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感知和情感因素分析作品的色调

2020-01-06 05:06袁志伟
人物画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色调色彩

摘 要:色彩教学作为油画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多年的教学模式似乎不太适应当下自媒体时代,多元化的油画艺术发展。知识、概念获得渠道的变多,导致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很容易混乱,失去方向性,甚至不能真切认识到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本质存在。本文意在从视觉感知和情感因素入手,通过宏观的色彩分析和梳理,对油画色彩实践中的误区以及几种不同的画面色调营造展开论述。

关键词:视觉感知;情感因素;色彩;色调

色彩作为油画艺术表现形式中重要的因素,其本身具备浓郁的情感特质,是艺术家主观精神世界的表达,是情感的寄托,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关于色彩的情感因素,北宋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这样提到:“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大意是春天的山恬淡艳丽,充满生机,好像正在微笑;夏天的山葱茏翠绿,简直像要滴落下来;秋天的山显得很明净,像是梳妆打扮过的美女;冬天的山暗淡无色,像是带着愁容入睡。闻一多《色彩》中也写道:“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康定斯基是这样认为的:“色彩是可以直接对心灵影响,是有目的地激荡人类灵魂的一原则。”他曾论述到:蓝色代表了天空、高贵,象征着升华;黄色代表了大地和人类的世俗;绿色代表了平静和自我的满足;红色是前进的力量;白色是一种虚无的颜色,犹如独立生命出现之前的冰河世期;紫色意味着衰败和枯谢;黑色代表死亡,是生命的沉寂。当下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以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对色彩的宏观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黄色有着高贵的、丰收、阳光的特性,蓝色与红黄对比,是典型的寒色,有着理智、深沉、透明、流动的含义,还象征着强烈的现代感;绿色孕育着生机、青春、活力;紫色具有神秘、高贵、优雅的气质,有时也象征着孤寂、消极、忧郁;白色给人印象洁白、纯真;黑色散发着不详、恐怖。我们从科学的,地域的,生理感知的角度掌握了一系列对色彩的分析,然而在写生或创作实践中又存在着些许的误区。

误区一:很多时候恰恰过分的掌握了这些科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而失去尊重自身感受,一种以科学的,机械的态度看待绘画,容易失去对自然生命的感悟。缺乏像孩童那般重其意而不苟其形,重其趣而不苟其法的直率特质。

误区二: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写生中,往往更多的是下意识模仿,或是模仿自然物,或是模仿前人优秀的作品形式,或是不断模仿自己,而真正缺乏的是模仿自己随时变化的心境,正视自己对物象的理解。模仿自然,容易过真,失去美;模仿别人,容易找不到自己,模仿自己容易使自己停留在固有的圈中。其实模仿借鉴本身没有错,这是成长过程不可缺失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应不断夹揉自己的视觉思维方式,通俗的讲带着感受找方法,观察到、体会到、理解到的形象应该使自我认知的形与色。应该学会在追求与试探中融入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解读,努力寻求有意味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往往你感兴趣的就是你情感寄托的载体。

当我们大脑中积攒了诸多国内外出众的艺术作品时,无论是一个流派,还是一个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不难发现对于画面色彩的宏观理解从视觉的心理情感因素角度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基调、对比调、中性调。基调又可分为纯色基调、灰色基调。对比调可分为冷暖对比调、纯灰对比、互补色对比调、黑白对比调。介于基调和对比调之外的统称为中性色调。任何一种调性的存在均是艺术家内心感受的真实再现。接下来将借助部分作品对调性做一个相对而简要论述。

基调通常是将画面营造在一种色调里,也可称之为同类色调或统一调,强调画面统一,给人以或温和、或含蓄、或悲伤、或忧郁、或强烈、或和谐的美感。有纯色基调和灰色基调之分,在色彩的纯度上存在着差异。纯色调比较值观、强烈,往往画面中透露出的是一种直率、天真以及这块大面积的纯色所承载的特殊意义。在夏加尔《红色马戏团》中画面中几乎全是红色调,画面中隐约着好多人物,神秘而又热闹,他的作品中充满着浪漫和梦幻。罗尔纯《九月》中整个画面洋溢浓郁的红色,是他那对故乡红土地的乡愁。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多以深沉的蓝色调,所呈现出的是忧郁、伤感的情绪表达。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中温暖的黄色是希望、是爱。诸如此类的作品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灰色基调,并不是指我们通用的灰色颜料,而是具备调和后有色彩倾向的灰色调,灰色基调往往给人以静谧、朦胧、柔和、含蓄的视觉感受,仿佛蕴含着很多道不清说不明的思绪,赏赏令人回味无穷。根据冷暖又可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一种偏蓝、偏绿、偏紫的冷色调。如莫奈《日出印象》中海上雾气所笼罩出湿冷的蓝灰画面。妥木斯作品《盛夏》柔和而又清晰的蓝紫色调中透出草原盛夏的清凉。毛焰诸多人物肖像作品中那迷离的冷色调似乎是对灵魂的捕捉,虚无缥缈而又引人深思。另一种是偏红、偏黄、偏橙的暖色调,如莫兰迪的静物作品大多数是在纯度比较低的黄色调里。钟涵作品《饮河者》中明亮温和的浅红紫色调中流露的是高原人的坚忍。尚扬早期作品《老辈》、《黄河五月》等作品以黄色为主导色彩中沉静着黄土人的朴实和淳厚。张冬峰风景画中那种温和的诗意。以上均是对我所熟悉的作品的色调的宏观分析,此类作品数不胜数。基调可以认为是我们在观察事物时容易认知的色调,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所能直觉的感知到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具备鲜明特征的物象和环境。清晨的林间,日暮的江边,雨后的山间,秋收的田埂,以及四季变化,你会发现美就在眼底,结合自己的心境,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我们缺乏的是深刻、真切而又整体的感知罢了。

写生中不易认知的色调往往以对比的形式出现,对比的目的是强化视觉效果,凸显物象特征,追求色彩的极致和情感的直观表达。当然我们在欣赏大师作品时也能从中体会到对比的独特、色彩的视觉刺激、情绪的表达以及构成的和谐。对比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冷暖对比(互补色对比、纯灰对比),以及弱化色彩关系重黑与白的对比。从印象派画家开始便出现明显的对色彩本质的探索,在后印象主义和现代美术作品中更加对色彩的理解似乎更加纯粹化。在高更作品《穿紅裙的女人》中女人高纯度的粉红色裙子与背景墙面的蓝色之间的强烈对比,《手拿芒果的女人》中大面积的黄紫对比,《沐浴的塔希提女子》中黄色的人体与深沉的蓝紫色河流的对比,《冷风》中蓝色与橙色、红色与绿色、黑与白等诸多因素的对比。其以单纯的具有原始象征意义的色彩和平面化的装饰效果表现着他对现代文明的反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梵高作品《麦田群鸦》、《夜晚露天咖啡座》、《阿尔勒的卧室》中惯用的蓝与橙黄,其炙热充满激情的、夸张的色彩是他那强烈的内心情感的渴望,执着于色彩的情绪表达。再看马蒂斯的作品,其一生都在致力于追求色彩搭配的对比与和谐,作品中总是抒发着一种优雅、明快、愉悦的美感。反而,当我们看到蒙克的作品时,却在低明度的色彩对比中感受到的是惆怅、不安、恐惧。同样在夏加尔的一些低明度对比作品中呈现的是梦幻、童真、滑稽。那些杂乱无序的色彩对比在德库宁和波洛克的画布上则变成了抽象的元素。关于弱化色彩对比强化黑与白的对比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巨大的画幅舍去了颜色的干扰,直观的黑与白所营造的压抑氛围,更能体现出战争带来的苦难。再如我国王怀庆传统家居作品系列用当代思想和平面化手法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多以黑与白营造出单纯而丰富的形式结构,形成了其特有的视觉语言与情感表达。歌德曾经在他的《色彩论》中这样描述颜色的相互关系:“单一的色彩会以其病态影响着我们,将我们带向一种极端的情感状态,或是感到活力迸发,或是感到疲软无力:或是感到被提升到一个高贵的层次,或是感到被贬低到一个普通人的层次。但是我们身心中对整体的需要却总是引导我们去超越这种限制,他总是通过创造一种相反的东西去抗衡或挣脱这种极端状态,达到令人满意的自我完善。”强烈的对比中似乎总是映射着对抗和均衡。

介于基调和对比调之外的,融合诸多色彩因素的存在,不能直观捕捉色彩情绪,不能直观认知的色调,在此大胆的统称为中性调。此类色点往往在画面色调上没有主色的引导,画面不温不火,不张扬。可以以色彩的弱对比的存在,也可以以黑白的强对比存在,多以客观的形式存在。如俄罗斯画家萨克宁克作品《早晨》,列维坦的《佛拉基米尔之路》,忻东旺作品《消夏》。此类色调的界定多以前两者为参照。

色彩是感性的、人文的,同时也是科学的。世间万物千变万化,人的感知与心境也总时跌宕起伏,情可生景,景也可生情,情景交融便是境。丰富的自然、社会、人生也会不同程度的引起我们生理和心理的触动。作为画者,我们需要从科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去理解色彩的魅力,从视觉感知和情感因素分析作品的色调,在不断努力和思考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色彩,以便作品中情感与主题的表达。

参考文献:

[1]蒋跃 绘画构图与形式[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10

[2]鲁道夫·阿恩海姆 滕守尧译 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6

[3]王承 油画色彩的重新认识[D]西北民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06

作者简介:

袁志伟(1991—),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中的地域性研究。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色调色彩
ROMANTIC PARTY
马拉喀什记忆
肆意融合
神奇的色彩(上)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春天的色彩
In Spring!春之色调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