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八老”生命因绿而长青

2020-01-06 03:48文波
绿色中国·B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苗花木王家

文波

1980年3月至2010年8月,云南省陆良县龙海乡树搭棚村8位普普通通的村民用31年的时间,在海拔2300米高的荒山野岭建起7400亩公益性生态林场,累计承包工程造林13.6万亩,他们被当地人亲切称为“陆良八老”。这八位老人是王小苗、王家寿、王长取、王家德、王开和、王云方、王德映、王家云。如今,他们中最大83岁,最小72岁。

山头要有树  农民才会富

1980年3月,时任龙海公社树搭棚大队民兵营长的王小苗,看到花木山漫山遍野乱石嶙峋,一片荒凉的景象,感到十分可惜,就萌生了绿化荒山,植树造林的想法。王小苗认为“山头要有树,山脚要有路,农民才会富”,他主动请求到花木山植树造林。在得到当时的大队和公社同意后,王小苗又动员了村里的5名党员和2位普通村民上山植树。

花木山属高海拔、高寒山区,不仅是“光头山”,而且是“赖石头山”,在山上栽树,不光要克服恶劣气候带来的困难,还要经受地质复杂的艰辛。一锄头挖下去只见到火星四溅,震得手臂发麻,半天挖不出一个塘,有时一把锄头挖三天就报废了。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八位老人坚定的信心。他们率领造林队白天挖塘,晚上就睡在自己搭建的简易工棚里互相取暖。历经无数日日夜夜的苦战,硬是在乱石遍布的花木山栽下了一棵棵树苗。

八位老人在实践中,还总结出了“育苗移栽”的成功经验。一开始,他们把树种直接放进塘子里,但后来发现,大多数都被老鼠、貂鼠偷吃了,成活率很低。在林業技术人员指导下,他们买来树种,专门在一个地方育苗,八个人轮流精心看护,种子发芽长出树苗后再进行移栽。他们还摸索出了“树苗50天移栽,成活率达到95%,80天移栽,成活率只有60%,100天后移栽,成活率不到10%”的经验。按照这一方法,当年移栽的470亩华山松,成活率达90%以上。当时公社领导看后,在全公社推广他们的做法。

八位老人在花木山上成功植树造林的消息传出后,这对当时工程造林任务较重的基层干部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七里八乡的干部群众纷纷到“花木山”参观学习,向“八老”请教植树经验。本乡的皈依村、再邑村、古都邑、大竹园、雨古村的干部纷纷找上门来,请求他们帮助造林。当时有人说,你们只要造好自己的林,管好自己的树就行了,何必去做那些出了力却得不到多少好处的事情。但他们说:“我们是共产党员,党教导我们见荣誉要让,见困难要上,见先进要学,见后进要帮”。于是他们决定组建专业的造林队,先后招募青年男女近800人,组成一支造林大军,每位老人各带100人植树造林。到1985年,就全部完成了原双箐口乡植树造林任务。

后来,马街、三岔河、板桥等乡镇也慕名而来,邀请他们去帮忙造林。1985年至1995年间,他们以每亩10?15元的工程造林兑现款为报酬,先后组织承包全县8个乡镇以及师宗、罗平等邻县的部分乡镇的荒山造林工程,累计植树造林13.6万亩,经林业部门检查验收,成活率都在90%以上。

我们从没后悔过

八位老人为了绿化荒山,个人和家庭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王小苗在板桥造林期间,儿子生病发高烧,为了赶在最佳苗期把树栽下去,没及时回去给儿子看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住院治疗两天后,儿子离开了人世。1986年,王小苗在三岔河镇白岩村委会龙盘山上造林时,由于饥饿和劳累过度,晕倒在植树现场,被王德映和王家寿用马车送到县医院,后靠卖耕牛救回了性命。王家寿常年植树守山,不能回家,被生气的妻子把胸前的纽扣全部扯掉。植树护林初期,八位老人曾连续8年没有回家过春节。王云方说:“种树是大事,家里的事是小事,应该把大事做好。所以我们很少回家,家里的活都是老婆、小娃他们去苦,我们亏欠他们”。2003年,距离花木山林场不远的一座山头发生森林火灾,老人们怕山火蔓延过来烧了林场,踉踉跄跄地往大火方向跑去,准备守在那里随时灭火。当时年逾古稀的王云方被石头绊倒,重重地摔在地上,伤了坐骨神经,伤还没痊愈,他就拄着拐杖上了山。王德映常年守在山上,家里没有干活的劳力,孩子们早早地辍学回家种田。王家云雨天巡山,不小心摔倒,被石头划伤小腿缝合8针、被随身携带的镰刀削去半个手指……当问及8位老人“后不后悔”时,他们都说: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

植树造林的任务基本完成后,八位老人以护林守林为主。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都轮流到山林里巡逻。每年春节,山下张灯结彩,鞭炮阵阵,合家团圆,老人们却更加忙碌,这正是风干物燥易起火的时候,一点都不敢马虎,稍不小心一个鞭炮就会引发森林火灾。

有一年过年,王小苗的妻子背着东西送到山上,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过,你不是吃公家饭的,过年不回家,要死在山上了才算?”王小苗说:“我死在山上可以,只要树活着就行。”妻子被他说得哭笑不得,只得放下东西,自行回去了。1995年,他们开始利用林场生态优势,摸索开展多种经营,走“以副养林、以林促副”之路。种植桑园10余亩、杜仲2亩,利用林场仅有440平方米场房,养蚕30多张、养羊130多只、养鸡300多只,年收入3万多元。

在八位老人的精心管护下,三十年来,花木山林场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也没有发生过一起滥砍滥伐的案件。八位老人犹如守护神一样,呵护着花木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使花木山青山不改,四季常绿。

猜你喜欢
小苗花木王家
拯救小苗
王家新的诗
王家湾
唠叨的妈妈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轻松一阅
轻松一阅
非遗保护与巴身小苗寨“常胜”乐器文化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