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2020-01-07 00:54庄丽霞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田径运动心理健康小学生

庄丽霞

【摘要】田径运动是一项基础的体育运动,其不仅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田径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尝试探讨当前小学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在田径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田径运动;小学生;心理健康

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其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和学习的联系极为密切,并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落实,田径教学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为了能够在田径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田径教学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增强意志和耐力

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是对学生意志力和耐力的考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为了克服田径运动的不适感觉,学生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步伐,以便让自己能够拥有更好的耐力来完成训练,因而田径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

2.提高心理素质

现阶段,大多数学生都面临着考试和日常学习的压力,经常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因此,学生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而田径运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短距离加速跑为例,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跑步速度和爆发力,如果学生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就可以通过这项运动来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3.塑造性格品质

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来说,性格品质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要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就需要帮助其塑造正向的性格品质,而田径运动则对此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学生每天清晨围绕操场慢跑几圈,可以改善自己的精神状态,逐渐形成一个早起的良好习惯,而这表现在性格品质上就是遇到事情可以提前进行准备,从而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挑战。

4.促进人际交往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仅体现在心理修养上,还可以从人际交往中体现出来,通常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大方得体。从长期的实践来看,田径运动中的许多项目都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接力跑和一些团队合作项目等,这些项目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技巧,还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还能够使其相互督促和帮助。由此可见,田径运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二、小学田径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前小学田径教学现状和问题,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当前学生的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制订了调查问卷,选取两个班级进行调查,每班10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

1.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

现阶段,教学形式化是造成小学田径教学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都是由教师来制订教学计划和内容,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田径技巧,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模式化的田径训练,如田径中的长跑项目,这种运动形式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场地进行跑步,因而很多学生都认为长跑比较单调,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与引导,学生本身没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悦及成就感。

在对当前田径教学方法进行调查时,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而学生在听,通常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学生对田径课程参与度不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小学仍然以文化课为主要内容,忽视了田径课程的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对田径产生了一定的轻视心理,对田径课程没有兴趣,因而对田径项目也不会积极参与。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还有少部分表现出一点兴趣都没有。

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田径课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3.田径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观念都是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田径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田径技巧,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误以为只要教授了田径技巧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因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团队之间的协作,使部分学生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协作处理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增强。

三、通过田径运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策略

1.丰富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丰富田径运动的形式,从而开发出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教育性的田径运动项目。一般情况下,田径项目都是在走、跑、跳和投这些基本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使用这些丰富的运动项目,不仅可以丰富田径教学内容,还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田径项目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长短跑,而针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长跑设计成一个游戏——龟兔赛跑,在乌龟的跑步路径中可以设置一些障碍,而在兔子的跑步路径中则可以设置时钟,每当乌龟落后兔子二十米后,需要强制兔子进入休眠状态,而当乌龟超过兔子二十米后,兔子则需要追赶乌龟。这种比赛项目并非一味地让学生学习跑步技巧或者比拼速度,而是通过这种丰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其浮躁的内心也能慢慢平静下来,使内心达到一个平稳的状态,心神宁静地进行练习。由此可见,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强调这一点,不仅要培養学生运动的技巧,还需要让学生领悟到运动的精神,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动力。

2.独特的组织形式,推动学生形成良好品格

现阶段,教师可以改变田径项目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然后以每个小组的总分作为本节课的最终成绩。相对于以往的单人教学来说,这种团队形式的运动组织形式,不仅可以防止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由于成绩不佳而对田径失去兴趣和自信心,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集体荣誉感,使其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可见,这种组织形式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品格。

例如,在跑步项目中,教师可以组织多人开展游戏活动,编排“二人三足”的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比赛,能够协同跑步,先跑到终点的小组则获胜,然后再依次增加人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逐步认识到团队合作才是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又如,教师可以组织“青蛙接力跳跃游戏”或者“障碍互助逃生游戏”等,這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相应的田径项目,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其通过自主探究后就自己的观点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分享,这样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3.新颖的运动器材,点燃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在田径教学中,除了丰富的项目和独特的组织形式外,运动器材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形状奇特或者颜色鲜艳的器材,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点燃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例如,在开展跨栏运动时,教师可以使用皮筋作为栏杆,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受伤概率,还可以利用皮筋的柔软和弹性来消减学生在跨栏时出现的紧张心理。又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寻找一些用于运动的物品,然后设计一些田径运动比赛,如在夏季,可以让学生端着水杯(纸杯)进行奔跑,以到终点速度和水杯剩余水量两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一过程降低了对学生体质的要求,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娱乐性,在注重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田径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巧的同时,还可以拥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编写校本课程,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周岐俊.小学趣味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与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190.

苏晓红,蔡玉雪,单羽,等.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短式网球运动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7(04):55-56.

猜你喜欢
田径运动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