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石油炼制行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综述

2020-01-06 05:03宋菁尚凡一
中国环保产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东营市原油污染物

宋菁,尚凡一

(东营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办公室,山东东营 257091)

东营市是全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获得国家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和进口资质最多的城市。近年来,东营市瞄准“绿色生态、高端高质”的发展方向,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切实摸清东营市石油炼制行业的底数,更好地掌握石油炼制行业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现状,探索新形势下石油炼制行业减污增效、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笔者对东营市22家石油炼制企业的生产状况、污染物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企业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概括了东营市石油炼制企业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东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东营市石油炼制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1 东营市石油炼制企业现状

1.1 生产概况

目前,东营市境内现存一次产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石油炼制企业共有22家,其中1家属于中石化,1家属于中海油,2家属于中国化工,其余18家为地炼企业。2016年以来,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原油加工盈利水平高,同时东营市18家地炼企业有16家拿到进口原油指标,合计3735万t/a,常减压装置运转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大部分石油炼制企业常减压装置满负荷运转率都在70%以上。据统计,22家石油炼制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7970万t/a(其中18家地炼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可达5950万t/a),约占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10%;二次加工能力(催化裂解、延迟焦化)合计4198万t/a,与一次加工能力基本匹配;石脑油催化重整装置总加工能力为1370万t/a,约为原油加工能力的17%。

1.2 污染物排放情况

据调查,东营市22家主要石油炼制企业,都已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硫回收装置、动力锅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催化再生烟气脱硫除尘装置等处理装置,加热炉全部改用燃烧脱硫后干气等清洁能源,油气装卸区建设了油气回收装置,开展了泄漏检测与修复,污染防治水平基本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执行了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但由于总体加工能力大,三废排放量仍旧居高不下。

(1)废水排放量大。虽然各炼制企业都有足够的废水处理能力,使石油炼制的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并且部分企业开展了中水回用,但22家石油炼制企业的年废水排放量在3000万t以上,约占东营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40%,是废水污染第一大行业。

(2)废气污染占比越来越高。目前东营市的造纸、印染、火电、制药、有色、水泥、石化等高污染行业已经实施排污许可制度,从污染物排污许可量看,石化企业约占用7300t二氧化硫、12 000t氮氧化物、2000t烟尘,分别占东营市已许可排放总量的56%、70%、71%,远超火电行业的占比(分别为23%、24%、16%),此外还排放约40 000t挥发性有机物,占东营市工业企业排放总量的80%左右,石化行业已经成为东营市大气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

(3)危险废物种类多、数量大、监管难。石油加工涉及污油、废酸、废碱、硫化物、各类废催化剂等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近些年来发生的多次恶意倾倒,几乎都与石化企业有关。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布局比较单一

东营市是油气资源型城市,建市之初就重点发展了石油炼制企业。这些企业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但总体上布局不合理,多数分散于城区、镇区周边,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不仅如此,东营市的石化企业多数是以汽柴油等为主燃料型的加工企业,高度雷同、重复建设,易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非常低。随着化工园区认定,22家石化企业有11家不在上报的化工园区中,难以就近延长产业链;有两家民企没有拿到原油进口指标,后续发展必然受限。

2.2 产业规模相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规定,200万t/a及以下生产汽煤柴油的小炼油生产装置为淘汰装置,东营市按照政策保留22家企业(23套装置)。从装置水平看,东营市石油炼制企业单套装置一次加工能力超过500万t的企业只有4家,产能合计2250万t/a,加工能力300万t以下的装置总计7套,分布在7家企业,合计加工能力1570万t/a。虽然东营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占全国十分之一,是全国拥有炼制能力最大的市,但平均每套装置一次产能只有347万t/a,远小于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新建设常减压装置最低1000万t/a的门槛。

2.3 污染排放居高不下、环境风险日益突出

石化行业工业产值占到东营市工业的三分之一,但石化行业无论是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还是危险废物产生量,均已经成为东营市污染最大行业。同时石化企业一般都是重大风险源,如环境风险防范设施不到位,在出现异常事故时,极易引发二次环境污染事件。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东营市石化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村居附近;另一方面,从炼制企业内部来看,大都建立了应急预案,有一定的防范突发事件的能力,但设备老化、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环保人员流动快,再加上风险防控点多、面广,安全事故引发次生环境污染的风险偏大。

2.4 运输结构比较单一、污染排放问题严重

东营市油品运输的主要方式为汽车运输,东营市每年超过5500万t的油品加工量,进出折合上亿吨的运输量,如按照1车次平均30t计,每年3600万车次,折合每天上万辆危化品运输车辆运输。据统计,东营市注册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些重型柴油车的污染物排放量大,每辆折合约20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每年的污染物排放约占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50%,因此运输结构单一也是石油炼制行业存在的重要问题。

3 对策和建议

3.1 进一步合理产业布局规划

炼化一体化项目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是“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也是环境效益最优化的原则,使得在相同加工产能情况下物料损耗最小、污染物排放量最低。东营市现有的任何一家炼化企业单独发展一体化都会受到规模、原材料等的限制,建议东营市有关部门尽快编制出台东营市石油炼制企业发展规划,从布局、发展、环保、安全、卫生等多个角度,充分考虑东营市石油加工的发展模式,编制高质量高水平的规划,按区域提出炼化企业提升准入门槛和重组优化方案,同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使环境保护从事后补救走向事前预防,为东营市石油炼制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基础。

3.2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因地制宜发展

在石油炼制总体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炼油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取决于市场化改革,而非行政性地去产能。下一步,东营市应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对化工园区内已有进口原油指标的企业,鼓励其发展提高油品质量项目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同时鼓励其按照园区发展规划,有侧重地向下游发展,完善产业链,丰富产品结构,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园区外已有进口原油指标的企业,鼓励其认定省级化工监控点,限制其进一步扩大产能,鼓励其产品作为原料供给化工园区内的石化产业链条企业;对拿不到原油指标的企业,明确限制其新建设与油品升级无关的项目,鼓励其逐步与园区内企业共建,其产品作为原料优先供应园区内链条上的企业。

3.3 进一步强化污染治理、风险防范能力

加快配套废气治理设施的建设,集中力量整治大气污染,要对达标排放能力进一步论证,如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则需限产或者进一步增上治理设施。进一步排查环境风险,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必需的应急防护设备,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演练。强化风险防范措施,增强抗风险能力,企业对非正常状态下可能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要制定应对处理处置措施,消除可能的环境影响。加快石化企业聚集的园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确保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处置。

3.4 加快调整油品运输方式

统筹大型企业或工业园区区域运输结构,对原油、油品及配套电厂(锅炉)煤炭等大宗原材料及产品,因地制宜改用铁路、密封廊道、管道等运输方式,力争早日实现东营市主要炼化企业园区、港口和成品油消费区域的原油和成品油管道运输。石化企业应制定应急运输响应方案,减少重污染天气期间油气装卸和运输。

3.5 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建设环境友好型行业

对照国家标准,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认证等手段,不断提升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从而打造环境友好型行业。结合石化企业发展或者新扩改建项目的时机,督促其开展全厂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进一步核实污染物排放情况、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情况、三废综合处理情况等,重新评价整个企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猜你喜欢
东营市原油污染物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含蜡原油非牛顿流变特性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