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家河:守护生态的“森林医生”

2020-01-06 03:48耿国彪
绿色中国·B 2020年10期
关键词:商河县虫情白蛾

耿国彪

一年到头,他裤兜里总是装着试管和放大镜,便于随时采集观察。为了调查和探究新物种的发生规律,他跑遍了商河的角角落落,经常办公室、实验室、树林、家中四点一线,夏季树林里的闷热难当和蚊叮虫咬,身上经常大小疙瘩“密密麻麻”,但他始终不为所怵。他就是有着“森林医生”之称的山东省商河县森林保护站闫家河。

从1989年参加工作至今,闫家河一直在商河县森林保护站从事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研究工作,31年的时间,使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森林医生”。他是济南市第一个发现并报告美国白蛾虫情的技术人员,也是山东省内陆地区系统研究美国白蛾发生规律的第一人。在闫家河带领下,商河县率先筹建济南市白蛾周氏啮小蜂天敌繁育中心,在济南地区广泛应用生物防治。他所负责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为各级科学防控、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常年埋首森防学术研究,首次发现并发表林业昆虫1新属17新种,完成了21种新昆虫发生规律的首创性研究。

闫家河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奉献精神、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用自己的专业投入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了一方生态安全。

痴心研究昆虫奥秘,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很难想象,在一个树种并不丰富、森林覆盖率不足20%、生态环境相对简单的山东平原县份,闫家河就发现并发表林业昆虫1新属17新种、2中国新纪录属、5中国新纪录种、50多个山东新纪录种(另有1新属3新种待发表),同时完成了杨潜姬蜂等21种新昆虫发生规律的首创性研究和美国白蛾等10多个常见种类发生与防治的再研究。

由于闫家河的研究对象大多是新发现、新物种,每项研究都需要耗时3?5年甚至6?9年。生物学研究虽然枯燥但必须严谨,每个种类都要作几万甚至10多万字的研究笔记,有时仅精确到0.02 mm的数值,就要用游标卡尺或自动软件测量几百甚至数千头。多年来,闫家河的原始研究记录摞起来有半米多高。

31年来,闫家河研究发现的昆虫新种新纪录,为我国本很丰富但发现数量严重偏少的昆虫家族增添了新成员,研究突破的主要种类生物学规律与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学术研究和绿色生态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经他多年调查,商河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与天敌种类基本查清,在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商河县普查质量数量居山东省最前列。他所发表的60多篇论文中,1/3是新种新纪录类、1/3是新种生物学原创类、1/3是与工作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种类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闫家河认为,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凭着一种责任心和恒心,都要有一种精神和信念,虫情测报员尤应如此。自商河县2003年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以来,闫家河与同事们认真当好虫情“侦察员”,充分履行监测预报第一职责,落实和践行“最及时监测、最准确预报、最主动预警”要求,尽最大努力第一时间发现、报告、预警,确定最佳防治时机,把握防控工作主动权。

为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他与同事们健全完善市县镇村四级监测网络体系,监测点数量由当初的3?5个增加到近年的100多个,县聘虫情监测员由1?3个增加到60多个。探索创建了“固定与临时、性诱与灯诱、专职与兼职、成虫与幼虫”四结合监测和“三联合、6小时报送、后检验”三结合预报的监测预报“商河模式”。通过性诱、灯诱方式和标准地调查,实现了美国白蛾等5种连续13?19年、杨小舟蛾等20多种连续7?8年的虫情系统监测数据。为了提高精准度,他和同事们连续8年亲自挑拣各灯诱点诱集昆虫85.37万头,实现了桃蛀螟等150余种连续6年每天每点的成虫数据,为做精做准虫情监测预报和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核心依据,是商河县森保站的“看家宝贝”。2004年以来,累计撰写和发布虫情信息预报1229期,是全国1000个中心测报点中监测预报开展最好、发布信息数量最多的县份之一。

“某种程度上我视虫情数据为生命”“凡事不做则已,做就做到最好”“以学术标准做好业务工作”……这些是闫家河的人生信条也是工作原则。他全年很少休假,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工作、监测、研究中,提出的“害虫不管人们的周末和节假日,照常发育危害,不能中断监测”的观点被推广到全国森防系统。

2013年商河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公共服务规范化试点。2007、2019年商河县连续两次被国家森防总站表彰为“全国先进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是总计35个点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心点。

坚持科学防控,保障生态安全

林业生物灾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发生初期多呈隐蔽状态,不易及时发现;当由少增多、量变到质变、大面积暴发成灾时,局面则难以控制,甚至無法挽回,这样的事例全国各地时常发生。

2008年,美国白蛾在山东省多个地区暴发成灾,啃食着除松柏以外几乎所有树木和庄稼。闫家河2006年便监测到了美国白蛾,在全省率先开展性诱监测,突击观察研究,在最短时间内研究出美国白蛾在山东内陆地区的详细发生期、危害规律和防治技术。他的研究、监测、调查结果为济南市和山东省及时应对、出台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多年防控探索实践中,闫家河总结出三个关键点:

第一,坚持科学防控理念,自然防控。闫家河深知天敌制约、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平衡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本源作用。他主张采用人工剪除网幕、灯诱性诱等对天敌损伤小的人工物理措施,减少人工喷药,尤其要杜绝例行飞防、免责性飞防、过度依赖飞防等业界不当理念和做法,非万不得已不予飞防,最大限度保护林间天敌,发挥生态平衡和自然控制作用。

第二,明确关键防控机制,考核问责。进行考核验收和问责处理,是商河县做好防控工作的总抓手和根本保障。多年来,商河县将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防治责任压实于镇村干部,将防治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考核分值占乡镇工作总分值的2?5%,细化考核办法和问责标准。森保人员平时进行督查指导,每年考核验收1?3次,对防治差、成效低的通报批评、建议问责,极大调动了镇村干部防治积极性,保证了防治效果。

第三,强化巡查监测,查灭虫源。美国白蛾最宜在隐蔽脏臭的角落发生与残存,1个网幕就可成为1个村、1片林大发生的扩散源。闫家河在巡查监测和督导考核中,经常深入最边远、最偏僻村庄,专门到脏乱角落、灌木林丛调查,有时一天穿行20多个村,徒步行走几十里路。多年来他走遍了全县几乎所有村庄,发现并剪除了千百个网幕,很多顽固和重点区盯防多达数十次,督促镇村干部及时采取措施查防除治,消除了很多区域的隐患。

作为给树木看病治虫的“森林医生”,闫家河既给老百姓家中树木“接诊”和“治疗”,更负责全县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控。闫家河说:“只有真正保护好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真切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林木病虫害实际难题,我才能对得起‘啄木鸟和‘森林医生的光荣称号。”

本期焦点人物小档案:闫家河,山东省商河县森林保护站技术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第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先后获得全国最美森林医生、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林业科技带头人、终身“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先进工作者、商河县“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荣誉。

猜你喜欢
商河县虫情白蛾
虞以新:鉴定“虫情”的大侦探
平山县2018年性诱剂和虫情灯诱测棉铃虫成虫效果比较
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取得新突破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提升农技推广能力,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其性诱集监测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