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2020-01-06 07:55黄菲菲
银幕内外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马克思主义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的创新推动世界的融合,全人类交往关系更加密切,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共同体”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的运用,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是新时代新视域下为解决世界问题提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利于促进全人类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石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运用科学的辩证法和方法论,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目标,内在的蕴含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始终彰显出其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新时代下正确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继承

只有站在唯物主义的观点上,才能正确的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抓住了这一思想精髓,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中心,以矛盾分析法科学的认识世界,并创造性的提出改变世界的根本方法。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各国之间呈现出既合作又斗争的状态,在这样的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将對立的矛盾,转化为同一的矛盾,寻求各国利益最大化,创新性的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的处理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互相学习,借鉴和发展,主张求大同存小异,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以经济利益共同发展为目标,实现合作共赢,推进建设美丽和谐的新世界,推动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二)“世界交往”理论的延续

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当中,交往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曾被反复多次的运用提及,并明确的说明了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到的进步作用。世界历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从民族的交往逐步发展为世界的交往,在交往活动中人们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促进人类历史的不断前进。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可阻挡,中国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将交往活动深入到更多的地区,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创造性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同共同体的思想,其在道路上与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具有一致性,随着世界性交往的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的技术文化相互借鉴,自然资源相互共享,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随之不断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并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追求社会公平的重要目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现代发展基础上对“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一种创新,其核心内涵同样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观点,力求在每个自由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公平的社会关系,达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这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资本主义自始至终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断形成技术的壁垒与垄断,阻碍着人类发展的进程。与其相对,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一带一路”,坚持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利益的平衡发展,促进资源在各国之间合理配置使用,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国际目标,只有各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报告,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思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时代,全球化的脚步正在加快,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和谐发展的社会已经成为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又是对时代作出的正确决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最新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代潮流的相互融合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大发展大调整的时期,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单边主义、贸易壁垒、文化差异、贫富差距等问题不断滋生,人对物的依赖性不断加大,造成人的异化。而资本主义的暂时性繁荣并不能消解背后隐藏的时代问题,反而将人类引向了“不平等”“不自由”的生存困境。正是基于对现代性世界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的利益与世界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既体现了我国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他国的利益,牢牢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而又和谐的相联系,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完美结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求“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即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将民族的与世界的相融合,达到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的稳定繁荣;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不谋而合,马克思恩格斯希望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和谐而又自由的社会,正是“大同”思想的延续与升华。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我国便与中亚,南亚之间建立起友好互利的“丝绸之路”,推动沿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当时的历史文明发展。在当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与古丝绸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同样促进了沿线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平衡了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将中国的利益与世界的利益放在一起,以宽广的大国情怀,承担起世界责任,促进全人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时至今日,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带领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中国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之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模式,打破国与国之间的隔阂,以包容换信任,以公平求合作,坚决排斥霸权主义,用伙伴关系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以实现共同发展,维护共同利益为目标,坚持对话而非对抗,求同存异,实现资源互补,通过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这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与探索当中,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是新一代的领导人在充分考量国际关系与国内发展形势的基础之上,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更是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传统文化结合,与时代潮流融合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实践,人之人之间的交往和分工不断扩大,人类社会自原始社会经历不同的社会形态不断走向文明,人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如何把握当今大势,运用正确的方法将世界人民的命运相联系,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进入了缓慢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上仍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仍然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方针,以正确的理论思想为导向,推动国家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使得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人类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相连的共同体,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使战争变成一种毁灭性的存在,核武器一旦被人们所利用,世界将不复存在。因此,从前的那种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以武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理论看似是“过时”了,我们必须以新的道路去实现全人类的和平發展进步,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厘清自身的角色,不闭门造车,也绝不一味排斥,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以理论推进实践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发挥我国的优点与长处,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活力,建设开放包容的大同世界。

(二)运用矛盾分析法正确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就告诫我们看待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居于核心地位,事物就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前进与发展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断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结果。在外交上,我们始终秉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避免贸易战争,同美国搭建新型国际合作关系,与俄国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并与金砖各国开展务实合作,正确对待竞争关系,以竞争促发展,在对立中求同一,共同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该看到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树立正确的国际观,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为基础,本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尊重中西文化差异,善用矛盾分析法,在包容的基础上实现共商共建,坚持与各国友好相处,和平共存,以中国的发展推动世界的前进,共同建设和谐美丽的新世界。

(三)以群众史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正是人民的实践活动不断的改造自然和创造社会,社会发展至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物的支配,资本市场不断扩大,某些国家以经济发展看作衡量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这严重的损害了人类共同的利益,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不能以狭隘的单边主义视角,只顾自己,而不管不顾他国的利益发展,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满足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为前提,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平衡,构建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当今的全球发展战略中,科技与知识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发挥了更大的价值与作用,在这一前提下,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与智慧,以群众的智慧促进生产力发展,在发展中增加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正确的处理本国人民的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关系,坚持站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立场上,坚持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以科学的群众观点为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结语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发展成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今天这个时代,很多机遇与挑战都将在国家之间上演,很多问题也必须依靠国家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承担大国责任,坚持大国情怀,将人类世界的发展与中国人民的发展辩证统一,有机结合,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21世纪的世界历史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

[5] 王伟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马克思1879-1882年期间研究笔记札记[J].哲学研究,2015(06).

[6] 朱雪微.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品格[J].东南学术,2020(06).

[7] 李林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05).

[8] 杨建坡.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J].江海学刊,2020(05).

作者简介:黄菲菲,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