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中职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教学为例

2020-01-07 12:51
科学咨询 2020年22期
关键词:春秋战国史料时期

江 雪

(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重庆 400709)

何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020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同时因中等职业学校的独特性,重点在家国情怀中增加了“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等良好的职业精神”等内涵要求。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融入课堂?笔者尝试以201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朱汉国 主编)》中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为例,浅谈五大核心素养如何落地于课堂实践中。

一、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本课中 “社会巨变”这一子目实际上就是在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即“政治变革和阶层流动趋势明显”。教师可以展示地图并标注春秋五霸,重点指出霸主“诸侯王”的身份,介绍战国七雄时,简单讲述“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指出“韩赵魏”、“田氏”卿大夫的出身。由“春秋五霸”时期的“诸侯王”的天下,到战国七雄时期,卿大夫跻身国君之位,让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期阶层流动趋势明显这一时代特征。另外还需讲清标题“春秋战国”的历史划分,教师可用结构示意图说明东周的历史具体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春秋”和“战国”,春秋战国并不是朝代之名,而是东周的两个特殊历史年代。从而引导学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的多种方式,培养其时空观念。

二、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春秋战国的另一大变革即“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这一知识点在教材中并未出现,教师可自主延申补充讲解。在教学“铁犁牛耕”时教师可展示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春秋晚期牛尊,引导学生观察,牛鼻穿孔,带环,这是牛作为畜力被使役的实物见证。另外还可选用文字史料:《论语·雍也》记载“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意思是耕牛生的小牛,如果毛色纯,头角端正,那么即使人们不愿意让它作为牺牲,山川之神会舍弃它吗?古代以最为优秀的牛作为祭祀,从这则史料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牛可最为祭祀,也可作为耕牛。

三、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以史料为依据,对史事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1]。

根据2020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本课要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民族的交往与交融。教材中并没有提及相关的知识,故教师需自主补充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何看法?”随后出示文字史料,材料一:《孟子·尽心下》:“春秋无义战”;材料二:《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春秋史》:“春秋时期绝大多数能够登上争霸舞台、并一度站在了历史舞台中心的,不是本身就是被称为“夷”的国家,就是华、夷融合比较好的国家”。材料三:《文物春秋战国史》:“春秋初,大小诸侯国一共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当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文字史料实际上都是文字撰写者对历史事实的再解释,所以难免都会带有主观认识。这三则史料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进行了评价,学生需要对这三则史料进行辨析,构建证据链,从而对春秋争霸战争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理解,从而培养历史解释这一关键能力。

四、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2]。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概念,为方便教学可将其具化到贵族的没落和平民阶层的崛起。在引导学生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重点讲解“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使得农民真确地有了私有地,而农民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特征,商鞅变法仅在秦国施行,未涉及整个华夏,故为“过渡”。另外,还可在讲解“军功授爵”和“郡县制”时,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当时秦国的贵族,你认为这两项改革内容对你有没有影响?若有,影响在哪里?”通过角色代入,学生可感受到奴隶社会时期高高在上的贵族此时地位岌岌可危,而对他们造成威胁的是新兴的官僚统治阶级,这种替代还未完成故为“过渡”。

五、家国情怀

2020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在对家国情怀进行具化时,增加了“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等良好的职业精神”等内涵要求。新增的内涵要求应当尽量在中职历史课堂实践中有所展现,这也是中职历史的一大特点。

针对因中职学校的特殊性而增加的内涵要求,教师可在讲解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时,播放以《墨子·公输》为剧本的短历史剧,加深学生的理解。随后将目光转向“公输盘”,提问“公输盘木工技术高超,你认为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工匠’吗?你认为‘大国工匠’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工匠精神。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一个共同体,他们相互联系、互有交叠。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缓慢叠增的过程。历史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最终任务,积极思考如何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作为中职历史教师,还需要关注的是学生良好职业精神的树立,将其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猜你喜欢
春秋战国史料时期
学富五车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萌芽期|春秋战国
史料二则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