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研究

2020-01-07 00:55黄福娇何小芳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研修名师体育教师

黄福娇 何小芳

编者按:当前各地建立了各级各类的体育名师工作室,体育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能力提升的目的,培养了一批具备良好师德素养、过硬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教师,为地方体育课程改革深化、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全方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本刊本期针对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培养目标、培养抓手(途径)、实施策略等内容向全国进行征稿,江西省、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6个省的市、区(县)体育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实践经验的分享,并就成员筛选标准、管理机制、发展规划、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等内容进行了具体和深入的介绍,以期能够给全国各地的体育名师工作室以借鉴和启发,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体育名师工作室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师能力提升。

名师工作室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着共同研究方向和合作愿景的教师的合作共同体,是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及教学研究的结合体。建设和发展体育名师工作室有利于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更多的教育教学人才,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有利于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服务群体,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整体发展建言献策,有效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公平发展。

黄福娇体育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是在区级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选拔为赣州市教育局的首批名师工作室,并在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通了工作室网站,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工作室在人员组成、队伍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明确发展目标,建高素质队伍

赣州市下辖地区有3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2个功能区,工作室立足于中心城区章贡区,为更好地辐射到赣州市各区县,工作室把“互联网+教师成长”作为研究方向,把培养骨干教师、研讨教育教学问题、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和引领学科发展作为工作室培养目标与任务。通过三年为一个周期的工作计划实施,以讲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来促进工作室全体成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效推动了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力争形成在省、市内有较大影响力、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群体。

1.设立高标准门槛,保证名师引领示范作用

为真正地起到名师引领作用,工作室严把成员质量关:由1名特级教师担任主持人,在全市范围内选拔15名具备省或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资格的教师为工作室成员,主持人与成员之间双向选择,确认后把名单上交市教育局并颁发市级工作室成员证书。为保证不偏离工作室研究方向,主持人在选择成员时特别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2.构建“1+15+20+N”梯队模式,提升工作室成员辐射面

为更好地发挥工作室辐射作用,鞭策成员积极带动年轻教师成长,工作室又以“1+15+20+N”梯队模式组建:1名主持人、15名核心成员、20名研修教师、“N”名学员(指有积极参与意愿但受名额限制无法入选到研修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工作室把15名核心成员简介发布在赣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師微信群,为方便今后工作的开展,建议教师们可以选择本地区的工作室核心成员为指导教师,再由指导教师选择其中1~2名教师为自己的研修教师,并把名单上交到工作室建立档案。导师与研修教师之间同样采用双向选择,未被选入研修教师队伍的教师则为工作室学员,也由指导教师负责,统一接受工作室的管理和考核。从人员数量上,形成了1带15、15带20+N;从人员组成上,形成了主持人带核心成员,核心成员结对研修教师,研修教师协助指导教师辅导学员,以达到辐射全市中小学体育的梯队建设模式。

二、“五个一”固本强基,深化内涵发展

1.做好一个课题研究,提高教师钻研能力

工作室建设始终与学校体育工作相结合,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服务。聚焦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以课题研究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工作室申报课题项目,以核心成员为主体研究团队,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确保课题研究为学校体育和学生发展服务。2018年工作室申报的省级教改课题“阳光体育运动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已申报结题。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下延期开学,工作室承担了江西省小学体育线上课程的全部授课任务,共录制课程177节,为保证全省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能够全员参与,工作室成员通力合作不断创造,所有课程器材均是废物利用带领学生自己制作,这个过程大大提升了工作室教师的专业能力。围绕线上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工作室申报的省级电教课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下小学生线上体育课程的设计与运用”已立项,今后两年工作室也将在“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上进行广泛运用,帮助更多年轻教师成长,努力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多作贡献。

同时工作室要求每位核心成员带领研修教师在3年周期内必须有一个自己的课题,围绕课堂教学,扎实开展研究,确保研究质量,并定期开展课题交流活动,做到核心成员人人有主持,研修教师人人有参与。

2.每月一次主题教研,锤炼教师教学能力

课堂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质量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工作室重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坚持以工作室成员小组为单位,每月安排一次教学主题研讨活动。由工作室成员带领研修教师提前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借助“菁体育”平台直播课堂,以少数人线下观摩、全体线上观看直播的形式进行集体评课和研讨,达到了全员参与“以教促学”的目的。

工作室以中心城区章贡区为主要活动基地,每学年开展优质课竞赛、专业能力测试活动,提升了工作室成员的业务能力,扩大了工作室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也选拔出了优秀教师参加更高级别的赛课活动。如张佛生老师执教的水平一《滚铁环》课例,就是在工作室优课评比中脱颖而出,最后在市、省、全国赛课中获得一等奖。近几年,在工作室的指导下,赣州一线体育教师在全国优秀课例评比中有多名教师获奖,其中郭珊、何小芳老师分别在全国第七、八届优秀课例展示活动中现场展示;在江西省基础教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例评比活动中实现了一等奖第一名三连冠的好成绩。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团队背后的努力,教师在参与一次次备课、磨课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3.每学期一次读书会,加强教师理论修养

强化教师理论学习,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读书活动,工作室提前列出学习书目,由导师组织研修教师进行小组学习研讨,再根据工作室计划安排,组织全体成员进行线上交流学习心得,让教师们有机会静下心来深度思考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把课程理念落到课堂实践中,激发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增加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做到教有所依,厚积薄发,良好的读书氛围带动了更多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为提高工作室教师的整体素养奠定了基础。

4.每年一次专业能力测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每年年底举行的“专业学习 能力提升”测试活动是工作室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大举措。9月份拟出活动方案,测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展示,理论知识测试内容包含现行课程标准、专业知识及案例分析;技能展示测试内容有体育教师专业技能项目、体能设计微课堂、各团队风采展示等,每年略有调整。以工作室成员牵头,带领各自的研修教师及学员组队进行学习、训练,于年底参加能力测试活动,聘请高校教授及专家做评委,近两年也通过赣教云和“菁体育”平台进行直播,引起了社会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关注,活动反响较好。

5.每年一次联合教研,拓宽教师专业视野

工作室跨地区联合教研,打破了地域局限,提升了教研的境界与格局,促进了工作室可持续发展。2019年12月,工作室与广东顺德容桂街道罗照能工作室在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开展工作室建设研讨及“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充分展现了名师工作室的教学教研实力,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将与江苏省周云网络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三个课堂”教研活动,同时学习周云工作室“智慧体育校园”的先进做法,拓宽教师视野。

三、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1.以点带面,城区学校展特色

工作室根据成员专业特长,以工作室活动为基础,以学校活动为阵地,发挥工作室引领辐射作用。如:工作室围绕课题“阳光体育运动的校本化实践研究”开展的“一校一品”体育特色课程展示活动,提前由各校自己申报项目内容,展示活动由“三个一”组成:一个经验介绍+一堂观摩课+一场学生展示。分管副校长介绍学校该项目开展情况,工作室教师承担特色项目公开课,其他体育教师带领学校至少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特色项目的展示。目前,章江路小学的趣味体操在胡海斌老师的带领下,每天以趣味体操项目开展大课间活动,在省级少儿体操及啦啦操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滨江第二小学的“短网”项目,从零基础到现在的全员参与,形成了“网球课—网球兴趣班—网球社团—网球校队”从普及到竞技的体系建设,被评选为第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的推荐学校;红旗二小的足球发展效果同样显著,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文清路小学的篮球+趣味体操项目特色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轻松自如地玩转篮球,他们把篮球运动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工作室成员牵头,以其所在学校的学生、教师、领导共同参与的方式,帮助特色项目在校园站稳脚跟,将体育教学的价值在学校最大化。

2.以强带弱,农村学校推亮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室采用帮扶结对“送培送教”的模式,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培养骨干教师和培训体育教师作为主要任务,帮助农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并指导校本研训,提升研训水平。在与水西中心小学和沙石镇吉埠小学两所农村学校进行帮扶结对之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寻找适合学校开展的特色项目,并派工作室具备专业特长的成员作为导师进行帮助。其中水西中心小学足球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区级足球联赛中成绩优异,并被评为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推荐沙石镇吉埠小学射击项目为学校特色,并与市体校联合邀请专业射击教练一起进行教研,为学校培养射击教练,经过努力,吉埠小学被授为“赣州市青少年射击培养基地”,多名运动员在各级射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了让更多的学校享受体育教育带来的红利,工作室选拔的20名研修教师涵盖了小学和初中、城区和乡村学校的教师,旨在通过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教学资源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3.以媒为介,区域发展树品牌

“互联网+”教育时代,工作室把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工作室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三个课堂”达到网络资源共享的效果,推动区域体育均衡发展。在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了黄福娇体育名师工作室网站,通过“菁体育”平台直播专题讲座、示范课、比赛课、能力测试活动,每次活动点击量均突破上万次。郭珊老师参加“我是体育教师”栏目,助力“澜沧”线上支教活动,整个活动视频课点击量高达2亿多。借助数字信息化,将优质资源进行全国共享,让体育教师们有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扩大工作室活动的辐射力,并在全国同行面前展示赣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风采,提升工作室品牌效应。

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延期开学期间,工作室团队录制的线上课程送到全省230万个家庭,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欢,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更是以此为契机,推动了江西省小学体育线上体育课程的发展,也使工作室更加认识到信息化在体育名师工作室发展中的重要性,今后工作室将加大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培训力度。

四、完善考核制度,促进工作室建设

为了落实工作室“帮扶带”实效,压实导师责任制,工作室制订了详细的考核细则(表1),每年对15名工作室成员及20名研修教师和N名学員进行统一考核,根据各成员积分排名进行考核奖励。工作室成员(导师)指导下的研修教师业绩一并纳入导师业绩,研修教师及学员实行淘汰晋级制:未达到考核标准的学员,最后一名主动退出工作室;学员考核前2名者如果考核分数超过了研修教师,则淘汰末2位研修教师,晋级为研修教师。总分累计前八的成员和前三的研修教师,将优先进入下一轮工作室成员的选拔,晋级制的实施方案让每一位积极上进的青年教师均能看到上升空间。明确具体的考核制度激励了工作室每一位教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工作室“导师制”的培养成效明显,对名师工作室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屈明.重庆市高中体育教研基地建设的实践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9(6):53-54.

[2]季浏.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课堂教学建议的解读[J].中国学校体育,2018(9):8-12.

猜你喜欢
研修名师体育教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名师"
名师读意林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