-57.

[10]刘宇生,许超,安婕铷,等.非能动核电厂全厂断电事故现象识别与排序研究[J].核安全,2018,17(1):58-65.

[11]陈超,顾健.核电厂人因事件趋势分析和管理策略研究[J].核安全,2018,17(1):66-70.

[12]赵国志,曲鹏.铀浓缩系统事件/事故的思考与始发事件选取研究[J].核安全,2018,17(1):71-75.

[13]陈志林,池志远,张晏玮,等.确定我国核电厂运行许可证延续安全论证基准的探讨[J].核安全,2018,17(1):76-82.

[14]贺振宇,张强升,张发云,等.核级碳钢小径薄壁管冷弯拉伸试验不合格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措施[J].核安全,2018,17(1):83-86.

[15]梁耀升,张忠伟,董海涛.安全相关涂层管理策略研究[J].核安全,2018,17(1):87-94.

2018年第二期

[1]姜子英.浅议核能、环境与公众[J].核安全,2018,17(2):1-5.

[2]张露,汪萍,彭浩.加强核设施退役能力建设,促进厂址无限制开放利用[J].核安全,2018,17(2):6-10.

[3]王娅琦,李世欣,庄少欣,等.浅谈美国核管会反应堆监督管理体系[J].核安全,2018,17(2):11-17.

[4]刘宇,崔贺锋,庞宗柱,等.非能动核电厂非安全系统实施监管时的若干问题[J].核安全,2018,17(2):18-25.

[5]孙頔,刘锐,杨未东,等.某研究堆一回路冷却剂泄漏事件的审评[J].核安全,2018,17(2):26-30.

[6]焦振营,张建文,于枫婉,等.CPR1000核电厂乏燃料水池重力补水的有效性分析[J].核安全,2018,17(2):31-37.

[7]贺振宇,张发云,邓冬,等.高温气冷堆压力容器内壁浅表性缺陷检验规则的探讨[J].核安全,2018,17(2):38-42.

[8]俞杰,吴振龙,凌学会,等.碘吸附器有效性试验方法及评价[J].核安全,2018,17(2):43-47.

[9]韦享雨.快速提升功率速率对芯块—包壳应力的影响规律[J].核安全,2018,17(2):48-51.

[10]纪忠华,王璐,李亮,等.中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及对核电厂的影响分析[J].核安全,2018,17(2):52-57.

[11]李春,杨志义,丁超,等.基于MC3D软件对核电厂压力容器蒸汽爆炸的重要参数计算及研究[J].核安全,2018,17(2):58-65.

[12]马亮,苑晨亮,崔家文,等.核实物保护系统薄弱性分析方法现状及发展[J].核安全,2018,17(2):66-70.

[13]张红见,曹芳芳,潘玉婷,等.核材料管制范畴的探讨[J].核安全,2018,17(2):71-77.

[14]张学礼,牛洁,徐乐昌,等.RAD7测氡仪测量结果差异的探讨[J].核安全,2018,17(2):78-88.

[15]李炜炜,王晓峰,王桂敏,等.2018年2月全国核与辐射安全舆情研判[J].核安全,2018,17(2):89-94.

2018年第三期

[1]张航源,胡世杰,杨强.发展核能助力建设美丽中国[J].核安全,2018,17(3):1-5.

[2]孙学智,宋大虎,刘婷,等.推进核能安全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核安全,2018,17(3):6-10.

[3]沈同强,张文宇.认清当前核安全威胁形势,提升军队核应急处置能力[J].核安全,2018,17(3):11-16.

[4]穆海洋,宋雨,管运全.田湾核电站反应堆保护系统多样化的研究[J].核安全,2018,17(3):17-21.

[5]彭志珍.18个月换料对CPR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监督的影响[J].核安全,2018,17(3):22-27.

[6]刘宇,李华升,刘泽军,等.实际消除早期放射性释放或大量放射性释放的安全目标定位研究[J].核安全,2018,17(3):28-35+94.

[7]张天琦,于明锐,宋明强,等.核电厂安全壳内气溶胶热泳沉积特性研究[J].核安全,2018,17(3):36-39.

[8]陈柏迪,陈志东,邓飞,等.伴生放射性矿固体废物的放射性与重金属特性[J].核安全,2018,17(3):40-46.

[9]吴耀,李莉,毛常磊,等.反应堆卸料燃料组件吊运跌落事故辐射安全分析[J].核安全,2018,17(3):47-51.

[10]郑开云,陈智.非能动核电厂1E级阀门电动装置的鉴定与试验[J].核安全,2018,17(3):52-57.

[11]芮晓明,郝丽娜,王昆鹏.我国核电的效益及核安全保障基础概述[J].核安全,2018,17(3):58-64.

[12]李小华,杨钧翔,李俊杰,等.2001年格鲁吉亚~(90)Sr放射性同位素热源辐射事故介绍[J].核安全,2018,17(3):65-80.

[13]宋培峰,王晓峰,赵翰青,等.我国核科普面临的问题和建议[J].核安全,2018,17(3):81-88.

[14]刘瑞桓,张瀛,戴文博,等.2018年4-5月全国核与辐射安全舆情分析及研判[J].核安全,2018,17(3):89-94.

2018年第四期

[1]郝慧杰,杜爱玲,赵旭东,等.浅析HAF603与ASME差异[J].核安全,2018,17(4):1-4+23.

[2]付陟玮,郑洁莹,钱鸿涛,等.F-C(频率后果)曲线在风险指引型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核安全,2018,17(4):5-9.

[3]鲍杰,崔军,付浩,等.CPR1000核电厂SGTR事故长期阶段的分析研究[J].核安全,2018,17(4):10-16.

[4]熊冬庆,石红,王娅琦,等.核电厂阻尼器试验台的设计分析[J].核安全,2018,17(4):17-23.

[5]张国辉,吴金晔.核电站经验反馈工作的发展和管理改进[J].核安全,2018,17(4):24-29.

[6]邵明刚,李春阳,文富平,等.放射性废物库退役源项的调查[J].核安全,2018,17(4):30-36.

[7]路燕,初起宝,徐宇,等.核动力厂蒸汽发生器模态分析[J].核安全,2018,17(4):37-43.

[8]刘泽军,李华升,刘宇,等.核电厂应急给水系统的设计配置及多样性问题研究[J].核安全,2018,17(4):44-50.

[9]陈钊,崔大伟,石秀安.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束流瞬态分析模型的开发[J].核安全,2018,17(4):51-58.

[10]祝璐颖,殳佳龙.反应堆操纵员培训及考核的有关问题[J].核安全,2018,17(4):59-63.

[11]乔雪冬,毕金生,胡健,等.基于Gasflow程序的非能动安全压水堆氢气行为计算和分析[J].核安全,2018,17(4):64-69.

[12]唐桢,徐政强,伍建华,等.杭州G20峰会期间宁波市辐射安全保障工作经验及建议[J].核安全,2018,17(4):70-74.

[13]张显生,刘彤,薛佳祥,等.事故容错燃料研发相关政策分析[J].核安全,2018,17(4):75-81.

[14]王宇飞,马应林,王庆斌,等.通用粉末衍射谱仪安全联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核安全,2018,17(4):82-86+94.

[15]张鸥,曾超,张弛.美国核管会年报研究和借鉴[J].核安全,2018,17(4):87-94.

2018年第五期

[1]万斌斌.在建核电厂中美核安全监督对比研究[J].核安全,2018,17(5):1-6.

[2]杨晓强,叶刘锁,李载鹏,等.田湾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首次无源启动[J].核安全,2018,17(5):7-13.

[3]赵宏,刘大虎.海阳核电站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的信号分析和试验[J].核安全,2018,17(5):14-19.

[4]徐高德,陈秀娟,钱晓明,等.三门核电厂维修规则中的性能会标设定研究[J].核安全,2018,17(5):20-25.

[5]程萍,李天鹞,尤晓健,等.海洋核动力平台前期执照申请的研究[J].核安全,2018,17(5):26-31.

[6]马波,倪南,褚艳春,等.核电锚固技术与标准的对比研究[J].核安全,2018,17(5):32-39.

[7]宋晓涛,陈宝文,袁其斌,等.核电厂复杂工况下运行团队的高效运作[J].核安全,2018,17(5):40-46.

[8]杜颖.核电厂核探测技术的应用[J].核安全,2018,17(5):47-52.

[9]王珏,胡晨,王琮,等.核电厂与核动力船舶执照申请事故分析的对比研究[J].核安全,2018,17(5):53-57.

[10]宋辉,杨晓强,叶刘锁,等.灰色系统理论在核动力领域的应用分析与探讨[J].核安全,2018,17(5):58-64.

[11]殷德建,芮晓明,王昆鹏.关于重要核设施规划限制区的几点思考[J].核安全,2018,17(5):65-70.

[12]上官志洪,黄彦君,姜秋,等.美国核电厂取用水量及水资源条件的研究[J].核安全,2018,17(5):71-79.

[13]李小华,李俊杰,陈维,等.2000年泰国北榄府医用60Co源辐射事故介绍[J].核安全,2018,17(5):80-94.

2018年第六期

[1]汤搏.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引导正确的行动——《核安全》杂志创刊十五周年有感[J].核安全,2018,17(6):1-2.

[2]张天祝.立足新时代坚持新理念再创新辉煌——庆祝《核安全》创刊15周年[J].核安全,2018,17(6):3-5.

[3]柴建设,王晓峰,许龙飞,等.创刊十五载助力核安全——《核安全》杂志十五年发展综述[J].核安全,2018,17(6):6-10.

[4]苏圣兵,王彦东,李斌,等.安全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J].核安全,2018,17(6):11-17.

[5]周永平.克难起步创刊创新发展再造佳绩——写在《核安全》创刊15周年[J].核安全,2018,17(6):18-19.

[6]陈刚.《核安全法》的若干看点[J].核安全,2018,17(6):20-24.

[7]杨丰兆,李学法,周鑫,等.高温气冷堆核电厂建造阶段的核安全监督[J].核安全,2018,17(6):25-31.

[8]毛欢,别业旺,张舟,等.我国核电厂运行技术规格书现状分析及对策[J].核安全,2018,17(6):32-36.

[9]刘宇,杨鹏,冯进军,等.AP1000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热态性能试验的安全监管[J].核安全,2018,17(6):37-43.

[10]曹杰,查卫华,高斌,等.基于关键链技术的核电大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J].核安全,2018,17(6):44-55.

[11]张仰程.运行技术规范中的一回路压力定值[J].核安全,2018,17(6):56-60.

[12]刘运陶,吕丹,赵善桂,等.核燃料循环设施高效空气过滤器使用问题的探讨[J].核安全,2018,17(6):61-65.

[13]张博平,初永越,黄志超,等.《改进核电厂维修有效性的技术政策(试行)》的解读[J].核安全,2018,17(6):66-71.

[14]刘宇生,薛艳芳,马帅,等.热工水力验证试验评价的关键问题[J].核安全,2018,17(6):72-78.

[15]马应林,王庆斌,王宇飞,等.一种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的辐射安全联锁系统设计[J].核安全,2018,17(6):79-84.

[16]刘单,陈祥磊,毕明德,等.民用核安全辐射监测设备十年发展[J].核安全,2018,17(6):85-90.

[17]王宏印,毕涛,宋东风,等.设备产业链质量管理评估标准的研究与建立[J].核安全,2018,17(6):91-94.

2019年第一期

[1]陈瑾,程亮,马欢欢,等.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基本框架构建研究[J].核安全,2019,18(1):1-7.

[2]张志强,林继德,马培锋,等.核电设备监理实践中的合作共赢模式[J].核安全,2019,18(1):8-12.

[3]盛朝阳,路燕,高晨,等.ASME规范的设计安全系数及调整因素[J].核安全,2019,18(1):13-16.

[4]肖军,曾广建,汪宏峰,等.废旧放射源收贮车防范系统的设计及建议[J].核安全,2019,18(1):17-23.

[5]刘燕芳,赵兵,李楠,等.RCA方法在某核电站设备故障分析中的应用[J].核安全,2019,18(1):24-30.

[6]蔡振,梅金娜,韩姚磊,等.蒸汽发生器完整性评估的现状及展望[J].核安全,2019,18(1):31-39.

[7]马谷剑,陈平.福清核电厂安全壳的老化管理[J].核安全,2019,18(1):40-46.

[8]尹剑航,苏小雨,胡宇航.核电厂运行值绩效观察的评估标准[J].核安全,2019,18(1):47-52.

[9]孙琳,浦晨晨,闫雄伟.XX核燃料研制项目核材料衡算与评价的难点分析[J].核安全,2019,18(1):53-57.

[10]许利民.“华龙一号”压力容器的设计改进和优化[J].核安全,2019,18(1):58-65.

[11]何川,邹全,李松发,等.核动力装置的事故诊断系统[J].核安全,2019,18(1):66-71.

[12]赵祥鸿,周鑫,孔晓中,等.AP1000蒸汽排放组件卡涩问题及解决[J].核安全,2019,18(1):72-76.

[13]段锋,张珍.中国核能协会的同行评估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运行安全评审的比较分析[J].核安全,2019,18(1):77-82.

[14]荆旭,肖军.浮动堆抗地震设计问题[J].核安全,2019,18(1):83-87.

[15]王康,高桂清,张晶晶,等.军队加强核安全能力建设的探讨[J].核安全,2019,18(1):88-94.

2019年第二期

[1]董晓璐,刘景宾,孔静.小型模块堆的人因工程审评——以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为例[J].核安全,2019,18(2):1-8.

[2]郑黄婷,许明发,向辉云,等.铀尾矿库辐射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核安全,2019,18(2):9-13.

[3]李小华,李俊杰,陈维,等.一起工业探伤辐射事故的国际救援概况与分析[J].核安全,2019,18(2):14-35.

[4]彭一鹏,奚坤,潘登,等.双区氯盐快堆的增殖及嬗变性能分析[J].核安全,2019,18(2):36-42.

[5]阳小华,曾铁军,万亚平,等.放射性物质个体自主安全智能[J].核安全,2019,18(2):43-48.

[6]杨舒琦,李兰,谭怡,等.华龙一号SGTR事故源项分析研究[J].核安全,2019,18(2):49-53.

[7]潘红洋,沈力强,张少君.法律法规在核级阀门设计制造中的指导和运用[J].核安全,2019,18(2):54-62.

[8]张婷婷,夏冬琴,李桃生,等.公众认知对核电接受度的影响[J].核安全,2019,18(2):63-70.

[9]张廉,蔡汉坤.中美核电厂领执照者关于运行事件报告的比较研究[J].核安全,2019,18(2):71-76.

[10]岑腾跃.三代核电堆芯补水箱制造中不符合项及处理意见[J].核安全,2019,18(2):77-82.

[11]肖军,曾广建,梁梅燕,等.浙江省辐射应急演习中现场监测与处置应对的总结[J].核安全,2019,18(2):83-89.

[12]牛世鹏,王聪,王高鹏,等.核电厂严重事故下关于操作人员的可达性分析[J].核安全,2019,18(2):90-94.

2019年第三期

[1]李小华,何列,李世祯,等.浅谈核能和核技术的和平利用[J].核安全,2019,18(3):1-10.

[2]张航源,杨强,刘秋实,等.利用好核技术,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J].核安全,2019,18(3):11-14.

[3]姜羲元,李文静.核电科普宣传工作应重视环保及安全方面的宣传[J].核安全,2019,18(3):15-18.

[4]袁曼,罗晓元.HAF003与ASME质量保证体系的对比研究[J].核安全,2019,18(3):19-24.

[5]赵登山,谢小明,李福春,等.乏燃料水池贮存格架水下安装工艺研究[J].核安全,2019,18(3):25-30.

[6]石洋,苑皓伟,张鹏,等.非能动压水堆波动管内汽液逆流试验的研究[J].核安全,2019,18(3):31-36.

[7]何雅杰.核安全设备零件制造的质保分级方法探讨[J].核安全,2019,18(3):37-42.

[8]陈荣达.核安全技术体系框架的探讨[J].核安全,2019,18(3):43-50.

[9]项建英,王进,杨凯.EPR机组再生式热交换器的调试及现场监督[J].核安全,2019,18(3):51-55.

[10]刘宇生,阿不都赛米·亚库甫,庄少欣,等.自然循环装置试验初始条件实现方法研究[J].核安全,2019,18(3):56-61.

[11]蔡志云,赵禹,王保平.模块式小型堆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J].核安全,2019,18(3):62-66.

[12]苑晨亮,马亮,崔家文,等.核电厂工控系统信息安全评估方法的研究[J].核安全,2019,18(3):67-73.

[13]赵立彬,石红,李海涛,等.浅析ISO9606对我国HAF603修订的借鉴[J].核安全,2019,18(3):74-79.

[14]段军,邹象,于大鹏,等.压水堆一回路抽真空排气造成压力温度超值的研究[J].核安全,2019,18(3):80-83.

[15]赵国志.铀浓缩厂人因失效分析研究[J].核安全,2019,18(3):84-88.

[16]张敏,曹芳芳,张亮,等.核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临界安全分析[J].核安全,2019,18(3):89-94.

2019年第四期

[1]齐媛,杨岩飞,郑洁莹,等.美国核安全文化监督管理及启示[J].核安全,2019,18(4):1-6.

[2]孙亚敏,丁逊,方剑青,等.高压电离室校准周期的分析和调整[J].核安全,2019,18(4):7-11.

[3]甄丽颖,林颖慧.阳江核电站的排放物及环境样品中氚的放射性水平[J].核安全,2019,18(4):12-17.

[4]王杰,周兆宇,陈运利,等.飞凤山处置场各阶段活动许可取证的经验反馈[J].核安全,2019,18(4):18-23.

[5]于世昆,肖春梅.核电厂放射性废气处理工艺设备的抗震设计要求[J].核安全,2019,18(4):24-27.

[6]王聪,朱文韬,王高鹏,等.严重事故下核电厂设备可用性论证[J].核安全,2019,18(4):28-32.

[7]贾梅兰,刘敏,李澎,等.日本乏燃料的安全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核安全,2019,18(4):33-40.

[8]王梦溪,龙亮,薛娜,等.华龙一号事故后食品污染水平评价?[J].核安全,2019,18(4):41-47.

[9]崔军,鲍杰,时维立.核电厂传热管破裂后防止蒸汽发生器满溢的研究[J].核安全,2019,18(4):48-55.

[10]马应林,李俊刚,张会杰,等.大型粒子加速器安全联锁钥匙系统的设计[J].核安全,2019,18(4):56-62.

[11]庄少欣,王娅琦,孙微,等.基于TRACE的大功率非能动核电厂SBLOCA事故计算及敏感性分析[J].核安全,2019,18(4):63-69.

[12]王飞,宋辉.核动力装置混合式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J].核安全,2019,18(4):70-78.

[13]杨旭,邱金荣,杨永强,等.反应堆准确实时仿真程序的开发[J].核安全,2019,18(4):79-86.

[14]米宇豪,曾志,马豪,等.非人类物种剂量评价低水平放射性测量的应用进展[J].核安全,2019,18(4):87-94.

2019年第五期

[1]陈胜.民用核安全设备成套供货质量保证大纲的建立及运行特点[J].核安全,2019,18(5):1-5.

[2]刘成运,张延云,王玢,等.核电厂运行安全性能指标的监督核查[J].核安全,2019,18(5):6-12.

[3]霍嘉杰,郑岳山,姚琳,等.乏燃料干法贮存标准和监管要求浅析[J].核安全,2019,18(5):13-18.

[4]赵潇,闫平,张国光.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调试场地的辐射安全联锁系统设计[J].核安全,2019,18(5):19-25.

[5]孙娜,王占元,张杰.核电厂仪控系统纵深防御体系[J].核安全,2019,18(5):26-32.

[6]梁贵渊,邓飞,陈万良,等.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水平[J].核安全,2019,18(5):33-37.

[7]黄甦.基于TXS/T2000核电厂DCS信号失效下质量位设置[J].核安全,2019,18(5):38-42.

[8]张适,张博平,初永越,等.M310机组维修风险评价和管理的研究[J].核安全,2019,18(5):43-48.

[9]杨智,吴彩霞.维修规则功能失效判断准则研究[J].核安全,2019,18(5):49-53.

[10]王飞,宋辉,毛伟.基于神经网络的核电厂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J].核安全,2019,18(5):54-61.

[11]张祥,薛艳芳,刘宇生,等.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沸腾临界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核安全,2019,18(5):62-67.

[12]陈文涛,陈万良,李灵娟.应急情景下便携式高纯锗γ能谱测量系统的模拟应用[J].核安全,2019,18(5):68-72.

[13]贾红锋,曲晓宇,焦利辉,等.核安全压力容器非径向接管的应力特性研究[J].核安全,2019,18(5):73-78.

[14]赵斌,战俭,刘洪,等.中国海关与邻国开展核安全联合演练的实践经验[J].核安全,2019,18(5):79-84.

[15]刘建昌,沈永刚,陈韵茵,等.维修停堆模式下完全丧失余热排出系统事故分析[J].核安全,2019,18(5):85-89.

[16]技术引领进步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J].核安全,2019,18(5):90-92.

[17]打造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之重器"——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J].核安全,2019,18(5):93-94.

2019年第六期

[1]阳小华,胡杰,毛宇,等.放射性物质群体自主安全智能[J].核安全,2019,18(6):1-5.

[2]陈艳芳,刘海鹏.基于虚拟技术的核电站应急辅助系统的开发[J].核安全,2019,18(6):6-11.

[3]王昆鹏,许超,李聪新,等.核反应堆物理热工耦合的瞬态分析方法研究[J].核安全,2019,18(6):12-17.

[4]刘顺,罗杰,陈衡,等.γ射线数字成像在核电厂应用的可行性探讨[J].核安全,2019,18(6):18-22.

[5]兰志刚,于汀.海上浮动核电站周边油田井喷事故的安全风险问题研究[J].核安全,2019,18(6):23-29.

[6]张博平,周晓蕊,李晓洋,等.浅析美国核管会对维修规则进行基准检查的经验[J].核安全,2019,18(6):30-36.

[7]王钦,毕金生,丁铭.AP1000核电站严重事故下熔融物与混凝土相互作用的研究[J].核安全,2019,18(6):37-43.

[8]付浩,王列辉,甄飞强,等.超声波流量计用于核电厂主给水测量的问题探讨超声波流量计用于核电厂主给水测量的问题探讨[J].核安全,2019,18(6):44-48+55.

[9]耿璞,凌礼恭.核电厂核级管道与支管管座焊缝质量问题的探讨[J].核安全,2019,18(6):49-55.

[10]王照,冯丙辰.浮动核电厂的海浪灾害设计基准探讨[J].核安全,2019,18(6):56-61.

[11]周涛,秦雪猛,朱亮宇,等.超临界水喷放泄压因素的权重计算[J].核安全,2019,18(6):62-66.

[12]刘大虎,张强升,江国梁.基于反应谱法的1E级配电盘抗震性能试验[J].核安全,2019,18(6):67-73.

[13]杨智博,周国良,杨宇,等.核电站地震后的处置及恢复策略[J].核安全,2019,18(6):74-79.

[14]李华,孟祥盖,霍嘉杰,等.核电站关键设备事故工况下抗震性能研究[J].核安全,2019,18(6):80-84.

[15]张盼,潘昕怿,赵传奇,等.核电厂反应堆小幅功率提升技术的应用[J].核安全,2019,18(6):85-90.

猜你喜欢
核电厂分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重水堆核电厂压力管泄漏的识别与处理
核电厂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核电厂工程建设机组防异物管理与实践
秦山核电厂运行许可证延续研究与应用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