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题材电视剧的表现手法与表达受限

2020-01-06 07:55章越
银幕内外 2020年8期
关键词:业界刻画题材

今年上半年,女性题材电视剧热映,称霸“大小屏幕”,相关话题成为受众街头巷议的重点,而无论是《安家》《三十而已》还是该题材收官之作《白色月光》,编剧们似乎不遗余力的在虚高中年女性的“生活”成本,并最终通过将男性人物结局刻画的相对悲情,换取现实受众短暂的安全感。几部热播剧在表现手法上近乎相同的背后,呈现出文化产品相关从业人员对于社会痛点的缺失,也反映出业界在该领域中面临瓶颈的表达受限。

一、剧情安排的单一相似性,承载不了真实生活中的波澜起伏

女性题材电视剧,在表达过程中,往往借用女性主人公在遭遇重大波折前后鲜明的反差,借用共情这一心理学上惯用的技法,呈现出短暂的、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消耗情绪,带动情绪,甚至能够引导情绪。

2020年,从开播剧《安家》开始,再到下半年播出的《三十而已》或者《白色月光》,编剧们将所有对婚姻不忠诚的人,都给了非常悲惨的结局——《安家》中,出轨老板最终破产;《三十而已》中,许幻山最终破产;《白色月光》中,张鑫最终被合伙人抛弃,一无所有。

而在大小屏幕联动的当下,电视剧的热播片段,在短视频平台被剪辑加工,以更加调动情绪的形式出现,使得受众更容易被激发、刺激甚至传染。在《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9》一文中,几位业界学者也得出,短视频成为用户新的最强“时间杀手”,受众拿着手机,看着业界安排的单一相似性却又极具煽动情绪的视频片段,往往更容易形成群体极化,被极化的对象在相应的时间阈值内,很难形成态度上的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解决大龄单身等社会问题。

其次,这种通过剧情安排设计,契合现实生活中女性强烈情绪,同时通过这种超高的共情能力,让所有的中年女性有一丝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是拟态环境给予你的虚假的安全感,是女性受众在承担社会劳动与家庭劳动后所必须面对的虚妄的,泡沫式的安全感,因为现实生活中,生活的多元复杂却无法支撑其如此之高的“代价成本”,以娱乐圈为例,王岳伦事件后,发微博表白妻女:“永远爱你们,至死不渝”,随后李湘也转发该动态,并且配上了几个爱心。陈思诚事件后,佟丽娅公开原谅陈思诚。

现实生活的狗血往往比电视剧情的设计更加真实。剧情设定给受众带来强烈共鸣后,客观的现实生活中,往往又给受众以醍醐灌顶式的打击。这种表现手法上的单一也让相应题材热度骤减,以《白色月光》为例,其开播后的热度虽在,但无论在关注度、话题讨论度以及受众影响力方面都远不及《三十而已》,受众对于鲜明的女性题材电视剧所呈现出的审美疲态,业界人员值得反思。

二、最该被刻画的核心价值,往往被冲散冲淡

热播电视剧在对女性角色进行刻画的过程中,往往呈现非常戏剧化的设定,使得主流的社会价值、最应被放大的人物内核、最应被受众感知的奋斗历程被冲淡冲散,呈现非常“虎头蛇尾”的情况。这种表达受限,一方面是囿于资本运作下的制作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制作团队过分追求爆点热度,缺乏社会责任与人文关照。

2020年,除了开年的《安家》因为职业剧的特色设定了非常浓墨重彩的剧情,介绍主角的奋斗历程以外,《三十而已》中,相关人物取得成功的刻画往往是非常片段化与非连贯的,《三十而已》中,女性作家最终出版作品拿到巨额版税的剧情片段构造就非常突兀,甚至是没有铺垫的,令受众感到该角色的成功充满了“一夜成名”的味道。《白色月光》中,对于主人公的成功路径安排就更加戏剧,往往令受众只能感受到解决,缺乏奋斗过程的具体感知。

而在社会相对快节奏与过分焦虑的当下,业界只分享成功的案例,却不塑造与介绍成功的方法,这在一定情况下属于贩卖焦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美国学者埃里克·切斯页强调,有传染性的强烈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传播特征,比如像正能量、职业着装、雄心、正直和感激——这些都是人们会无意识地从别人那里获得的。而这种无意识如果无法被很好的引领与带动,发挥文化产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无法将这种溢出效应最大化最优化的积极利用,其实是业界的一种遗憾。

其实,在情节设计中,《三十而已》与《二十不惑》的制作团队同属一家公司,《二十不惑》就以非常具体的人物塑造,解决了一部分观众不了解新兴职业“网红代购员”的现实问题,通过对相关人物非常立体、饱满、多元化的打造,使得受众在感受主人公成长的过程中,非常具象化与同步化的感受到了该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对于立志跨入该行业,想着能够“轻松挣钱”的年轻人而言,是非常生动可感的现实教育。

对于奋斗主体奋斗过程的刻画,也是令受众更好的追求主流社会价值的过程,約翰·迪林厄姆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受众在选择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只相信他们认为那些结果是可以实现的,是有吸引力的,而且在社会上也是被认可的。因为业界在进行价值导向树立与受众引导的过程中,应当以更为具体的方式去刻画女性人物追求成功的过程,从而更为有效的引导受众。

三、精英女性和权威女性的夸张刻画,成为平权运动过度解读的砝码

女性题材电视剧之所以热度不断,往往也是因为剧情需要对“精英女性”与“权威女性”进行夸张的刻画,在情节设定与相关配套人物的搭配上,往往出现狗血的剧情,这也被女权运动人员过度解读。

西方学者波伏娃和萨特被女权进行了非常权威的解读,她们探究的主题是关于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女性(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等。但该话题在中国社会本土化的过程中,往往被国内“平权运动”人士歪曲误读。他们往往根据女性题材电视剧中的片段,探讨“如何管住老公的钱,如何在房产证上填上自己的名字,如何在婚后不住在男方家(不和婆婆相处)”等问题,而充斥着这些话题的女性题材电视剧往往备受平权运动人士青睐。

《情感婚姻与消费观》一文中,对北上广三地的一万对情侣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在奔跑的社会中更加注重物质财富,而光环效应所导致的伪女权者更加注重手到擒来的“物质财富”,即另一半创造物质财富,我来享用。其实,业界应该停下来反思,自身初衷何以演变为对掌握社会话语权的精英男性的控诉,当初为了博取眼球的夸张刻画是否真的有必要,有意义,有价值。

作者简介:章越(1993—),男,安徽舒城人,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网络舆论引导。

猜你喜欢
业界刻画题材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业界大事
业界大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从业界到学界:成功转型仍需“洪荒之力”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
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