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的Emoji流行分析

2020-01-06 07:55杨钰莹
银幕内外 2020年8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手机为媒介的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网络聊天是以非面对面交流为前提,无法使用表情、肢体等非语言信息以及声调等副语言信息,所以emoji应运而生,以弥补交流过程中非语言信息的缺失。本文以emoji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历史,并从关系管理理论的角度探讨emoji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emoji;关系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和谐

一、Emoji的发展

一提到emoji,立刻浮现在脑海中的应该是手机短信、网络聊天中经常使用的“小黄豆”表情等。本研究中所涉及的emoji就是在网络社交中的emoji。现代emoji最早出现在1999年的日本,是由栗田崇创作的。最开始是被日本手机运营商使用,各公司可以自由定义emoji的字符编码。但由于各公司的字符编码各不相同,emoji在各个手机平台上的表现形式也不同,经常出现乱码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沟通的有效性。直到2006年,DoCoMo、au、SoftBank 等运营商才陆续推出了“emoji自动转换功能”等服务。2010年,谷歌和苹果通过unicode协会对722个emoji进行了标准化操作,这也成为了emoji走向国际舞台进入大众视野的契机。2015年,在《牛津英语词典》年度词汇中,“笑cry”这一emoji跃居榜首,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二、先行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emoj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以及比较研究这五个领域。

在传播学领域,主要论述了emoji的功能、价值和影响。其中,除了emoji的积极影响,负面影响也被研究提及,例如过度的娱乐化、文化差异引起的摩擦、网络的低俗化等。

在语言学领域,大多数研究着眼于emoji的语用功能、隐喻转喻等。林文羿(2014)以交互式对话分析为例,重点分析了在网络这一虚拟环境中emoji的语用功能。谢晓琴(2018)以emoji的转喻为中心,以qq和WeChat中的emoji为研究对象,探讨了emoji的转喻特征、转喻的概念化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并详细讨论了中外网民对“双手合掌”图画文字的不同理解。

符号学领域主要着眼于社交媒体中emoji的功能、意义、表达转喻以及情感传达等。特别是赵屹星垚(2018)、朱湘凝(2018)等对Wechat中的emoji进行了专题研究。此外,沈念芦(2008)、李成陈和江桂英(2008年)提到了“笑哭”这一emoji的功能和认知。但是在很多研究中,emoji并不是唯一的考察对象,而是和颜文字表情包一起被提及。

心理学对于emoji的考察主要集中在Wechat和Weibo中的emoji对人际交往中印象形成、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上。蔡思敏(2019)抽取了在 Weibo中最常用的三十个emoji,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其进行分类,发现单个emoji具有多种情感极性,并探讨了图画文字与文本情感表现的一致性。

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其中,徐悦(2012)根据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从“保全面子”和“维护人际关系”两个方面探讨了中日学生在网上聊天中如何使用emoji,结果显示中日两国虽同属于高语境文化,但大学生们为了保住面子而使用emoji的策略不同,各自表现出的人际关系也有差异。

三、关系管理理论(Rapport Management Theory)

关系管理理论是由英国华威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Helen Spencer—Oatey教授于2000年提出的。她超越了传统的面子理论,批判了传统面子观和礼貌观只适用于个人主义社会文化,忽视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中存在的关于面子的社会角度。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观理论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人们想要被别人接受,想要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赞许,消极面子是指人们行使自由的权利,希望自己的行为不受任何人的干扰。而关系管理理论则在传统面子理论的基础上,将积极面子划分为素质面子和身份面子,素质面子与自尊心紧密相关,身份面子与人的社会价值紧密相关。同时又提出了社会权利管理这一新的概念,社会权力管理由于人际交往中的公平权和互往权密切相关。

四、Emoji流行的原因

近年来,手机通信的飞速发展,网络社交emoji可以说是网上聊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网络用户的喜爱。本文就“为什么在聊天中会使用emoji”这一问题,对200名用户进行了调查,得到了197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如图一所示。

调查顯示,用户认为使用emoji最主要的四大原因分别是emoji具有很大的趣味性;emoji形象生动,能够更好的传达意思和感情;emoji能够缓解聊天气氛,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以及不知道发什么内容的时候就使用emoji。

图二用户年龄分布图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19-25岁用户比率高达79.5%,多为青少年,由此可见emoji的主要受众群体和传播群体是青少年,对于青少年来说,游戏和趣味性是主要目的。同时emoji可以简单、生动地表达人的基本情绪。加州大学Ekman教授曾指出,脸部密码的核心即人的基本情绪存在于“笑容、愤怒、害怕、吃惊、厌恶、悲伤”这6个基本信号上,人们在进行网络交往时只需选择与面部表情相对应的“小黄豆表情”emoji就可以传达将高兴、生气、伤心、哭泣等情绪传达给对方。

和谐取向是关系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无论是在现实沟通还是网络交际中,言语冲突都是语言的一种常态现象。反之,用言语或表情解决或弱化冲突也是关系管理的基本手段。所以人们在网络交际中,大都倾向于维持和发展社交关系,所以会根据自己与聊天对象关系的不同有选择地发送不同的emoji。如果聊天中涉及到尴尬的话题时,也可以使用emoji来缓解气氛,及时转移话题,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彼此之间达到一个和谐沟通的状态。

另外“对方在聊天中使用了emoji”这一原因也应引起注意。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米勒和道拉德在《社会学习和模仿》中曾提到,人类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人际相互影响——模仿而习得的。人们在网络交际中为了回应对方,和对方步调一致建立共同的认同感,会有意识或者潜意识地模仿对方,也使用表情包。Emoji刚流行之际,人们可以通过使用emoji来获取身份认同感,当不同年龄层的用户有了群体间特有的emoji使用倾向后,emoji就成了社会团体之间的“社交的密写术”。

综上所述,在当今信息时代,emoji作为一种新兴的非语言符号,在网络社交中发展迅猛,不仅因为其自身的趣味性、便捷性,更多的是emoji对语境以及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调查探明了emoji流行的主要原因,但并未将性别差异纳入考虑范围,同时具体社会语境下emoji的解读以及不同人际关系中emoji的使用情况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Marcel Danesi.The semiotics of emoji[M].London:Bloomsbury.2017.

[2] 安岡 孝一.ケータイの絵文字と文字コード[ J].情報管理,2007.

[3] 邓景.网络话语的人际语用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 张美静.人际传播的符号回归——网络表情符号emoji在社交媒体爆红的因素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5(12).

[5] 刘琴.网络表情符号的人际语用意义——以微笑表情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05).

作者简介:杨钰莹(1996—),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